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7206)

作品数:26 被引量:404H指数:11
相关作者:盖钧镒赵团结喻德跃陈受宜刘顺湖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河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2篇大豆
  • 5篇MER
  • 4篇野生
  • 4篇野生大豆
  • 4篇栽培
  • 4篇栽培大豆
  • 4篇生大豆
  • 4篇ZUCC
  • 3篇蛋白质
  • 3篇性状
  • 3篇雄性不育
  • 3篇抗性
  • 3篇不育
  • 3篇GLYCIN...
  • 2篇蛋白质含量
  • 2篇得率
  • 2篇电泳
  • 2篇豆腐
  • 2篇豆乳
  • 2篇质核互作

机构

  • 24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河南工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遗...
  • 4篇济宁学院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滨州职业学院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江苏徐淮地区...

作者

  • 23篇盖钧镒
  • 11篇赵团结
  • 10篇喻德跃
  • 6篇刘顺湖
  • 6篇周瑞宝
  • 6篇陈受宜
  • 3篇杨守萍
  • 3篇曾维英
  • 2篇王春娥
  • 2篇邢光南
  • 2篇郑永战
  • 2篇王芳
  • 1篇杨加银
  • 1篇黄中文
  • 1篇熊冬金
  • 1篇文自翔
  • 1篇李卫东
  • 1篇段美萍
  • 1篇孟庆长
  • 1篇邢邯

传媒

  • 9篇作物学报
  • 7篇大豆科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Agricu...
  • 1篇遗传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年份

