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081)
- 作品数:6 被引量:142H指数:5
- 相关作者:苗长虹茹乐峰王海江尚文英崔彩辉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基于演化理论的我国城市合作机理研究被引量:24
- 2012年
- 全球化和区域竞争引发了广泛的城市合作实践。城市合作是特定地域空间中城市共生演化的动态过程,城市合作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行为主体在多种环境因素和历史因素作用下互动博弈的结果。以新近兴起的演化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地理学为基础,建构了一个城市合作研究的演化分析框架,探讨了城市合作的本质和内容,分析了我国城市合作模式的类别、演化过程和不同模式的有效性。城市合作的本质在于追求包括分享、匹配和学习三大效应的更高层级的集聚经济,演化理论可以为研究城市群的演化过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区域发展实际的城市合作模式。
- 苗长虹张建伟
- 关键词:集聚经济演化经济地理学
- 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演变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笔者计算了1978年-2009年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研究发现,1978年以来,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数量一直在增加。碳排放强度虽然逐渐下降,但人均碳足迹却不断上升,其中,煤炭消耗的碳排放量是总排放量的主要来源。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人均碳足迹与人均GDP的关系并不符合标准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而是呈现出三次曲线关系,而碳排放强度与人均GDP之间呈则现出反比曲线关系。
- 尚文英
- 关键词:一次能源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中国中心城市的外向功能联系与时空格局被引量:9
- 2013年
- 基于城市流的中心城市外向功能联系研究视角,依据全国287个中心城市对外服务能力及其时空的变化,探讨区域空间结构模式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研究认为,中心城市外向功能联系构成区域空间结构形成演化的主要动力。我国区域空间结构从西部到中东部、从中部及东北到东部沿海地区,总体上呈现出低水平均衡分布、单核心极化—扩散、多核心极化—扩散、高水平均衡4个演化阶段。中心城市对外服务能力区域差异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的外向功能较强,城市群的集聚程度和对外服务能力呈现出规模递增趋势。
- 王海江苗长虹刘春国茹乐峰
- 关键词:区域空间结构城市流城市群
- 我国省域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被引量:75
- 2012年
- 借助空间相互作用重力模型,利用2009和2000年的市区总人口、GDP及公路运营里程等指标,综合测度全国全部287个地级以上中心城市的省域空间经济联系。计算每个省域所辖中心城市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并以经济联系强度小于10、介于10—100、大于100三个区段按统一尺度标准,通过ArcGIS软件分别绘制出2009、2000年各省的经济联系空间分布格局图。综合对比发现,区域空间结构与其内部空间经济联系的强弱、联系网络的发育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随着空间经济联系由弱到强、联系网络由简单到复杂,区域空间结构也随之由极核式单中心结构向多核心、网络式、一体化方向发展;全国省区的空间经济联系与全国主要城市群可以进行完美的空间拟合,反映出空间经济联系的强弱与紧密程度表征了城市群的演化阶段与发育状况,也说明城市群形成发展的内在机理是其空间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与深化。研究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偏集于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与环渤海三地区的三大城市群区域,并且这一不平衡的空间格局仍在持续发展。
- 王海江苗长虹茹乐峰崔彩辉
- 关键词:空间经济联系城市群
- 异质性“通道”与跨国公司地方化结网--以苏州工业园为例被引量:23
- 2011年
-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是开发区形成、发展和演进的关键驱动力量。在多种异质性行为主体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学习场"中,跨国公司要实现其全球化和本土化战略,就必须与开发区政府和本土企业之间建立有效的地方化结网"通道"。其中,"政策通道"首先为其提供了最基本的"通道"保障,成为跨国公司进驻开发区的初始动因。通过技术、市场等各种"关联通道"对经济社会关系的拓展而形成的集聚成为跨国公司在开发区的主要集聚形态;"价值链通道"则最终形成了全球性力量与地方性力量之间的对接。因此,跨国公司在开发区的地方化结网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通道"、"关联通道"和"价值链通道"的复杂演进过程。从演进机制上看,跨国公司在开发区的地方化结网,存在"地理接近-关系接近-制度接近"等接近机制一般认识过程的"逆向"特征。在这些接近机制的综合作用下,"政策通道"、"关联通道"和"价值链通道"等开发区内外相互交织的"异质性通道网络"在跨国公司地方化结网中发挥了关键的联结作用。
- 艾少伟苗长虹
- 关键词:学习场跨国公司苏州工业园
- 河南省制造业创新能力及其与先进省份的比较被引量:5
- 2011年
- 采取《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No.1》所提供的创新指数评估方法和评估数据,并通过与先进省份对比,分析了河南省制造业综合创新能力及构成,探讨了河南省制造业创新能力分企业类型状态,研究了河南省制造业创新能力与区域综合创新能力的关系,发现河南制造业创新能力虽然位居中部前列,但具有显著的结构二元性,在管理创新、规模经济和合作创新等方面积累了良好的优势,而体现自主创新的基础创新能力则严重不足,这种不足与全省综合创新能力整体上和结构上的落后密切相关。
- 尚文英
- 关键词: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