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2A13-3-1)

作品数:5 被引量:84H指数:4
相关作者:徐春梅王丹英章秀福袁江韩勃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江山市农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水稻
  • 2篇籼稻
  • 2篇根系
  • 1篇氮肥
  • 1篇氮肥运筹
  • 1篇氮量
  • 1篇稻根
  • 1篇性状
  • 1篇演替
  • 1篇演替过程
  • 1篇氧量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籼稻
  • 1篇杂交籼稻组合
  • 1篇栽培
  • 1篇栽培密度
  • 1篇早稻
  • 1篇早籼
  • 1篇早籼稻
  • 1篇早籼稻品种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江山市农业局

作者

  • 5篇章秀福
  • 5篇王丹英
  • 5篇徐春梅
  • 2篇袁江
  • 1篇赵锋
  • 1篇邵国胜
  • 1篇郑金波
  • 1篇符冠富
  • 1篇胡培松
  • 1篇魏兴华
  • 1篇周昌南
  • 1篇韩勃
  • 1篇廖西元
  • 1篇张卫建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杂交籼稻组合演替过程中植株农艺性状的变化被引量:7
2010年
以大面积推广的23个杂交籼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品种更替过程中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杂交籼稻组合的演替过程中,单株有效穗数下降,单株产量和生物量降低,单茎的茎鞘、叶片、穗重增加,抽穗后叶片的光合能力增强。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生物量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在杂交稻的育种和栽培中,强调单个有效穗的大穗优势的同时,必须注重品种的分蘖发生能力,建立适宜的群体密度以获取高产。
王丹英徐春梅袁江魏兴华廖西元章秀福
关键词:杂交籼稻农艺性状
水稻根际含氧量对根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3
2008年
以多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通过气泵增加水稻根际的含氧量,研究水稻根际含氧量与根系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抽穗期根系吸收氧气的能力最强,需氧量最大。根际含氧量对水稻根系形态与分布有影响,增氧显著增加根长,提高根系自根基到根尖10-20cm、〉20cm部分所占的生物量比例,同时减少根数;而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的水稻根数增多,根长缩短。氧溶量对水稻根系活力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差异,提高水稻根际的氧溶量,杂交稻汕优63和国稻1号齐穗期根系的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显著增加;根系活力较高的常规籼稻湘早籼11和甬粳18在充氧处理中的根系活力也明显提高,但根际氧含量的增加对根系活力较低的水稻品种湘早籼24和春江06的根系活力并无明显作用;缺氧环境下生长的水稻根系的活力降低。
王丹英韩勃章秀福邵国胜徐春梅符冠富
关键词:水稻根系形态根系活力
水稻对过氧化尿素用量的响应特征被引量:9
2010年
为明确过氧化尿素不同用量对根际缺氧胁迫下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2007年和2008年土培试验,考察了水稻的根系形态、生理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等对过氧化尿素不同用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相对其它处理,追施2/3量的过氧化尿素土表水层较高溶氧量的持续时间较长;增施少量过氧化尿素,水稻分蘖期根系孔隙度显著降低,而随着过氧化尿素施肥量的增加,根系孔隙度有增加的趋势;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性吸收表面积比呈现随过氧化尿素施肥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从产量及其构成上看,适度施加过氧化尿素增氧能够提高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及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通过不同过氧化尿素施肥量下水稻生长状况的对比,施155 kg/hm2尿素并在分蘖期和孕穗期追加480 kg/hm2过氧化尿素的增氧模式不仅有利于改善水稻淹水状况下的氧状况,同时促进了水稻根系发育、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形成。
赵锋王丹英徐春梅郑金波张卫建章秀福
关键词:过氧化尿素水稻根系
早籼稻品种遗传改良进程中群体质量的演变特征
2010年
以1934~2006年育成,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的16个代表性早籼稻品种为材料,参照生产实践及品种演变阶段,按育成时间将供试品种划分为高秆品种、矮秆品种、矮抗品种、优超品种4种类型,采用常规栽培方法研究其群体质量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早籼稻品种改良进程中,花后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增强,干物质积累增加,齐穗期总颖花量增加,高效叶面积率与颖花根流量略有下降,有效叶面积率与成穗率变化不大,单茎茎鞘重呈先下降后略有上升的趋势。早籼稻群体进一步改良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根系活力,促进根系水分与矿物质的吸收及根系物质向籽粒的转运;提高高效叶面积率,增加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和总颖花量,进而提高粒叶比,达到源库协调。
袁江王丹英徐春梅章秀福
关键词:早籼稻粒叶比
施氮量和栽培密度对超级早稻不同器官氮素积累与转运及其吸收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8
2011年
以超级杂交早稻中嘉早17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在施氮量为0、120、165、210 kg/hm24个水平和种植密度为22.5×104穴/hm2(D1)和30×104穴/hm2(D2)2个水平下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其氮素利用、积累和转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积累总量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氮素积累量的增幅随供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施氮量由120 kg/hm2(N1)上升到165 kg/hm2(N2)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施氮量由165 kg/hm2(N2)上升到210 kg/hm2(N3)时的增加幅度。叶片氮素转运量也随施氮量和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转运率没有明显规律。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收获时氮素生理效率和施肥量间存在负相关。同时发现低密度种植时,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收获期氮素生理效率均高于高密度种植。
徐春梅周昌南郑根深王丹英胡培松章秀福
关键词:氮肥超级早稻氮肥运筹吸氮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