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593)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潘宏铭方勇王凯峰田素明李世岩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萧山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射频消融治疗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消融
  • 2篇消融治疗
  • 2篇肝癌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凋亡抑制
  • 1篇凋亡抑制蛋白
  • 1篇多西他赛
  • 1篇移植受者
  • 1篇抑制蛋白
  • 1篇异丹叶大黄素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因素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机构

  • 4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浙江萧山医院

作者

  • 4篇潘宏铭
  • 3篇方勇
  • 2篇梁霄
  • 2篇李世岩
  • 2篇田素明
  • 2篇王凯峰
  • 1篇寿佳威
  • 1篇陈仁彪
  • 1篇楼海舟
  • 1篇柴枫
  • 1篇刘丽莉
  • 1篇王章桂
  • 1篇韩卫东
  • 1篇胡泓

传媒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肿瘤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癌194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临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的生存期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射频消融治疗194例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射频消融术后肝细胞性肝癌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42%、52.65%和41.20%。其中小肝癌(肿瘤≤3 cm)的患者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47%、59.04%和42.3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肿瘤个数、肿瘤大小和血管癌栓等因素与生存率相关(RR分别=0.59、0.52、0.49、1.79,P均<0.05)。射频消融术后主要有发热、疼痛、胸腹水和皮肤灼伤等并发症,但未发生射频消融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尤其针对小肝癌,其生存率较高。肝功能分级、肿瘤个数、肿瘤大小和血管癌栓等因素与射频治疗后生存率相关。
寿佳威方勇柴枫梁霄王凯峰李世岩田素明潘宏铭
关键词: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分析预后因素
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膈顶部肝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经肝而非经肺的CT引导射频消融(CT-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CT-RFA)治疗膈项部肝脏恶性肿瘤的技术路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9月-2012年10月本科收治的50例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患者的59个膈顶病灶进行CT-RFA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和总结CT-RFA治疗膈顶部肝脏恶性肿瘤的技术路线,并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应用"立方体"模型,建立三维定向CT-RFA治疗膈顶部肝癌的穿刺路径。59个膈顶病灶的RFA治疗成功率和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4.92%(56/59)和84.75%(50/59)。完全消融病灶患者的中位局部无复发时间为12.05个月,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为14.23个月,转移性肝癌患者为8.0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3例患者在RFA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大小是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相关因素(P=0.028)。结论:经肝而非经肺的CT-RFA治疗膈顶部肝癌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肿瘤大小是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相关因素。
刘丽莉方勇王凯峰梁霄陈仁彪李世岩田素明潘宏铭
关键词:肝肿瘤射频消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膜性肾病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发生Kaposi肉瘤一例被引量:1
2016年
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是一种少见的内皮细胞来源、血管增生性软组织恶性肿瘤,与免疫抑制剂治疗相关的医源型通常见于肾同种异体移植受者,现报道一例将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发生KS。
翟冲亚王章桂韩卫东胡泓潘宏铭楼海舟
关键词:免疫抑制治疗膜性肾病患者KAPOSI肉瘤软组织恶性肿瘤细胞来源移植受者
异丹叶大黄素下调XIAP基因的化疗增敏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异丹叶大黄素(ISO)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及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影响,并观察异丹叶大黄素对化疗药物多西他赛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及其细胞毒性的增敏作用。方法以异丹叶大黄素作用于人源性膀胱癌T24T细胞,以ATPase法检测异丹叶大黄素对膀胱癌细胞的细胞毒性,并以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异丹叶大黄素对T24T增殖能力的影响。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异丹叶大黄素对膀胱癌细胞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以ATPase法、倒置显微镜下以及流式细胞仪分别观察检测异丹叶大黄素对多西他赛诱导的膀胱癌细胞凋亡和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异丹叶大黄素可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集落形成,其IC50约为(54.5±3.6)μmol·L-1。经蛋白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证实,异丹叶大黄素在作用于人源性膀胱癌T24T细胞后,其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基因在蛋白和mRNA水平均显著性降低。经多西他赛处理T24T细胞后,IC50为(8.78±1.32)nmol·L-1;而联用异丹叶大黄素后,IC50仅为(1.02±0.38)nmol·L-1,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流式细胞仪检测,T24T细胞接受2.5 nmol·L-1多西他赛组凋亡率(21.07±2.79)%显著低于联用异丹叶大黄素治疗组的凋亡率(49.59±5.67)%(P<0.01)。结论异丹叶大黄素可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并可通过下调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基因表达,显著增强多西他赛诱导的膀胱癌细胞凋亡,并增强细胞毒性。
方勇侯琦潘宏铭
关键词:异丹叶大黄素膀胱癌细胞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多西他赛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