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岛市卫生局立项课题(2010-WSZD005)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李春霞毕健平李永喜曲才杰张建明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卫生局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预后
  • 1篇远期
  • 1篇远期预后
  • 1篇球蛋白
  • 1篇球蛋白类
  • 1篇梅毒
  • 1篇梅毒患者
  • 1篇免疫
  • 1篇免疫球蛋白
  • 1篇免疫球蛋白类
  • 1篇甲基苯丙胺
  • 1篇苯丙胺
  • 1篇苯丙胺类
  • 1篇苯丙胺类兴奋...
  • 1篇丙胺

机构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作者

  • 1篇张建明
  • 1篇曲才杰
  • 1篇李永喜
  • 1篇毕健平
  • 1篇李春霞

传媒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苯丙胺类兴奋剂对梅毒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苯丙胺类兴奋剂对梅毒患者治疗后2年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55例吸食苯丙胺类毒品的梅毒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对其定期随访,于治疗后2年时取患者外周血检测RPR滴度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和IL-4的水平,并与55例梅毒患者和30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后2年内RPR阴转率为69.1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PR未转阴的梅毒患者,无论是否吸毒,IFN-r水平均低于已转阴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免疫球蛋白和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R已转阴的梅毒患者,无论是否吸毒,免疫球蛋白、IFN-γ和IL-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苯丙胺类兴奋剂降低了梅毒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李永喜毕健平张建明曲才杰李春霞
关键词:梅毒甲基苯丙胺免疫球蛋白类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