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5069)

作品数:42 被引量:434H指数:11
相关作者:周一兵杨大佐何洁王斌刘长发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生物学
  • 16篇农业科学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沙蚕
  • 8篇双齿围沙蚕
  • 6篇碱蓬
  • 6篇翅碱蓬
  • 5篇重金
  • 5篇重金属
  • 5篇污染
  • 5篇海域
  • 4篇营养化
  • 4篇营养盐
  • 4篇生物修复
  • 4篇湿地
  • 4篇富营养化
  • 4篇
  • 4篇长蛸
  • 3篇鼠尾藻
  • 3篇滩涂湿地
  • 3篇栉江珧
  • 3篇CD2
  • 2篇沿海滩涂

机构

  • 2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国家海洋环境...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山东省海水养...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河北工业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山东省海洋水...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集美大学
  • 1篇辽宁省海洋水...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作者

  • 17篇周一兵
  • 9篇杨大佐
  • 8篇何洁
  • 7篇王斌
  • 6篇刘长发
  • 5篇高钰婷
  • 5篇郑小东
  • 5篇杨红生
  • 4篇王晓宇
  • 4篇王清
  • 3篇刘洪军
  • 3篇李美真
  • 3篇薛东秀
  • 3篇张兴
  • 3篇袁秀堂
  • 3篇钱耀森
  • 3篇詹冬梅
  • 3篇吴海一
  • 3篇王晓庆
  • 3篇周雅飞

