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720)
- 作品数:9 被引量:168H指数:9
- 相关作者:董合忠李维江张冬梅唐薇李振怀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密度和留叶枝对棉株产量的空间分布和熟相的影响被引量:36
- 2010年
- 在山东临清、夏津和惠民的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与整枝处理下棉花产量分布、库源比例和熟相,探讨种植密度和留叶枝对棉株产量空间分布和熟相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在棉株空间分布的总体趋势是,去叶枝棉株的产量全部来自果枝,留叶枝棉株的产量主要来自果枝(85%),叶枝所占份额较低(15%);无论去叶枝还是留叶枝,产量主要分布在下中层(72%)和内围(74%),上层(28%)和外围(26%)产量分布较少。密度和整枝对棉花产量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但两者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密度主要影响产量在棉株上的内外分布,随密度升高,产量向内围集中;而整枝则主要影响产量在棉株上的垂直分布,留叶枝使产量上下分布更加分散。整枝对棉花熟相影响不大;但密度显著影响熟相和库源比例,低密度下库源比例大、轻度早衰,高密度下库源比例小、轻度晚熟,中等密度(5.25株·m-2)下库源比例适宜,熟相较好。
- 董合忠李振怀罗振卢合全唐薇张冬梅李维江辛承松
- 关键词:叶枝果枝果节熟相
- 黄河流域棉区高密度垄作对棉花的增产效应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垄作栽培与合理密植作为单项技术措施用于棉花生产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但两者配合运用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明确种植方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使合理密植与种植方式有机结合,实现棉花增产增效。【方法】2010—2011年以K63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山东临清市研究了种植方式(平作和垄作)和密度(3、6和9株/m2)对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面积变化动态、蕾铃脱落、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平作情况下以中密度(6株/m2)的产量最高;垄作条件下以高密度(9株/m2)的产量最高,中、低密度(3—6株/m2)的产量较低,高密度垄作较传统的中等密度平作平均增产皮棉13.6%。与平作比较,垄作可增加铃数,提高早熟性,铃重随密度升高有降低趋势;垄作栽培提高了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盛铃期和始絮期高密度垄作较中密度平作的叶面积指数分别高24.2%和22.1%,烂铃率和脱落率显著降低。【结论】种植方式和密度可以单独或协同影响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产量结构,从而影响经济产量。高密度垄作是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增产的重要栽培模式。
- 卢合全李振怀董合忠李维江唐薇张冬梅
- 关键词:棉花垄作
- 棉花与海滨锦葵苗期耐盐性比较
- 棉花和海滨锦葵同属于锦葵科,但海滨锦葵的耐盐性高于棉花。比较研究海滨锦葵与棉花耐盐性差异的机制,对棉花耐育种和栽培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棉花和海滨锦葵的耐盐性。选取健壮的棉花和海滨锦葵种子播种在灭菌的河沙...
- 孔祥强代闫闫罗振卢合全董合忠
- 文献传递
- 根区盐分差异分布对棉花生长的促进效应研究
- 盐分具有随水移动的特点,因此盐分在盐碱地耕层土壤中横向分布不是完全均匀的。关于盐分在根区的横向差异分布对番茄、黄瓜等植物生长发育的效应已有研究报道,迄今尚未见盐分差异分布对棉花生长发育影响的报道。本文采用分根法研究了盐分...
- 孔祥强罗振董合忠李维江辛承松
- 关键词:棉花分根盐胁迫水分吸收
- 滨海盐碱地棉花施肥的原理与技术被引量:18
- 2012年
- 依据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棉花养分吸收需求规律和施肥技术的研究,并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报道,分析了滨海盐碱地棉田的营养障碍及其控制途径,揭示了盐胁迫下棉花根系和叶面吸收利用养分特性与施肥效应;总结提出了依据土壤盐分含量、地力水平和产量目标分类施肥,速效肥与缓/控释肥相结合、根际肥与叶面肥相结合的滨海盐碱地棉花施肥技术。
- 辛承松董合忠
- 关键词:滨海盐碱地棉花营养施肥
- 棉花叶片衰老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 种植抗虫棉以来,早衰现象越来越普遍和严重,成为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障碍。有关棉花早衰的生理机制研究比较多,但目前关于棉花早衰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还比较少。我们选用本课题组培育的晚衰型棉花品系LS(Laler s...
- 孔祥强王涛罗振董合忠
- 文献传递
- 根区盐分差异分布和不同形态氮素对棉苗吸收主要营养元素的影响
- 以鲁棉研28号为试验材料,利用以双砧木嫁接建立的分根实验系统模拟盐分差异分布,研究了根区盐分差异分布和不同形态氮素(NH4+和NO3-)对棉苗生长和主要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区盐分差异分布较均等分布显著促进...
- 代建龙董合忠段留生李维江
- 关键词:氮素形态养分吸收
- 文献传递
- 播种期对2个不同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2年
- 适期播种是棉花丰产的重要措施,品种类型常影响播种期。为确定不同类型棉花品种的适宜播期,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类型(早发型鲁棉研21号和后发型鲁棉研28号)为主区,播种期(4月上旬早播、4月下旬中播和5月上旬晚播)为副区,于2009—2010年在山东临清研究了品种类型和播种期对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播期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而且主要是由于铃数和衣分的变化所致;早发型品种4月下旬播种产量最高,比4月中旬播种增产6.3%,5月上旬播种与4月中旬播种产量相当;后发型品种4月中旬播种产量最高,比4月下旬和5月上旬播种分别增产4.8%和12%。在鲁西北棉区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早发型品种以4月下旬播种为宜,可以适当晚播,直到5月上旬;后发型品种应适当早播,以4月中旬为宜,晚播会显著减产。
- 卢合全李振怀董合忠李维江唐薇张冬梅
- 关键词:棉花播种期
- 棉花叶片衰老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 种植抗虫棉以来,早衰现象越来越普遍和严重,成为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障碍。有关棉花早衰的生理机制研究比较多,但目前关于棉花早衰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还比较少。我们选用本课题组培育的晚衰型棉花品系Ls(Later s...
- 孔祥强罗振董合忠李维江卢合全
- 文献传递
- 转AhCMO基因棉花苗期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反应被引量:9
- 2010年
- 以转AhCMO基因的2个棉花品系L1和L2及其转化受体泗棉3号(SM3)为材料,研究了转AhCMO基因棉花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反应。试验采用盆栽方式在日光温室中进行,以维持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45%作为干旱处理,以正常供水维持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75%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正常供水条件下转基因品系L1和L2与SM3生长表现一致。但是干旱胁迫下,转基因品系L1和L2的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净光合速率以及叶片叶绿素的含量都显著高于SM3;而且L1和L2叶片中甜菜碱含量显著高于SM3,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也较SM3显著提高。说明2个转AhCMO基因品系的耐旱性得到明显提高,耐旱性的提高与甜菜碱积累量的增加、POD和SOD活性的增强有关。
- 朱玉庆罗振张慧军孔祥强陈受宜董合忠孙学振
- 关键词:棉花干旱胁迫生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