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421-001)
- 作品数:37 被引量:340H指数:11
- 相关作者:徐立红尹澄清朱建荣尹大强郭宗楼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天然有机物对黄浦江原水中次溴酸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试验考查了水中次溴酸的自分解及与天然有机物反应的消耗速率。结果表明去离子水中次溴酸分解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disp为14.8-62.7 mol-1.L.h-1。富里酸和腐植酸对次溴酸的消耗均可用二级反应速率方程拟合,富里酸的消耗速度更快,慢反应阶段二级速率反应常数约为2.47×103 mol-1.L.h-1。黄浦江原水中次溴酸与次氯酸的初期耗量和后期分解速度无明显差异。通过次溴酸分解速率常数估算原水有机物含量相当于4.57 mg/L CODMn,和原水测定值相近。铜氧化物和铜离子比铁氧化物和铁离子更能够促进次溴酸的分解。
- 卢宁段湘林黄鑫梅红章涵辰
- 关键词:天然有机物黄浦江原水
- 表流型人工湿地工程对微污染水源地水质改善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采用工程数据,研究了常规型表流湿地工程和复合型表流湿地工程对CODMn和NH3-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常规型表流湿地工程和复合型表流湿地工程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2%和14%,对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8%和69%。湿地内植物系统对CODMn的去除效果有限,是去除NH3-N的主要动力,尤其是沉水植物系统。
- 张俊
- 关键词:微污染生态湿地
- 黄浦江和长江原水臭氧化工艺中BrO_3^-的生成被引量:11
- 2009年
- 针对黄浦江和长江原水,通过臭氧化小试实验研究副产物溴酸根(BrO3-)的生成.结果表明,黄浦江原水中含溴离子(Br-)较少,生成的BrO3-超标风险较低;而长江原水中Br-含量较高,为103.5μg/L;1.6 mg/L初始溶解O3、pH 7.3、Br-100μg/L、25℃条件下,长江原水臭氧化30 min后生成了15.2μg/L BrO3-,超过国家标准10μg/L(GB 5749—2006)的限值规定.调低pH值、减少初始O3浓度、降低温度均有利于控制BrO3-的生成.长江原水臭氧化过程中ct值和BrO3-生成量之间线性关系较好.实验中OUT指标与BrO3-生成量的线性关系不明显,不可代替ct作为衡量BrO3-的标准.
- 卢宁高乃云黄鑫
- 关键词:溴酸根臭氧化长江
- 青草沙水库中一株铜绿微囊藻抑藻细菌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为了研究青草沙水库中土著微生物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从水库水体中筛选出对藻类有抑制作用的细菌并研究其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方法】通过对水库水体中的细菌进行划线分离和筛选,挑选出一株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菌株CL。考察其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及不同培养时间和菌液浓度对抑藻效果的影响,并对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实验菌液浓度为4.5×108CFU/mL 8.4×108CFU/mL时,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可达45.4%。抑藻效果随培养时间先增后降,在静置培养第6天抑藻效果达到最大。该菌经过16S rDNA序列分析,属于黄单胞菌科的寡养单胞菌。【结论】从青草沙水库中筛选出了对铜绿微囊藻有抑制作用的土著细菌寡养单胞菌,对青草沙水体铜绿微囊藻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 崔璐璐谢冰彭青王文婷
-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青草沙水库
- 非洲爪蟾在农药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文章以非洲爪蟾在农药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为主线,简要概述了国内外利用非洲爪蟾开展的农药毒理学方法,系统介绍了各类农药(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三类)对非洲爪蟾产生的包括神经发育、性腺发育和变态发育等方面的毒害作用,发现非洲爪蟾作为农药污染监测的模式生物备受青睐,但目前仅对小部分的农药进行了非洲爪蟾的毒理学研究,指出了在已有非洲爪蟾的毒理学研究方法基础上,需要大力发展一套简便经济但高通量的基于非洲爪蟾为模式生物的初步筛选方法,快速对大量农药进行初步的筛选,之后根据初步结果,有的方矢地进行一些目标农药的深入研究方案,以推动非洲爪蟾对农药的生态毒理研究进一步发展,为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依据。
- 胡晓燕林志芬孔德洋尹大强
- 关键词:非洲爪蟾农药毒理学
- 苦草生理生长对太湖底质的响应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调查研究了太湖洞庭东山和洞庭西山之间所在区域(31°4'3''—31°11'39''N,120°18'42''—120°25'48''E)内15个样方中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的根系活力与干湿比,以及相应样方内的太湖底质氨氮、总氮、总磷与有机质。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内苦草的根系活力平均值为(314.93±79.49)mg·(g·h)–1、干湿比平均值为8.17%±2.90%;底质中氨氮、总氮、总磷、有机质平均值分别为(8.13±11.78)mg·kg–1、(1.03±1.07)g·kg–1、(0.55±0.29)g·kg–1、1.86%±2.19%。对苦草根系活力、干湿比与底质氮、磷、有机质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在本次所调查的底质氨氮、总氮、总磷、有机质含量范围内,随着氨氮含量的增加对苦草生长有促进作用;总氮、总磷、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对苦草生长呈现一定抑制性。