传媒

  • 10篇海洋科学
  • 8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福建水产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环境研究与监...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5篇2013
  • 15篇2012
  • 13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棘无棘两种表型栉江珧28S和COI基因序列差异的比较被引量:3
2009年
在形态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有棘和无棘两种不同表型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的28S rDNA和COI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这两种表型的DNA序列差异很小,28S rDNA(1 075 bp)无差异,而COI(659 bp)碱基差异最大为1.5%,不能提供这两种表型的栉江珧划分为两个种的证据。
薛东秀张涛王海艳郑小东孟凡玉
关键词:RDNACOI
重金属污染胁迫对双壳贝类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09年
王晓宇杨红生王清
关键词:生态毒理效应双壳贝类污染胁迫海域环境污染海洋环境污染工农业生产
2株海洋细菌对镉的吸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用高质量浓度镉培养液单独和联合培养2株海洋细菌J2和J6,3、7、10、14、17d后,采用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培养液上清液和菌细胞中Cd2+的质量浓度,以确定2株菌对镉的吸附性能;通过测定菌体细胞内半胱氨酸脱巯基酶的活性,初步研究了2株菌对镉的转化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2株菌均可将细胞外的Cd2+吸收到细胞内,在培养至第7d时,上清液中Cd2+的含量达到最低值,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稳定,J2和J6菌体细胞中Cd2+的含量分别在培养到第10d和14d时达最大值,联合培养对镉的吸附作用优于单独培养;J2和J6在镉处理后细胞内的半胱氨酸脱巯基酶活性均显著增高,提示Cd2+的吸附与细胞内半胱氨酸脱巯基酶作用产生的S2-有关。
王斌张兴程振远周雅飞何洁周一兵
关键词:海洋细菌镉吸附
乐清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被引量:9
2012年
2006年10月、2007年1月、4月及7月对乐清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生态类群、水平分布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82种(包括浮游幼体11种),隶属于15大类,其中秋季为46种、夏季为42种、春季为25种和冬季为16种。乐清湾浮游动物可分为近岸低盐类群、暖水性近海类群、暖温带近海类群和暖水性广布类群4个生态类群,其中近岸低盐类群在全年均占优势,其它类群则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和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为调查海域主要优势种。浮游动物生物量年平均值为82.7mg/m3,其大小依序为:夏季(121.1mg/m3)>秋季(119.2mg/m3)>春季(48.5mg/m3)>冬季(42.2mg/m3);丰度年平均值为82.1个/m3,其大小依序为:夏季(193.4个/m3)>秋季(73.7个/m3)>春季(53.4个/m3)>冬季(9.8个/m3)。相同季节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平面分布趋势类似,季节间则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物种数与水温、盐度、叶绿素a质量浓度和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均呈极显著相关;丰度与水温、叶绿素a质量浓度和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极显著相关;生物量与水温、叶绿素a质量浓度呈极显著相关。与历史资料相比,近30a来浮游动物数量呈下降趋势,但群落结构和组成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徐晓群曾江宁陈全震刘晶晶杜萍王桂忠
关键词:浮游动物丰度
石油对翅碱蓬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石油浓度下翅碱蓬的生长生理指标及土壤中石油含量的变化,研究石油对翅碱蓬萌发、生长、生理特性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及翅碱蓬对土壤中石油的降解。结果表明,随着石油含量的升高,翅碱蓬种子发芽率、苗高、苗重和苗中叶绿素、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电导率上升,石油浓度在5000mg.kg-1以上,影响显著。石油对翅碱蓬糖的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当石油浓度为1000~5000mg.kg-1时,翅碱蓬抗氧化酶能够快速、长效地提高活性来抵御逆境,使其不受到伤害或减轻伤害,可溶性蛋白保持在高水平;当石油浓度达到10000mg.kg-1时,抗氧化酶系统迅速作出反应,酶活性急剧提高,但因毒性超出了其可以承受的范围,而无法维持较长时间,随后会降至对照组以下,同时可溶性蛋白也急剧下降,仅为对照组的9。石油浓度为1000~5000mg.kg-1时,石油去除率在63.53~83.21,达到10000mg.kg-1时,则下降到40.14。
何洁贺鑫高钰婷王斌周一兵
关键词:翅碱蓬石油污染生理指标抗氧化酶系统
双齿围沙蚕Hsp70 cD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根据已知巨型管状虫Riftia pachyptila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应用同源克隆策略和RACE技术首次从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体壁肌肉中克隆获得Hsp70 cDNA序列。结果表明:双齿围沙蚕Hsp70 cDNA序列全长为2 336 bp,包括5'端非翻译区88 bp、3'端非翻译区286 bp和开放阅读框1 962 bp;整个开放阅读框编码653个氨基酸,包含Hsp70家族3个特征区域;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是一种无信号肽跨膜蛋白,理论等电点为5.14,相对分子质量为71 396,半胱氨酸(Cys)含量为0.8%;同源性分析表明,双齿围沙蚕Hsp70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真核生物的Hsp70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沙蚕Hsp70作为监测海洋污染的一种生物标记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李颖周一兵万良赵欢杨大佐
关键词:双齿围沙蚕热休克蛋白70基因分析
北方海区鼠尾藻大规格苗种提前育成技术被引量:27
2009年
通过连续3年的鼠尾藻生产性育苗试验,证明在北方海区提前育苗技术可行。该技术克服了鼠尾藻种苗繁育过程中难以培育出大苗的难题,通过提前50d采苗,缩短室内培育周期,采用种菜人工促熟方法,结合室内及海上培育、管理的各种技术措施,得到的种苗健壮、均匀,整齐。共培育出鼠尾藻大规格苗种3373.7万株,经海上中间培育3个多月后,幼苗直立枝数量3~4根、长度可达4~6cm。
李美真丁刚詹冬梅于波刘玮吴海一
关键词:鼠尾藻大规格苗种种菜规模化繁育
双齿围沙蚕消化道共栖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PCR-DGGE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将采自青岛市沿海潮间带的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体质量为4~5 g)置于无菌海水中暂养24 h后,分别从5条双齿围沙蚕消化道中提取微生物基因组总DNA,应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341f/534r进行细菌16S rDNA基因V3高变异区的PCR扩增,再将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从而获得样品消化道共栖微生物群落特征的DNA指纹图谱。通过对指纹图谱半定量分析发现,采集的双齿围沙蚕消化道共栖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丰富,优势条带明显,不同个体间既存在共同的微生物种属,也有各自特异的种属。其中存在一条共同的优势条带,但优势条带含量存在个体间差异。分别对DGGE指纹图谱中公共条带序列进行测序比对,结果表明,产丙酸菌属Propionigenium分别为5个样品中的优势菌群,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广泛分布于双齿围沙蚕消化道中。研究表明,基于16S rDNA的PCRDGGE图谱技术是分析双齿围沙蚕及其他海洋沉积食性无脊椎动物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结构较为有效的手段。
张柏东连彬王斌周一兵何洁
关键词:双齿围沙蚕消化道微生物PCR-DGGE技术
镉和苯并芘胁迫对文蛤血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通过检测血细胞的吞噬活力、活性氧产物和死亡率,研究了Cd2+和苯并芘(Bap)胁迫7d对文蛤血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g/L和100μg/LCd2+胁迫会显著降低血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加血细胞的死亡率,100μg/LCd2+会显著增加血细胞活性氧产物。5μg/L和50μg/LBap胁迫会显著降低文蛤血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加血细胞的死亡率,50μg/LBap会显著增加血细胞活性氧产物。可见,Cd2+和苯并芘胁迫会显著降低文蛤血细胞的功能,导致文蛤免疫力下降,增大文蛤被病害感染的机率。
王清杨红生王晓宇
关键词:血细胞
翅碱蓬对滩涂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的累积吸收被引量:22
2012年
以中国北方滩涂湿地优势种植物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 Kitag为研究对象,以滩涂湿地沉积物为供试环境,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含量的重金属Cu(0、100、200、400 mg/kg)和Pb(0、200、400、600mg/kg)对沉积物理化性质和翅碱蓬生物量的影响。试验在直径为10 cm的塑料花盆中进行,每天用盐度为15的稀释海水浇灌两次,翅碱蓬共栽培28 d,试验结束时测定翅碱蓬体内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并分析翅碱蓬对Cu和Pb的吸收规律和蓄积特征。结果表明:Cu和Pb均会抑制翅碱蓬的生长,但Pb含量为600 mg/kg的处理组中翅碱蓬的生物量有增加趋势,说明其在高浓度Pb胁迫下具有较强的耐Pb毒性能力;翅碱蓬各部位对Cu、Pb的蓄积顺序均为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并且随着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翅碱蓬体内的Cu、Pb含量也增加。
何洁陈旭王晓庆刘长发周一兵
关键词:翅碱蓬生物修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