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0313000065)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郑绵平刘喜方刘俊英王海雷袁鹤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介形类
  • 2篇
  • 2篇THERMU...
  • 1篇生物成矿
  • 1篇生物成矿作用
  • 1篇生物吸附
  • 1篇栖热菌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热泉
  • 1篇微体
  • 1篇微体古生物
  • 1篇钾浓度
  • 1篇古生物
  • 1篇光谱
  • 1篇硅华
  • 1篇红外
  • 1篇红外光
  • 1篇红外光谱
  • 1篇成矿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郑绵平
  • 2篇刘俊英
  • 2篇刘喜方
  • 2篇王海雷
  • 1篇袁鹤然
  • 1篇黄晓星
  • 1篇孔凡晶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菌株Thermus sp.TibetanG7对铯的吸附:热泉铯硅华形成过程中生物成矿作用的征兆被引量:2
2007年
从西藏温泉中分离出了一株菌株Thermus sp.TibetanG7,检验了它对铯的吸附能力.同时模拟了热泉中的环境条件,检测了钠、钾离子和不同的钾离子培养条件对吸附的影响,以探讨菌株Thermus sp.TibetanG7在铯硅华形成过程可能起的作用.结果显示:尽管钠和钾离子都对菌株吸附铯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菌株仍然显示了一定的吸附铯的能力,在钠和钾抑制试验中的单位吸附量分别达到了53.49和40.41μmol铯/克干重菌体.菌株能较快的吸附铯,在5min时间内完成了总吸附量的40%~50%.同时还发现,钾离子缺失体系培养的菌体能吸附更多的铯.菌株Thermus sp.TibetanG7在热泉中对铯的聚集起了重要的作用.最后探讨了菌株在铯硅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铯硅华成矿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成矿模式.
王海雷郑绵平黄晓星
关键词:THERMUS成矿模式
西藏西部聂尔错古湖近20000—2000年的微体古生物与环境及气候变化被引量:15
2007年
西藏西部聂尔错古湖37/ZK7的钻孔剖面深10m,含丰富的介形类和轮藻类等微体水生生物化石。介形类数量多,但分异度低。频繁出现、含量较多的是Leucocythere mirabilis Kaufmann和Limnocythere dubiosa Daday,其他是为数不多的Limnocytherellina,Eucypris和Candona。轮藻类产出层位多,但其藏卵器保存不好,多系营养体碎片及卵膜。据介形类生态环境分析,结合剖面铀系测年和沉积物特征及相关地化背景值等,聂尔错古湖在近20,000—2,000年间的古环境变化大致情况如下:①距今20,000年前后,湖水较深,水温较低,水质微咸,气候较凉湿转暖湿。②约18,700—18,100a BP,湖水蒸发量较大,湖泊收缩,湖水逐渐变浅,含盐度增加,气候偏暖干。③约18,100—11,800a BP,气候冷湿、湖水较深,水温偏低,水质较淡,但是其间有多次气候波动,随着气候的波动,湖泊水体深度和水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显示湖区气候较冷湿与凉偏湿频繁交替,晚期凉偏干。④约11,800—10,000a BP,气候偏暖湿(11,800—11,000a BP)转冷干(11,000—10,000a BP),湖泊生态环境恶化,介形类数量急剧减少,应是对全球仙女木事件的响应。⑤10,000a BP进入全新世后,气候偏暖湿(10,000—8,700a BP,7,000—4,800a BP)间偏冷湿(8,700—7,000a BP);4,800—3,000a BP转为偏暖干(4,800—4,600a BP,4,400—4,300a BP,3,800—3,000a BP)与偏冷湿(4,600—4,400a BP,4,300—3,800a BP)交替;3,000—2,100a BP以冷干气候为主,湖泊趋于干涸。
刘俊英袁鹤然郑绵平刘喜方
关键词:微体古生物介形类
西藏仲巴县旧儿古湖距今40000~10000aBP的介形类及其反映的环境和气候变化被引量:2
2007年
西藏仲巴旧儿古湖阶地剖面厚43m,于25.4m以上产介形类化石,计6属12种。依据各属种的生态特征、化石组合变化及沉积特征,对古湖沉积环境的分析表明:约40000~36300aBP前为湖泊三角洲沉积环境,不适宜介形类等生物生存或不利于介形类壳体的保存。36900~34470aBP属湖泊边缘相沉积,湖面较宽,湖水较深,有一定的咸度,介形类丰度高,属种类型多,气候暖湿。34470aBP之后末次冰期来临,气候逐渐干冷,湖泊萎缩,介形类属种与数量明显减少,尤其在30000aBP前后至18000aBP气候趋干冷,湖内生境更差;18000~10460aBP湖泊已近干涸,仅剩下耐于生存的个别分子,说明新仙女木事件在本区有较明显的响应。而自10460aBP之后,湖内生物重又开始复苏,介形类数量和属种类型又明显增加,说明气候开始转暖,气温回升,进入全新世的暖期。
刘喜方刘俊英郑绵平
关键词:介形类气候
不同钾浓度培养条件对栖热茵TibetanG6菌株吸附铯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研究了不同钾离子浓度培养体系下栖热菌TibetanG6菌株(Thermus sp.TibetanG6)对铯的吸附规律以及pH和钠离子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钾离子浓度培养条件在TibetanG6菌株对铯的吸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培养基中不加钾而诱导的钾缺失细胞对铯的吸附量(24 h)明显高于正常培养基中加过量钾产生的钾过量体系中的吸附量.在不同的钾离子细胞中,pH和钠离子对菌体吸附铯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菌体的红外光谱分析也表明:菌株TibetanG6细胞对铯的吸附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最后对pH和钠离子对铯吸附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王海雷孔凡晶郑绵平
关键词:生物吸附红外光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