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00367)
- 作品数:18 被引量:147H指数:7
- 相关作者:裴国献金丹程文俊曾宪利相大勇更多>>
-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暨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的胫骨缺损(英文)被引量:7
- 2006年
- 背景:许多实验结果显示组织工程骨植入体内后,其血管化进程和有效程度对骨成骨愈合的优劣起到关键性作用。目的:建立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胫骨段性缺损的血管化动物模型,观察其影像学和形态学特点,分析血管化程度和成骨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材料:支架主要成分为β-磷酸三钙,圆柱状,20mm×8mm(直径),侧方开纵槽2mm宽,内有轴向全长中空管直径3mm,中空管向两端及纵槽开放。孔隙率60%,孔径100~150μm。四五岁健康猕猴29只,体质量在3.5~5kg,雌雄不限。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7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完成。①将27只猕猴右侧胫骨(共27处)制成中段20mm骨-骨膜缺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②筋膜-血管组在缺损处填塞由骨髓基质干细胞和具有特殊外型(侧槽和中空管)的β-磷酸三钙支架体外构建的复合物,在中空管内移入隐动静脉束的一段,外被带蒂深筋膜;筋膜组、空白组分别填塞组织工程骨并包裹筋膜和单纯组织工程骨。另取2只猕猴的无填充物胫骨缺损作缺损对照。钢板螺钉固定。③在术后4,8,12周时间点分别对各组骨-骨膜缺损行放射影像学评分和X射线阻射密度分析,以及血管面积图像分析。主要观察指标:骨-骨膜缺损放射影像学评分、X射线阻射密度分析、形态学检测以及血管面积图像分析。结果:29只猕猴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猕猴标本大体观察:术后12周:筋膜-血管组植入物各面及中央部完全被骨样组织所包裹或替代,坚硬,折不断,材料2/3被吸收;筋膜组和空白组植入物于内侧及前面仍有部分材料未被骨样组织所包裹或替代,用力可以折断,材料1/3被吸收。②各组支架材料组织学观察:随着时间的延长,3组支架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筋膜-血管组最明显;镜下观察,12周时移植物完全被骨�
- 曾宪利裴国献金丹唐光辉林海宁陈书军程文俊黄爱文
- 关键词:猕猴属胫骨磷酸钙类
- 富血小板血浆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抑制效应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一些理论质疑富血小板血浆对骨前体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本实验拟验证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抑制效应。方法:实验于2005-05/11在南方医科大学组织工程试验室(省级)完成。①实验方法:抽取6名健康志愿者髂前上棘骨髓5mL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扩增,静脉血10mL以二次离心法制得富血小板血浆。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时富血小板血浆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②碱性磷酸酶染色: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两组:富血小板血浆组加入富血小板血浆使终浓度为100g/L,单纯血清培养组仅加入等量胎牛血清。培养后第7天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为胞质中呈现黑色颗粒或块状沉淀。③矿化结节染色: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同上。培养后第19天以0.1%茜素红-TrisHcl(pH8.3)37℃下放置30min,矿盐沉积染色阳性为红色。④Cbfa1基因表达: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同上。培养后第3,7,12,16天RT-PCR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bfa1基因的表达。⑤形态学观察:实验过程中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培养后第7天,富血小板血浆组碱性磷酸酶阳性细胞数量较单纯血清培养组明显减少,且阳性细胞内灰黑色颗粒也明显减少,为弱阳性。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矿化结节染色结果:培养后第19天,单纯血清培养组可见细胞表面有较多的矿盐沉积,但未形成明显的矿化结节。富血小板血浆组细胞表面只有稀少的矿盐沉积。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bfa1mRNA的表达:培养后第3,7,12,16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单纯血清培养组与富血小板血浆组cbfa1基因表达量均逐渐增高,同一时间点两组间cbfa1基因的表达基本相似。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变化:富血小板血浆组骨髓间充�
- 程文俊金丹郭刚李旭黄爱文相大勇胡稷杰裴国献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富血小板血浆对青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7年
