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FFB05302)
-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1
- 相关作者:熊昊孙丹吴智绚蔡玮范璟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肠炎的护理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 总结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肠炎(NE)的护理经验。方法 将6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NE的患儿置于洁净层流床或独立单人病房,实施保护性隔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理干预,给予全静脉营养,强力抗感染、输入成分血、粒细胞刺激因子,加强肛周护理等。结果 6例患儿住院21~35d,NE症状基本消失、原发病完全缓解出院,继续后续化疗;随访至现在仍生存。结论 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NE患儿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有利于缓解病情,提高疗效。
- 蔡玮吴智绚孙丹范璟熊昊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护理
- 儿童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 2015年
- 目的总结并探讨儿童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γδHSTCL)的临床表现、细胞形态学(M)、脾活检免疫组织化学(I)、细胞遗传学(C)及TCR基因重排分子生物学(M)特征及其对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方法分析1例确诊为γδHSTCL患儿的临床及MICM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约0.365异常细胞浸润;免疫表型分析:异常细胞群约占有核细胞的0.245,主要表达分化群(CD)2/CD3/CD7/CD19/CD38/cCD3/T细胞受体(TCR)γ/δ。脾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CD3(+),CD45RO(+),CD8(+),CD4(-),细胞毒性颗粒相关蛋白(TIA-1)(+),CD20(-),TCRβ(-),CD79α(-),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白细胞共同抗原(LCA)(+),CD30(-),末端转移酶(TdT)(-),CD10(-),髓过氧化物酶(MPO)(-),颗粒酶B(Granzyme B)(+);且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肿瘤细胞数约为80.00%。脾脏组织流式细胞免疫表型:淋巴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的72.26%,T淋巴细胞[CD3(+)]约占88.90%,其中约有92.09%的T淋巴细胞Ki-67(+),CD7^dim(+),TCRγ/δ(+),CD2(+),CD8(+),CD34(+),TCRαβ(-),CD5(-),CD4(-),CD56(-),约59.16%细胞为异常成熟T淋巴细胞。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46,XY。骨髓细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基因重排:TCRβ(+)、TCRγ(+)和TCRδ(+)。患儿入院后先予对症支持治疗及抗感染治疗,确诊后予泼尼松60mg/m^2口服治疗,疗效不佳,死亡。结论MICM分型对于早期准确诊断和甄别儿童γδSHSTCL具有重要价值。
- 李姣姣熊昊金润铭李晖李建新聂应明
- 关键词: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儿童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