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10008)
-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应成郭文雅席成孝杨贺郭克良更多>>
- 相关机构:惠州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契合与冲突:转型期我国政党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探析被引量:1
- 2014年
- 法理上国家与政党之间既一致又冲突的关系,决定了国家认同与政党认同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中西政党产生与政党制度的不同,中西方政党认同的范围和侧重点不一致,西方的政党认同与国家认同没有直接的关系,而相比之下我国的政党认同对国家认同的影响更为直接。因此,要增强我国新时期国家认同,重点要合理划分政党与国家权力边界,削弱政党认同负面作用对国家认同的影响。
- 郭文雅
- 关键词:政党国家认同政党认同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治理边疆的实践与特征探析被引量:2
- 2013年
-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兼顾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充实边防力量,清剿边疆匪徒,解决边界遗留问题,创造性地解决边疆地区民族问题,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实行特殊的边疆人口政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与和谐,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边疆治理特征。
- 陈应成
-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边疆
- 唐翰林侍讲侍读学士新考被引量:2
- 2013年
- 《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载"集贤殿书院"设有"侍读学士"一职,唐代实唯有"侍读"、"侍讲学士",无"侍读学士"。宋咸平二年(999年)方并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新唐书》将"侍讲学士"误作"侍读学士",当系《新书》撰者以宋制臆度唐制而致误。
- 杨贺
- 关键词:唐代《新唐书》校勘
- 我国边疆地区的基本特征与新中国成立以来边疆治理的政策选择被引量:3
- 2012年
- 我国边疆地区地域广袤辽阔、少数民族众多的基本特征,决定了边疆治理不仅是一个国内问题,也是一个与本国和周边国家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把边疆治理的起点定位于边界问题的解决,并选择以协调民族关系为核心目标,具有"民族主义"政策取向的族际主义治理方略,既是边疆地区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符合当时实际的科学选择。
- 席成孝
- 关键词:边疆地区边疆治理
- 邓小平对边疆民族工作的理论贡献
- 2012年
- 对于边疆民族工作,邓小平提出了许多理论思想,他明确了边疆民族工作要以国家利益为根本,以团结稳定为前提,以搞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为边疆民族工作的核心,以边疆的民主法制建设作为规范和调整边疆民族关系的重要保障,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解决边疆民族问题的关键。
- 郭克良蓝文权陈应成
- 关键词:邓小平
- 邓小平社会发展代价观及其对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邓小平对社会发展代价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他肯定社会发展代价存在的客观性,辩证地看待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并结合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正确应对和有效减少与克服社会发展代价的思路、策略与方法。研究邓小平的社会发展代价观对于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 陈应成
- 关键词:邓小平方法论
-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边疆实践及特征研究
- 2014年
-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兼顾国际国内环境及其变化,充实边防力量,清剿边疆匪徒,解决边界遗留问题,创造性地解决边疆地区民族问题,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实行特殊的边疆人口政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和谐发展,其构建和谐边疆的实践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主义特征。
- 陈应成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边疆
- 契合与冲突:转型期我国政党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探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国家与政党的契合性使得国家认同和政党认同具有一致性;国家与政党的不一致性导致国家认同和政党认同出现相互削弱的现象。中西方政党认同的侧重点不同;中西方政党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不同决定了政党认同对国家认同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增强我国新时期国家认同,重点要合理划分政党与国家权力边界,使政党认同与国家认同相得益彰。
- 郭文雅
- 关键词:政党国家认同政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