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2JJD840013)

作品数:19 被引量:229H指数:8
相关作者:王建国吴晓燕朱天义贺海波李兴旺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政治法律
  • 6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农村
  • 5篇村社
  • 4篇乡村
  • 3篇党组
  • 3篇党组织
  • 3篇少数民族地区
  • 3篇乡村社会
  • 3篇民族地区
  • 2篇大学生村官
  • 2篇政权
  • 2篇直选
  • 2篇少数民族村寨
  • 2篇社会资本
  • 2篇农民
  • 2篇资本
  • 2篇自治
  • 2篇习俗
  • 2篇民主
  • 2篇民族
  • 2篇民族村寨

机构

  • 11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湖北工程学院
  • 1篇财政部财政科...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江西省委党校
  • 1篇中共重庆市巴...
  • 1篇四川省委党校
  • 1篇中国(海南)...

作者

  • 6篇王建国
  • 3篇吴晓燕
  • 2篇李兴旺
  • 2篇朱天义
  • 2篇贺海波
  • 1篇陈国申
  • 1篇郭明
  • 1篇王敬尧
  • 1篇张立荣
  • 1篇周华平
  • 1篇张煜
  • 1篇魏来
  • 1篇江家城
  • 1篇高莉娟
  • 1篇任耀杰
  • 1篇赵普兵

