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2009ZX08012-005B)
- 作品数:5 被引量:54H指数:4
- 相关作者:戈峰付雪叶乐夫袁一杨陈法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霍英东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转Bt基因作物对非靶标土壤动物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0年
- 转Bt基因作物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快速发展与推广,有必要深入研究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概述了转Bt作物对土壤动物群落以及蚯蚓、线虫、虫兆虫、螨类和甲虫等重要类群的种群动态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转Bt基因作物的发展历史,分析了Bt蛋白进入土壤的途径及其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与降解的动态,阐述了未来转Bt基因作物对非靶标土壤动物影响的生态风险分析的重要领域,旨在为研究转Bt基因作物对非靶标土壤动物影响提供参考.
- 袁一杨戈峰
- 关键词:转BT基因作物BT蛋白生态风险分析土壤动物群落
- 用于土壤污染生态毒理诊断的蚯蚓生物标志物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综述了蚯蚓用于土壤污染生物标志物的主要类型,包括酶活性作为土壤污染的生物标志物、溶酶体中性红染色保持时间、热休克蛋白、金属硫蛋白、组织和超微结构变化、DNA损伤、大分子加合物等;并对几种生物标志物机理、特性、检测实例以及在污染土壤生态毒理诊断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 肖能文赵彩云王学霞李俊生
-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蚯蚓土壤污染生态毒理诊断生态风险
- 转Bt水稻土壤跳虫群落组成及其数量变化被引量:20
- 2012年
- 以转Bt水稻恢复系"克螟稻"(Cry1Ab纯合基因型)和"华恢1号"(Cry1Ab+Cry1Ac融合基因型)以及融合基因型转Bt水稻杂交系"Bt汕忧63",及其对照亲本水稻"秀水11"、"明恢63"和"汕优63"稻田土壤跳虫类群为对象,系统研究转Bt水稻种植下土壤跳虫群落组成及其数量动态变化,以评价不同基因型和不同育种品系转Bt水稻种植下稻田土壤生态安全性。结果表明,转Bt水稻种植导致土壤跳虫个别稀有类群的消失,并显著影响半土生和真土生类群以及土壤跳虫总量,但对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种类丰富度等影响不显著。与对照亲本相比,Cry1Ab转Bt稻田半土生类群和土壤跳虫总量及其种类丰富度指标显著增加了54.7%、44.4%和26.7%;Cry1Ab+Cry1Ac转Bt杂交稻田球角跳属百分比和真土生跳虫数量显著增加了212.3%和180.4%。就恢复系处理而言,与Cry1Ab转Bt水稻相比,Cry1Ab+Cry1Ac转Bt水稻种植导致棘跳属、球角跳属和原等跳属百分比以及半土生跳虫数量分别显著降低了62.1%、56.7%、61.8%和43.4%,同时,显著提高了裔符跳属百分比达88.2%。就Cry1Ab+Cry1Ac融合基因型转Bt水稻而言,与恢复系相比,转Bt杂交稻种植导致球角跳属和原等跳属百分比,半土生类群和土壤跳虫总量及其种类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显著增加了312.9%和171.6%,302.4%和233.2%,以及54.0%和26.7%,同时,显著降低了裔符跳属百分比达65.5%。
- 祝向钰李志毅常亮袁一扬戈峰吴刚陈法军
-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功能类群生态安全
-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华北部分地区第三代棉铃虫虫源性质被引量:4
- 2011年
- 玉米等C4植物被认为是华北Bt棉种植区内第三代棉铃虫最重要的天然庇护所,但尚缺乏直接证据。连续2a(2006—2007年)利用杨树把诱集棉铃虫成虫,进行碳稳定同位素比值的测定,并结合棉铃虫成虫捕获时间、虫源的数量比例等,评估C4植物在华北第三代棉铃虫期间的庇护所功能。结果表明,第三代棉铃虫成虫来源于C4植物(玉米)的为40.5%—56.8%,与C3来源的数量上大体相当。但C4来源的成虫羽化时间比C3来源的个体明显滞后,呈现出先少后多的特点。结果提示,C4植物确实是华北第三代棉铃虫重要的庇护所,但存在着时间上与C3来源的成虫交配不同步而失效的风险;结果建议玉米等天然庇护所作物的种植不仅在面积上要足够,而且播种时间上要充分考虑C4植物(玉米)来源的敏感棉铃虫个体的发育与C3植物寄主来源个体的同步性。
- 叶乐夫付雪谢宝瑜戈峰
- 关键词:碳稳定同位素寄主
- C3和C4植物寄主对华北地区棉铃虫越冬代和第一代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确定华北越冬代棉铃虫虫源及其对第一代棉铃虫种群的影响是制定棉铃虫防治策略的基础。以越冬代棉铃虫蛾翅的稳定同位素1δ3C为天然标记直接判定这些成虫的幼虫期寄主类型,并将雌虫接到春小麦植株上,调查其产卵、孵化、幼虫发育至化蛹、羽化等特征。结果表明,越冬代来自C3植物(主要为棉花)的成虫个体数量占全部越冬羽化种群的53.1%,所产生的下一代老熟幼虫也较C4来源的多(55.1%);雌蛾受精率都比较高;卵孵化率较高(52.9%>41.6%);幼虫发育在低龄阶段较比后者快,存活率低,但在高龄幼虫阶段相对后者慢,存活率高;与C4植物(主要玉米)的来源个体后代的幼虫发育总历期接近,总存活率也相近。显示寄主植物小麦提供的营养条件在第一代棉铃虫的幼虫发育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即小麦只在特定阶段才适合幼虫的发育;而且不论是C3还是C4寄主来源的越冬代棉铃虫已经适应了这一限制。有效地评价了玉米和棉花等寄主植物对华北地区越冬代和次年第一代棉铃虫的影响,对于分析越冬代棉铃虫的虫源性质和第一代棉铃虫的防治及B t抗性的治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 叶乐夫付雪戈峰
- 关键词:碳稳定同位素棉铃虫越冬代春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