  • 6篇2009
  • 11篇2008
  • 8篇2006
  • 1篇200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亲本分析被引量:47
2008年
【目的】研究中国1923~2005年育成大豆品种的系谱,分析其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的来源和类型,归纳出近20年来最重要的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为今后大豆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23~2005年全国6个生态区育成的1300个大豆育成品种的系谱资料研究其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组成,计算其核遗传贡献值。【结果】1923~2005年1300个大豆育成品种来源于670个终端祖先亲本,其中51.64%为地方品种、38.36%育种品系、7.01%改良品种、2.54%野生豆和0.45%类型不详,相应核遗传贡献率分别为76.29%、14.93%、7.79%、0.54%和0.45%。1391个直接亲本由育成品种、外国品种、地方品种和育种品系4类型组成,分别占27.76%、6.10%、11.62%和54.52%。在全国1019个杂交育成品种中,以育成品种和育种品系作为直接亲本的组配方式比例最高,达71.78%。归纳出了1986~2005年间中国941个大豆育成品种最重要的54个祖先亲本和37个直接亲本。【结论】与1923~1995的相比,近十年来中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有所拓宽,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群体扩大了近一倍,地理来源更广泛。但遗传贡献有向少数祖先亲本集中的趋势,各生态区间的种质交流仍少。中国大豆品种遗传基础有待进一步拓宽。
熊冬金赵团结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育成品种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SX豆腐和豆乳得率的QTL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以176个家系组成的苏88-M21×新沂小黑豆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SX为材料,通过MAPMAKER3.0构建了包含131个SSR标记、24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覆盖大豆基因组2044.6cM,标记平均间距15.6cM;经2005和2006两年试验,所获数据按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干豆腐、湿豆腐和干豆乳得率的遗传机制;应用软件win QTL Cartographer Version2.5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多区间作图法(MIM)检测QTL。结果显示,在A2连锁群的Satt424-Sat_162区间检测到控制干豆腐和干豆乳得率的主效QTL各1个,qODT-A2-1可以解释15.7%-28.2%的表型变异,qODS-A2-1可以解释30.0%-34.8%的表型变异。检测到湿豆腐得率2个主效QTL,qOWT-A2-1位于A2连锁群的Satt424-Sat_162区间,可以解释20.7%-30.7%的表型变异,qOWT-L位于L连锁群的Satt481-Sat_397区间,可以解释19.0%-27.4%的表型变异。分离分析结果表明,干豆腐和干豆乳得率均属于1对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湿豆腐得率属于2对非连锁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模型。上述QTL定位结果与分离分析所获的主基因数、贡献率及其和多基因的相对贡献可以相互验证,建议育种中要兼顾主基因和多基因的利用。
张红梅周斌赵团结邢邯陈受宜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豆腐豆乳得率
大豆异黄酮药性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8年
关于大豆异黄酮的药性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主要涉及3个方面:(1)骨质方面,大豆异黄酮可以防止更年期妇女的骨丢失和骨质疏松,这可能与骨质保护素的mRNA表达水平有关。(2)血管和肠道方面,大豆异黄酮可以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改善肠道内菌群构成。(3)肿瘤和肾脏等细胞方面,大豆异黄酮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和治疗作用,对肾脏等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未来将会把更多的动物实验结果用于人类的临床研究,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揭示大豆异黄酮的药性作用机理,开发出新的药物和保健品。
刘顺湖周瑞宝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骨质血管肿瘤
大豆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不同器官蛋白质比较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及其保持系NJCMS2B的种子、叶片和花药等不同器官蛋白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育系NJCMS2A与其保持系NJCMS2B的花药2-DE图谱间存在较多差异表达蛋白点,种子2-DE图谱间仅有少量差异表达蛋白点,而叶片2-DE图谱间基本没有差异表达蛋白点.结果表明,不育基因表达具有时空性和器官特异性,与育性有关的蛋白主要在花药中表达.
曾维英杨守萍喻德跃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蛋白质
大豆资源的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Fabricius)]抗性鉴定被引量:11
2006年
在观察筛豆龟蝽发生情况及其在大豆上的危害特征基础上,比较了田间自然危害条件下各种抗性鉴定指标,以茎枝黑霉程度结合叶片紫斑数为抗性分级指标鉴定了国内外大批资源,筛选出58份抗、感食叶性害虫的大豆材料,其筛豆龟蝽抗性结果表明,品种间、观察日期间和区组间都有极显著差异,品种×观察日期互作也极显著,最终筛选出PI227687、安陆小黄豆、花柒黄毛豆、沔阳白毛豆等高抗种质,并提出了一套鉴定方法和指标。
邢光南赵团结盖钧镒
关键词:抗虫性
大豆豆腐和豆乳得率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被引量:42
2008年
