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102)

作品数:22 被引量:543H指数:15
相关作者:柴彦威肖作鹏刘志林塔娜刘天宝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利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城市
  • 4篇单位制
  • 2篇低碳
  • 2篇社会
  • 2篇碳排放
  • 2篇城市交通
  • 1篇低碳城市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学
  • 1篇地理学视角
  • 1篇地理学研究
  • 1篇形成逻辑
  • 1篇行为地理学
  • 1篇中国城市交通
  • 1篇社会管理
  • 1篇社会性
  • 1篇破碎化
  • 1篇住房
  • 1篇住房改革
  • 1篇住区

机构

  • 16篇北京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2篇利兹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作者

  • 16篇柴彦威
  • 6篇肖作鹏
  • 5篇塔娜
  • 4篇刘志林
  • 4篇刘天宝
  • 2篇申悦
  • 2篇张艳
  • 2篇马静
  • 1篇王冬根
  • 1篇赵莹
  • 1篇毛子丹

传媒

  • 4篇人文地理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规划师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Chines...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居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发生机制与调控策略——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56
2012年
根据2007年北京市居民活动日志调查数据,利用Amos7.0软件建立单效标因素的路径分析模型,试图在"社区-家庭"层面上挖掘"空间利用-出行特征-碳排放"的内在发生机理,藉此寻找城市空间组织低碳化的调控路径。研究发现:影响居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出行距离和出行方式。社区空间利用特征对家庭出行的距离总量有显著影响,对小汽车出行比率则没有明显作用效果;私家车的购置对居民家庭出行行为的高碳化具有不可逆的作用特点;在现有设施条件、空间环境和车辆使用政策下,公共交通对私人交通出行没有替代性。研究认为,城市空间组织和调控优化应通过土地混合利用、设施供给等物质空间组织与再组织手段,形成空间行为组织和行为规划策略,引导居民降低交通发生量,优化居民交通发生的时空结构,建构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
柴彦威肖作鹏刘志林
关键词:碳排放低碳
中国住房改革中的单位作用“隐形化”及其住房表现——以北京部分高校居住区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北京市4个高校居住区为案例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小区内的职工居民和相关高校的房管部门进行了深度访谈,从微观层面验证了中国城市单位作用的"隐形化"现象。通过结合社会变革背景和个人住房行为特征,揭示了住房改革实施后单位在职工住房获得中作用的转变,对单位作用的"隐形化"现象进行了解释。文章尝试对单位作用"隐形化"的表现形式和从出现、发展到减弱的演变过程进行总结,指出这种单位作用的"隐形化"是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制度和市场经济双重作用的结果,并对"新型单位社区"的概念进行了探讨。
侯懿珊柴彦威
关键词:住房改革
融入生命历程理论、面向长期空间行为的时间地理学再思考被引量:35
2013年
时间地理学是一种表现并解释时空间过程中人类空间行为与客观制约之间关系的方法论。但是大多数的实证研究仅限于日常行为,长期空间行为研究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制约与能动性、行为的长期性、时空间意义等关键命题的再思考,提出可以统合时间地理学和生命历程理论对个体行为进行理解。生命历程理论作为关注个人生命历程和社会变迁互动关系的社会学理论,能够有效地补充时间地理学在社会过程分析中的不足。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本文提出以生命历程理论的生命轨迹和时间地理学的生命路径为基础,重新构建长期空间行为生命路径,整合社会心理因素、多重社会角色、多维社会时间,以实现对于个体生命历程的全面理解。
柴彦威塔娜张艳
单位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空间重构被引量:34
2011年
中国城市空间重构表现为均质的城市空间向异质的多元的城市空间转变。单位转型是城市空间重构的缩影和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单位的空间和社区特点对于构建单位退休者社区和基于新单位制的低碳城市空间组织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单位的制度因素和社会特征和居民迁居,对于重塑城市居住空间具有重要影响,单位居民迁居和单位隐性化作用是城市空间重构的中心环节。因此,基于单位视角解读中国城市空间重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柴彦威塔娜毛子丹
关键词:城市空间重构老龄化
时空间行为研究动态及其实践应用前景被引量:76
2012年