传媒

  • 8篇社会主义研究
  • 2篇领导之友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理论学刊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经济社会体制...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黔南民族师范...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政治与习俗:少数民族地区村规民约与村庄治理——基于云南红河若干少数民族村寨的调查被引量:2
2014年
村规民约是我国乡村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从出现到现在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村规民约主要具有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功能,能够对新时期的村庄治理产生重要作用。但是,在激烈的社会化改革大浪潮中,目前现有的村规民约在产生和实施过程中某些方面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根据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特征与需要,加强基层民主治理和创新,亟需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规民约进行规范治理,以求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建设。
王建国李兴旺
关键词:村规民约乡村社会
村庄权力主体多元利益的均衡与村庄权力结构的稳定——以湖北G市“1+X”自治模式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村庄权力结构的多元利益分析主要关注村庄权力结构的多主体性和多元利益的特点。村庄权力结构包含的多主体凭借不同资源互动,并根据拥有的权力份额而拿回各自的利益份额,村庄权力结构会随着互动发生变化。对历史上"皇权—士绅—小农""国家—农民"和"国家—体制精英—非体制精英—普通村民"三种村庄权力结构的多元利益分析表明,村庄权力主体间的均衡利益是一种村庄权力结构稳定存在的核心内容,当这种均衡被破坏到一定程度,村庄权力结构就要发生质的变迁。对湖北G市国家主导建构的新村庄权力结构的多元利益分析可知,只有当各权力主体确实满足其从权力结构中获得的利益并常态化地进行博弈互动时,新的村庄权力结构才可能模式化存在,并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否则就只能是一种没有实质内容的概念化和形式化存在。此外,一种稳定的村庄权力结构应该包含村庄中所有参与博弈的重要主体。
贺海波
关键词:权力主体村庄权力结构
基于乡村社会治理视域的步云直选再审视
2018年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也是乡村振兴的条件。为此,提高治理绩效、实现乡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治理实践中不断探索,以解决基层社会的现实问题,回应民众的利益诉求。四川省遂宁市步云乡在20年前实施了直选乡长试验,回望这一民主实践过程,其兴起源于基层治理问题的倒逼,直选乡长的效果是撒播了民主种子,提升了治理绩效。在步云直选试验肇始20年后,重新审视步云直选试验对于思考如何把握乡村社会治理改革的契机与条件、如何传承基层改革的良性效应、如何推动基层民主纵深发展,以及如何协同推进乡村社会善治等现实问题都意义非凡。
吴晓燕赵普兵关庆华
关键词:乡村治理基层民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益关系的变迁及其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利益关系是影响政治变迁的核心要素,因此,对我国利益关系变迁的考察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体现为国家—公民间利益关系,公民间利益关系,公民与社会间利益关系以及国家—社会间利益关系的调整。利益关系的变迁,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吴晓燕郜清攀
关键词:民主政治建设私人利益以民为本
代际差异视域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治理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城市化的推进改变了城乡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结构,也促使不同代际的少数民族群众的社会资本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并且直接影响到了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行为。文章以社会资本为分析框架,设置信任、关系网络、互惠规范三种指标,分别测量社会资本的达高性、广泛性、和异质性;关系的强度;信任以及互惠规范。总结得出现阶段强关系以及建立在紧密的强关系基础上的信任在少数民族社区依然占据核心位置,但松散的弱联系也在逐步发展,并对少数民族参与社区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朱天义王建国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社会资本
政治与习俗:少数民族地区村规民约与村庄治理——基于云南红河若干少数民族村寨的调查被引量:1
2014年
村规民约是我国乡村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从出现到现在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村规民约主要具有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功能,能够对新时期的村庄治理产生重要作用。但是,在激烈的社会化改革大浪潮中,现有的村规民约在产生和实施过程中某些方面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根据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特征与需要,加强基层民主治理和创新,亟需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规民约进行规范治理,以求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建设。
李兴旺王建国
关键词:村规民约乡村社会
基层志愿者:到村任职大学生角色构建被引量:4
2013年
当前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在取得明显绩效的同时存在着不容回避的问题:不能为到村任职大学生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合法性支撑。由于缺乏政策上的依据和法律上的界定,到村任职大学生的身份呈"四不像"的特征,因此对其进行角色构建尤为紧迫。本文运用角色理论,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国外经验将到村任职大学生的角色定位为基层志愿者并分析其合理性,进而提出角色构建的实施策略,探索具体执行路径。
王敬尧魏来
关键词:角色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基层主要党建模式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基本细胞,在所有基层党组织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党建工作关乎党的建设全局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逐渐探索出多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党建模式,主要有公推直选模式、支部加协会(合作社)模式、三级联创模式、统筹城乡党建模式等。通过对几种党建模式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今后农村党建工作创新的方向和趋势。
王建国周华平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模式公推直选三级联创统筹城乡
选择性治理:精准扶贫中乡镇政权行动逻辑的组织分析被引量:28
2017年
在农村社会主体缺位、村民组织化低下的条件下,乡镇政权在项目实施中往往会形成选择性治理的行动偏好,而乡村治理精英契合了这种偏好。通过构建乡镇政权、治理精英、村民三者间的行动逻辑的理论框架,可以发现精准扶贫中乡镇政权采取选择性的治理行动是源于以下几点:其一,村民主体缺位制约了乡村的扶贫项目承接能力,使得乡镇政权倾向于项目承接能力强的村庄;其二,在自上而下严格的绩效考核和控制下,乡镇政权为了完成考核任务无奈追求"短期效应",将资源投向短期能够产生效益的村庄;其三,在村民主体缺位、村庄组织化低下的境遇下,乡村治理精英参与乡村扶贫契合了乡镇政权追求政绩的偏好,成为乡镇政权确定扶贫项目流向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由于精英治理存在"精英俘获""不稳定性"等问题,乡镇政权在精准扶贫中应该积极转变过度依赖精英扶贫的理念,向培育社会组织、多元化扶贫主体转变。
朱天义高莉娟
关键词:乡镇政权
选择性合作治理:国家与农村精英的关系变迁被引量:14
2014年
在国家政权建设理论分析框架内,二十世纪以来,国家与农村社会精英的关系出现了持续变迁。清末民国时期,在权力渗透、资源汲取和现代乡村建设中,国家选择与权绅(即营利性经纪人)和专业知识分子等合作;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在建立严密控制农村社会的行政官僚体系、资源提取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中,国家选择以贫下中农中的革命积极分子为骨干的新型精英作为国家的神经末梢来治理乡村社会;改革开放后,在"乡政村治"治理格局的建构和现实控制农村社会与吸纳农村资源的行政逻辑的矛盾中,乡镇根据对两者的理解不同,选择与不同的农村精英合伙治理乡村社会;后税费时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家选择"富人"来合作治理乡村。因此,二十世纪以来,国家总是根据基层政权建设的变化来选择与不同的农村精英合作治理农村社会。
贺海波
关键词:国家政权建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