【目的】优质高产豆腐与豆乳专用品种的选育是现代大豆品质育种的重要方向,本研究欲通过对大豆同一重组自交系群体2004和2005两年的豆腐与豆乳得率进行相关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为豆腐与豆乳专用品种选育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以干豆腐与干豆乳得率均差异极显著的大豆品种科丰1号与南农1138-2及其构建的184个重组自交系的群体为试验材料,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以该群体所构建,由488个分子标记组成,覆盖4226.40cM,平均图距8.66cM的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应用软件CartographerV2.5的复合区间作图(CIM)程序检测QTL。【结果】两个年份两个性状均存在双向超亲变异,年份间、群体各家系间、以及年份与家系互作间的差异均极显著;干豆腐得率的遗传,两个年份及两年平均值均属两对具有累加作用的连锁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重组率均为0.00,主基因遗传率为13.23%~26.84%,多基因遗传率为73.15%~86.77%;各年份及两年平均干豆乳得率的遗传均为两对连锁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重组率均为0.00,主基因遗传率为17.27%~22.29%,多基因遗传率为77.71%~82.73%。CIM检测的QTL结果显示,在C2连锁群STAS815T~A676I标记区间检测到与干豆腐得率相关的2个紧密连锁的QTL,能在不同年份稳定表达,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累计为16.23%~23.18%;在M连锁群satt728~K24I标记区间定位到1个控制干豆乳得率的QTL,在不同年份稳定表达,距离其左侧标记0.01cM,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4.73%~7.14%。【结论】豆腐与豆乳得率均属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主基因遗传贡献不大,多基因占主要部分(≥73.15%),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的结果可以相互验证,遗传改良需要更多地依靠多基因积聚。
王春娥盖钧镒傅三雄喻德跃陈受宜
关键词:豆腐豆乳得率重组自交系QTL定位
中国大豆栽培和野生资源脂肪性状的变异特点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分析中国大豆栽培和野生种质资源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本文简称脂肪性状)的变异特点,筛选优异种质,为不同生态区域大豆脂肪性状育种提供材料和依据。【方法】从中国全国各大豆生态区抽取代表性的栽培和野生材料进行田间试验,测定脂肪性状,进行各性状变异特点分析,并应用多元变异指数、聚类和主成分法分析中国和各生态区大豆脂肪性状的综合变异。【结果】(1)中国栽培大豆脂肪平均含量为17.21%,比野生种提高6.22%;油酸平均含量为23.25%,提高7.75%;亚麻酸平均含量为8.00%,减低4.23%;亚油酸平均含量为53.53%,减低2.57%;但栽培种的变异小于野生种;不同生态区均有此同一趋势。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全国和各区差异均不大。(2)中国野生群体及各生态区群体脂肪性状的多元变异度均大于相应的栽培种,长期人工选择使栽培种的变异相对减小,但多元变异方向相对较宽。(3)栽培种脂肪含量与来源地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野生种未见相关,推论栽培种脂肪含量与纬度的相关主要应是人工选择的结果。(4)筛选得到高脂肪、高油酸、高亚油酸、低亚麻酸的优良材料,其中N23547和N23697为兼具高脂肪(>23%)、高油酸(>30%)、低亚麻酸含量(5%左右)的优异资源。【结论】栽培大豆脂肪、油酸平均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种,亚麻酸平均含量显著低于野生种,亚油酸平均含量略低于野生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与野生种差异不大。脂肪性状在各个生态区域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区域间的变异并不比区域内大。栽培种脂肪含量与纬度的相关主要是人工选择的结果。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
郑永战盖钧镒赵团结周瑞宝田少君
大豆苗期耐淹性的遗传与QTL分析被引量:19
2008年
涝害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大自然灾害。耐涝性可分为耐湿(渍)性和耐淹性。以科丰1号(高度耐淹)×南农1138-2(不耐淹)衍生的RIL群体(NJRIKY)为材料,以盆栽全淹条件下的存活率为耐淹性指标,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WinQTL Cartographer Version 2.5程序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及多区间作图法(MIM)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两次试验的耐淹性均存在超亲变异,试验间、家系间以及试验与家系互作间的差异均极显著;NJRIKY大豆群体的耐淹性为3对等加性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2.40%;在QTL分析中,用CIM和MIM共同检测到3个耐淹QTL,分别位于A1、D1a和G连锁群上的Satt648~K418_2V、Satt531~A941V、Satt038~Satt275(B53B^Satt038)区间,表型贡献率为4.4%~7.6%。分离分析与QTL定位的结果相对一致,可相互印证。
王芳赵团结喻德跃陈受宜盖钧镒
关键词:耐淹性RIL
大豆雄性不育突变体NJ89-1核不育基因的SSR标记和定位被引量:8
2006年
组合NJ89-1不育株×南农73-935的F1、F1∶2、F2∶3的遗传数据表明在组合NJ89-1不育株×南农73-935中NJ89-1雄性不育性仍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随机选取组合NJ89-1不育株×南农73-935的一个F1∶2株行群体作为分子标记定位群体,对NJ89-1不育基因进行SSR标记定位,结果发现Sat-402与NJ89-1不育基因连锁,参照Song等(2004)整合的大豆遗传连锁图谱,初步将NJ89-1不育基因定位于大豆C2遗传连锁群上,NJ89-1不育基因与Sat-402的遗传距离为9.6cM。
杨守萍曾维英段美萍喻德跃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雄性不育基因SSR标记定位
亚洲大豆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特异性和群体分化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研究亚洲大豆栽培品种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特异性和群体分化。【方法】应用大豆基因组64对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亚洲216份栽培大豆品种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亚洲大豆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地理群体(中国东北、中国黄淮、中国南方、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间存在较多互补等位变异数,最多的在中国黄淮与南亚群体间;各地理群体拥有各自特有或特缺的等位变异。亚洲大豆全群SSR标记遗传距离聚类(聚成6类)与地理群体分类间有极显著相关性,地理分群有其相应的遗传基础。亚洲全群由2类血缘组成,分别占中国国内和国外2大类群的绝大部分;地理群体间2类血缘组成的差异明显。国内与国外各群体间以中国南方与东南亚群体间分化最小;国外群以东南亚与朝鲜半岛群体间分化最小;国内群以中国黄淮与中国南方群体分化最小。【结论】亚洲大豆栽培品种地理群体间具有位点和等位变异的特异性,各群体间可以相互补充的位点及其等位变异甚丰富,利用国外栽培品种可以拓宽中国品种的遗传基础。
张军赵团结盖钧镒
关键词:遗传特异性群体分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