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220)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吴建伟国果胡蓉张姝付萍更多>>
相关机构:贵阳医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糖苷酶
  • 2篇葡萄糖苷酶
  • 2篇家蝇
  • 2篇Β-葡萄糖苷...
  • 1篇幼虫
  • 1篇源性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恶心
  • 1篇术后恶心呕吐
  • 1篇内源
  • 1篇内源性
  • 1篇葡聚糖酶
  • 1篇围手术
  • 1篇围手术期
  • 1篇纤维素
  • 1篇纤维素酶
  • 1篇酶活性
  • 1篇聚糖酶
  • 1篇脊柱

机构

  • 2篇贵阳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篇付萍
  • 2篇张姝
  • 2篇胡蓉
  • 2篇国果
  • 2篇吴建伟
  • 1篇刘卫锋
  • 1篇魏明
  • 1篇刘宽智
  • 1篇舒海华
  • 1篇黄文起
  • 1篇贺秋兰
  • 1篇杨军林

传媒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恶心呕吐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下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患者恶心呕吐(PONV)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7月至2009年12月间全身麻醉下行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进行围术期变量的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24 h内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计算危险因素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回顾检索收集到215患者,共有199例患者符合标准,其中45例发生PONV(发生率2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中低平均动脉压(LMAP)、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Hb)大、术中低体温(LT)和使用吗啡或芬太尼术后镇痛(M/FPA)是脊柱侧弯矫形患者发生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为P=1/[1+exp(-0.42×LMAP+0.087×△Hb+2.263×LT-3.069×M/FPA+20.829)]。ROC曲线的AUCsyn为0.969±0.011,且AUCsyn>AUC△Hb>AUCMAP>AUCLT>AUCM/FPA。【结论】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平均动脉压过低、Hb丢失、体温偏低使患者容易发生PONV,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行术后镇痛增高PONV的风险。PONV的预测模型为P=1/[1+exp(-0.42×LMAP+0.087×△Hb+2.263×LT-3.069×M/FPA+20.829)]。综合危险因素的预测性能优于单一危险因素。
贺秋兰刘卫锋舒海华杨军林魏明刘宽智黄文起
关键词:术后恶心呕吐脊柱侧弯矫形术围手术期
家蝇纤维素酶的检测及酶活性与其发育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解家蝇能否降解利用纤维素,采用DNSA法检测家蝇幼虫纤维素酶活性及酶学特性;并进一步研究纤维素酶活性与家蝇发育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家蝇都具有滤纸酶活性,活性范围为0.85(±0.035)IU mg-1至10.45(±0.050)IU mg-1;家蝇纤维素酶的组成包含3种酶,即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BG)、内切β-1,4-葡聚糖酶(Endo-β-1,4 glucanase,EG)和外切β-1,4-葡聚糖酶(Exo-β-1,4-glucanase,CBH).在pH 5.6的条件下,这3种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0℃和60 min,在体外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50℃放置1 h后仍可保持较强的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随着家蝇的发育逐渐增高(P<0.05),卵的酶活性最低,成虫的酶活性最高,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成虫BG、EG和CBH的活性分别为(7.96±0.065)IU mg-1、(9.76±0.080)IU mg-1和(10.86±0.091)IU mg-1.这3种酶的活性在家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发育阶段,均是CBH最高,BG最低.增加家蝇幼虫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3龄幼虫的纤维素酶活性明显提高(P<0.05),而平均体重和体长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家蝇具有完整的降解利用植物纤维素的酶系,其纤维素酶活水平与家蝇的发育密切相关.
胡蓉张姝吴建伟国果付萍
关键词: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酶活性发育家蝇
家蝇Ⅲ龄幼虫消化系统内源性β-葡萄糖苷酶的组织定位和表达差异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以家蝇Ⅲ龄幼虫为研究对象,探讨家蝇(Musca domestica)消化系统内源性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BG)的组织分布、表达差异和器官功能定位。方法用原位杂交鉴定家蝇β-葡萄糖苷酶mRNA的组织定位。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纤维素酶的组织定位。分离家蝇Ⅲ龄幼虫消化系统组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家蝇β-葡萄糖苷酶mRNA在消化系统各器官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原位杂交显示,中肠、前肠和唾液腺上皮细胞是家蝇β-葡萄糖苷酶mRNA表达的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唾液腺、前肠和中肠上皮细胞是家蝇幼虫产生和分泌纤维素酶的主要部位。DNS法测定结果显示,家蝇幼虫唾液腺、前肠、中肠和后肠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为(0.80±0.06)、(0.38±0.02)、(1.20±0.05)和(0.26±0.02)IU/mg,各部位间酶活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中肠的酶活性较高,占总酶活性的(45.45±1.27)%,后肠的酶活性最低,为(9.85±0.88)%。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家蝇β-葡萄糖苷酶mRNA只在前肠、中肠和唾液腺中表达,中肠的表达量约为前肠的5倍,唾液腺的表达量约为前肠的3倍,3者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肠未见该基因的表达。结论家蝇Ⅲ龄幼虫前肠、中肠和唾液腺均能分泌内源性β-葡萄糖苷酶,唾液腺和中肠为主要分泌器官。
胡蓉张姝吴建伟国果付萍
关键词:Β-葡萄糖苷酶家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