-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体外培养的中国青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探讨PRP促进骨修复的细胞学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第3代中国青山羊MSCs,分为对照组(单纯血清培养组)和PRP组(加入10%PRP复合培养),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于2、4、6、8d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将体外培养的第3代细胞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组(dexamethasone,DEX)组、PRP组,于培养第7天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第18天行矿化结节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活性。结果相差显微镜下见PRP组细胞最先达到汇合,MTT法显示PRP组2、4、6、8d的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0.252±0.026、0.747±0.042、1.173±0.067、1.242±0.056明显高于对照组(A值分别为0.137±0.019、0.436±0.052、0.939±0.036、1.105±0.070)(P<0.01)。与对照组比较,PRP组ALP阳性细胞数增多,矿盐沉积减少;DEX组ALP阳性细胞数减少,矿化结节形成明显增多。结论PRP能明显促进中国青山羊MSCs增殖,抑制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 程文俊金丹赵艳曾宪利徐凯江汕裴国献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
- 成年恒河猴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被引量:20
- 2004年
- 目的对猴骨髓基质干细胞BIJK1HC进行体外培养及扩增,观察其原代及传代细胞的生长特点及生物学特点。方法抽取/只成年猴髂骨骨髓,用全骨髓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获得IJK1H,胰酶消化传代,用条件培养基培养传代细胞。逐日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对传代细胞进行RQ染色及碱性磷酸酶B?STC染色。结果成年雄性恒河猴IJK1H体外培养生长良好,原代细胞A.LA>U汇成单层,传代后/L!U长满瓶底。RQ染色光镜下观察见IJK1H为单核细胞9细胞呈梭形、多角形,传代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结论猴IJK&的体外培养增殖能力强,可诱导为成骨细胞,可作为灵长类动物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 汪群力裴国献曾宪利金丹魏宽海任高宏
-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
- 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胫骨大段缺损的三年效果观察
- 2007年
- 目的 观察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中国青山羊胫骨大段骨与骨膜缺损3年后的远期效果。方法 中国青山羊3只,制备单侧胫骨20mm的骨与骨膜缺损模型,缺损内植入组织工程骨珊瑚羟基磷灰石/骨髓基质干细胞(CHAP/BMSCs),术后3年采用普通x线片、组织学观察以及血管铸型等方法对其进行远期观察检测,与健侧正常骨对照,观察其成骨及血管化效果。结果 X线片骨吸光度测定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灌注后大体解剖观察示组织工程骨血管来源于周围软组织、髓腔血管及两端正常皮质骨;灌注后未脱钙骨磨片显示组织工程骨内微血管沿哈佛管和伏克曼管分布交织成网状,横切面磨片采用图像分析仪分析与正常骨血管相对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钙后的组织切片HE、硫堇染色示组织工程骨具有与正常骨一致的显微结构。结论 CHAP/BMSCs具有良好的修复山羊胫骨大段骨缺损能力,其远期显微结构和血管化效果与正常骨生理无异。
- 唐光辉裴国献陈滨曾宪利程文俊任义军金丹
- 关键词:骨髓细胞羟基磷灰石类骨重建
- 恒河猴骨髓基质干细胞与新型可吸收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体外相容性的观察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观察恒河猴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与新型可吸收羟基磷灰石(HA)及AO人工骨茁-磷酸三钙(茁-TCP)的体外相容性。为在灵长类动物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作材料方面的准备。方法取第三代恒河猴骨髓基质细胞与材料复合培养。实验分3组:A组将rBMSC与HA复合培养;B组rBMSC与茁-TCP复合培养;C组为对照,只有细胞不加材料。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MTT法半定量检测细胞增殖。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见HA组细胞生长良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茁-TCP组有一些细小颗粒脱落散在分布于板底或细胞表面,有少量细胞脱落死亡。扫描电镜见HA组细胞贴附、增殖良好,茁-TCP组细胞贴附率不高。MTT法显示HA组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接近,而茁-TCP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新型HA与恒河猴BMSc生物相容性好,可用作恒河猴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AO人工骨需要作性能上的改进。
- 汪群力裴国献曾宪利金丹魏宽海刘晓霞钟世镇欧阳钧
-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
- 筋膜瓣促组织工程骨再血管化及山羊长段骨缺损的修复被引量:28
- 2005年