- 张俊
- 关键词:太湖苦草底质
- 城镇街尘污染与平原河网水体的源-汇效应研究被引量:13
- 2010年
-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区域之一,迅速的城市化进程使该地区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嘉兴市新塍镇的地表街尘、地表径流、受纳河网水体和沉积物样品的分析,揭示了面源污染在平原河网景观格局中和水文条件下的发生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街尘作为城镇各种污染物的载体和降雨径流污染的主要来源,其5种重金属(Cr、Cu、Ni、Pb、Zn)的含量分别是122.5、152.6、90.2、172.1和319.0mg·kg-1,高于城镇土壤和农业土壤.在城镇地表径流过程中,污染物的形态主要为颗粒态.城镇地表径流使街尘发生运移并造成受纳水体的污染物浓度较降雨前有大幅提升,其中,重金属和TSS总浓度分别增加了43%~166%和270%~510%.平原河网的水文条件和景观空间格局特征使地表径流颗粒物在进入水体后发生原位沉积,城镇段河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比其他河段高.在平原河网地区地表径流的运移过程中,城镇地表是面源污染物的"源",地表街尘是面源污染物的"载体",河道是面源污染物的"汇".
- 赵洪涛李叙勇王为东陈梅雪尹澄清
- 关键词:平原河网重金属面源污染
- 立体式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源水的应用与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方法]探讨立体式人工湿地在微污染源水体处理中的应用。[方法]提出了一种立体式人工湿地模式,重点分析了运用该模式的嘉兴石臼漾水厂引水河道新塍塘的水质生态净化中试工程,并从水质水量、季节气候、物种配置以及管理维护4个方面,探讨了该项技术净化水质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夏秋两季,3种不同水力负荷的工况下,中试工程能够改善水体透明度及溶氧环境,有效降低了微污染源水中的SS、CODCr、NH3-N、TN、TP等水质指标,出水基本能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结论]该立体式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源水的净化处理是可行的,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
- 陈煜权左倬郭萧
- 关键词:生态净化微污染水水源地人工湿地
- 长江河口涨落潮不对称性动力成因分析被引量:15
- 2011年
- 长江河口存在着涨落潮流速和历时的不对称现象。本应用长江河口三维数值模式,数值试验定量给出了不同径流量、潮汐和水深下南北支、南北港和南北槽涨潮落潮平均流速和历时,通过横断面涨潮落潮通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观点从动力机制上给出了涨潮落潮流速和历时不对称的成因。
- 王彪朱建荣李路
- 关键词:径流量潮汐
- 白洋淀富营养化湖泊湿地厌氧氨氧化菌的分布及对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31
- 2012年
- 随着生物反应器和海洋生态系统中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发现,自然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过程被重新认识,但是目前厌氧氨氧化过程是否也存在于富营养化湖泊湿地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未见报道。结合15N同位素示踪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白洋淀湖泊湿地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分布、菌群结构特性、生物多样性及其活性。结果表明,在藻类影响导致的高氨氮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菌具有广泛存在性。通过构建16S rRNA克隆文库发现,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菌的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在2%差异度的条件下,30个克隆序列只分为5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代表序列与Genebank数据库中已探明的厌氧氨氧化菌Candidatus Brocadia fulgida和Candidatus Brocadia anammoxidans同源性最高,分别可达97%和96%。同位素示踪结果表明,白洋淀湖泊湿地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活性为0.19—7.78 nmol N g-1h-1,空间差异较大,产生的氮气占此沉积物总氮气生成量的0.64%—20.65%,体现了湿地的异质性。通过得出的厌氧氨氧化反应速率推算每年由厌氧氨氧化反应损失的氮量为1.8—78gN m-2a-1,对白洋淀氮循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富营养化湖泊湿地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发现为研究厌氧氨氧化对氮循环的重要影响提供了新证据。
- 王衫允祝贵兵曲冬梅尹澄清
-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富营养化湖泊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