随着国内外时空间行为研究的数据采集、计算挖掘、三维可视化与时空模拟等理论与技术的不断革新,时空间行为研究日益呈现出研究数据多源化、研究方法科学化、研究对象个体化、研究主题应用化等趋势。海外的时空间行为研究在结构化理论、GIS以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理论应用,中国的时空间行为研究经历了时间地理学的引入与描述性统计、城市空间与时空间行为的互动机理研究、基于位置感知设备的数据采集与规划应用等3个阶段,正在步入实践应用的重要时期。时空间行为研究在城市规划、社会管理、居民服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柴彦威申悦肖作鹏张艳赵莹塔娜
关键词:城市规划社会管理
基于空间行为约束的北京市居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比较分析被引量:59
2011年
围绕城市空间结构低碳化的科学命题,从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组织制度多元化与个体行为的互动机理出发,对比分析单位制和分区制形成的"社区—家庭"空间行为约束机制作用下的居民日常出行特征及其碳排放。抽样计算,2007年北京市居民家庭工作日日常出行碳排放平均约为2 529.59 g,并在社区尺度上出现了高碳与低碳的显著分化;由于土地混合利用、职住接近、设施供给齐备,内城单位社区及胡同社区对个体出行碳排放有较强的正约束作用;单位制和分区制对个体出行行为有完全异向的碳排放约束响应、作用路径和环境绩效。因此,在社区低碳减排的治理上,应综合考虑小汽车出行使用、出行总量与尺度等家庭出行特征的社区差异,形成针对性的治理设计;在城市布局上,应借鉴单位制的空间组织特点,构造职住再接近,促进低碳出行的紧凑型低碳化的城市空间体系。
柴彦威肖作鹏刘志林
关键词:碳排放单位制
地理学视角下单位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2年
单位制是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和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国家逐渐在城市构建的以实现共产主义和现代化为目标的基本工具,其最基本的特征表现为"城市基本单元"。单位制的基本工具本质和作为城市单元的特征表现为在空间性、时间性和社会性三方面。单位制研究可以帮助理解计划经济时期的历史,通过评析明确如何扬弃单位制的各种因素。同时,单位制研究是解读中国城市转型的独特和重要视角,不仅可以明晰转型的机理,还可以透视转型中的各种问题。在规划未来方面,单位制研究可以促进经历过转型洗礼的单位制下一步的保护、利用和发展,还可以将单位制中的积极因素以新的方式应用到城市新的增量中去。地理学视角下的单位制研究将从相互联系的单位制第一、第二和第三空间3个方面展开。第一空间解读单位制物质空间的结构、功能和形变;第二空间解读单位制的政治组织、专业职能和社会文化的空间表征;第三空间的研究从多视角和多方法展开,解构单位制中的空间冲突,构建面向未来的和谐城市空间。从尺度来讲,单位制空间的研究在空间、时间和社会3个方面可以进一步展开,形成多种尺度。已有研究在理论和实证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今后的研究还需要在广度、理论深度和跨学科研究方面进一步加强。
刘天宝柴彦威
关键词:单位制地理学
从个人出行规划到个人行为规划被引量:8
2012年
时空间行为研究从其产生到发展一直具有紧扣社会发展需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特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新型研究手段的出现,时空间行为研究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应用的技术条件与基础已经形成。个人出行规划即是时空间行为研究在城市交通规划与出行管理中的应用范例。沿用个人出行规划的成果,吸收时空间行为研究的应用成果,可以进一步将个人出行规划拓展为个人行为规划,并基于个人活动—移动行为系统的视角,展开为面向个人的空间移动规划和基于个人的活动空间规划两个层次。
肖作鹏柴彦威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
面向“十二五”规划的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转型被引量:11
2011年
"十二五"规划重新确立了人本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发展要求,同时,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系统、全面的综合治理方案,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理论需要转型。"十二五"期间我国应该建立以个人需求管理为导向、以"顺畅交通、低碳交通和幸福交通"为目标的综合城市交通体系,基于活动—移动分析法,结合行为视角对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理解,从行为组织、个人行为规划的视角优化城市空间与交通管理。
柴彦威肖作鹏
关键词:城市交通
城市形态与交通碳排放:基于微观个体行为的视角被引量:16
2013年
气候变化是21世纪的重要议题,低碳城市的建设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大科学命题。本文着重从国际层面对低碳城市、城市交通碳排放、城市形态以及居民出行行为等方面进行相关的理论综述;并利用2007年北京市居民活动日志调查获取的第一手数据,基于微观个体行为的视角对城市形态与交通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为构建低碳城市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马静刘志林柴彦威
关键词:城市形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