- 目的探讨筋膜瓣在促进组织工程骨再血管化及修复山羊长段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中国青山羊体内制备单侧胫骨2cm的骨膜与骨缺损,采用空白组、珊瑚羟基磷灰石(CHAP)组、组织工程骨组、筋膜瓣组进行修复。于术后2、4、8、12周采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X线、组织学、生物力学等方法进行对比评价,2、3、6、12、18、30个月采用X线、CT对组织工程骨组进行检测。结果空白组与CHAP组未能修复骨缺损,筋膜瓣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优于组织工程组,12周筋膜瓣组X线光密度比值、生物力学弯曲应力分别为(4.180±0.192)、(13.937±2.199)N/mm2,组织工程组为(3.480±0.453)、(10.123±1.243)N/mm2,8周ECTROI平均计数筋膜瓣组为26.05±2.61,组织工程组为(16.21±1.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工程骨12月以后开始塑形,30个月骨髓腔再通。结论采用筋膜瓣包裹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组织工程骨再血管化及修复长段骨缺损的能力。
- 金丹陈滨裴国献王珂唐光辉魏宽海
- 关键词:筋膜瓣组织工程骨骨缺损再血管化组织学
- 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细菌内重组腺病毒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表达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 应用高效细菌内同源重组系统pAd-Easy,制备含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VEGF12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并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为其进一步应用于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组织的构建打下基础。方法 自pCDNA-VEGF121质粒中切取VEGF121基因,将VEGF基因克隆到穿梭质粒,在BJ5183细菌内重组,在293细胞中构建携带VE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将腺病毒感染BMSCs,利用ELISA、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VEGF121在BMSCs中的表达。结果 通过pAd-Easy系统成功构建高滴度的携带VEGF121基因重组腺病毒pAd—VEGF,ELISA检测显示经转染的BMSCs中VEGF121的表达均明显增强,随着感染病毒MOI值的增高,VEGF121的表达量相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法显示经基因转染的BMSCs中有强阳性信号,未转染组出现阴性结果。结论 Ad—VEGF转染BMSCs后能稳定提高VEGF蛋白的表达。
- 金丹马骊裴国献鲁峰胡稷杰张洪涛程文俊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
- 复合富血小板血浆新型可注射组织工程骨体内成骨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以新型可注射生物材料壳聚糖β-磷酸三钙为支架,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富血小板血浆(PRP)构建成新型可注射组织工程骨,观察其体内成骨效应。方法采用中国青山羊双侧胫骨平台下腔穴型骨缺损模型。30只中国青山羊随机分为五组:空白组:骨缺损部不植人任何组织工程材料;单纯材料组:单纯植入组织工程材料壳聚糖β-磷酸三钙;PRP组:植入单纯复合PRP组织工程材料:MSCs组:植人单纯复合MSCs的组织工程材料;PRP/MSCs组:植入复合PRP、MSCs的组织工程材料。于术后第4、8周取出骨缺损区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切片观察,图像分析骨缺损区域骨小梁的生成数量。结果术后8周,大体观察显示PRP/MSC组骨缺损区域表面新生骨连续,外观类似正常骨。术后4、8周,组织学显示PRP/MSCs组骨缺损边缘区域类骨质数量明显增多,骨缺损部多为点片状新生骨组织.其中大的片状新生骨组织明显增多。术后4周空白组、单纯材料组、PRP组、MSCs组、PRP/MSCs组的成骨面积百分比分别为8.79±3.63、14.49±3.72、24.18±5.38、24.42±5.10、31.10±3.49:8周时分别为15.41±4.21、25.36±5.37、30.71±4.39、33.97±4.45、48.60±5.97,4周、8周PRP/MSCs组骨修复效果均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负载PRP和MSCs的新型可注射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骨修复作用。
- 程文俊金丹裴国献江汕赵艳刘华周长忍
-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生物材料富血小板血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检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转染后外源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利用经基因转染的BMSc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组织打下基础。方法构建VEGF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兔BMSc,使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VEGF165在BMSc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VEGF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方法显示经基因转染的BMSc中有阳性棕黄色颗粒出现,而未转染组呈现阴性结果。结论采用基因转移技术可以将VEGF转染至BMSc中,并有外源性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 金丹周忠江裴国献胡罢生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骨髓基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