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2006B20201057)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黄樟翰卢迈新叶星白俊杰杨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罗非鱼
  • 2篇荷那龙罗非鱼
  • 2篇奥利亚罗非鱼
  • 1篇性状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性状
  • 1篇随机扩增多态
  • 1篇随机扩增多态...
  • 1篇群体遗传多样...
  • 1篇微卫星
  • 1篇微卫星位点
  • 1篇位点
  • 1篇莫桑比克罗非...
  • 1篇RAPD分析
  • 1篇SCAR标记
  • 1篇AFLP
  • 1篇AFLP分析

机构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卢迈新
  • 4篇黄樟翰
  • 3篇叶星
  • 2篇杨淞
  • 2篇白俊杰
  • 2篇张庭
  • 1篇汪开毓
  • 1篇高风英

传媒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3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和SCAR标记的转化被引量:10
2008年
应用RAPD技术对3个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群体(奥利亚罗非鱼83系、新引进的红色奥利亚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扩增结果统计获得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奥利亚罗非鱼83系、红色奥利亚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02系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21 0,0.090 3和0.014 9;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以奥利亚罗非鱼83系与红色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间的最大,为0.135 1,奥利亚罗非鱼83系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61 0,红色奥利亚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21 8。利用MEGA3.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奥利亚罗非鱼83系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首先聚为一支,然后再与红色奥利亚罗非鱼聚为一支。3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总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234 0,总的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52 7,3个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507 1。上述结果说明这3个群体的群体内遗传变异较小,但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对RAPD分析中所获得的6条特异带进行SCAR转化。S97800和S4691400两个特异片段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这些标记可作为鉴别3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的遗传标记,并将为今后的选择育种提供分子标记。
高风英叶星卢迈新黄樟翰张庭
关键词:奥利亚罗非鱼随机扩增多态DNASCAR标记
两种罗非鱼主要生物学性状及杂交F1代生长性能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测量了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bicus)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结果得出:①2种罗非鱼通过外形能够清楚区分,荷那龙罗非鱼体色暗黑,有纵纹,体型呈纺锤型;莫桑比克罗非鱼体色橙色,无纵纹,体型呈长梭型。②2种罗非鱼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6个月,最小体长荷那龙罗非鱼为8.64cm,莫桑比克罗非鱼为6.60cm,绝对繁殖力前者为810粒,后者为702。③水温16~32℃时,荷那龙罗非鱼(体重10.40~116.28g)耗氧率在0.07~0.61mg/(g·h)之间,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体重18.98~102.53g)耗氧率范围是0.06~0.43mg/(g·h)。水温24℃时,前者溶氧临界窒息点是0.33~0.55mg/L,后者是0.24~0.31mg/L。④两罗非鱼均属于耐盐性较强的鱼类,荷那龙罗非鱼的MLS-96(96h半致死盐度)为21.56,莫桑比克罗非鱼为22.29。⑤荷那龙罗非鱼的低温致死范围是9.5~15.1℃,莫桑比克罗非鱼的低温致死范围为8.0-9.9℃。前者对低温的耐受较差。⑥两罗非鱼的杂交F1代,雄性率高,养殖性能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杨淞汪开毓黄樟翰卢迈新
关键词:荷那龙罗非鱼生物学性状
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的AFLP分析被引量:12
2006年
运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荷那龙罗非鱼(Oreochromishornorum)的种群遗传多样性。提取2种鱼的基因组DNA,经EcoRⅠ和Mse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并加接头,从16对选扩引物组合中选出3对扩增结果较好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PAGE胶电泳、银染,检测其多态性。3对引物在2种罗非鱼的4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9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6条,占总扩增条带的80.9%,2个群体的多态性条带比例分别为71.6%和52.4%。根据Nei氏(1978)统计分析得出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种群内遗传相似系数为0.765,荷那龙罗非鱼的为0.821,表明2个罗非鱼种群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种群内遗传多样性相对更高些。2种罗非鱼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279,推测该杂交组合可能具有杂种优势。
杨淞叶星卢迈新黄樟翰白俊杰
关键词:荷那龙罗非鱼AFLP
奥利亚罗非鱼微卫星位点的筛选被引量:5
2007年
从GenBank上选取40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微卫星引物,分别在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83系)、红色奥利亚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02系)和尼罗罗非鱼的基因组上进行扩增。40对引物中有37对(92.5%)可进行有效扩增,32对引物(80%)可检测到个体间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其中引物UNH168与奥利亚罗非鱼的性别相关,在雌性个体中可扩增出二条大小不同的特异带(分别为135和171 bp),在雄性个体中则只有一条(171 bp)。将特异条带回收、克隆并测序,结果显示雌雄个体中171 bp条带的序列完全相同,包括103bp的侧翼序列和34个CA重复,在雌性个体中获得的135 bp条带则只有16个CA重复。引物UNH846、UNH860和UNH995可鉴别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UNH890可鉴别出红色奥利亚罗非鱼。可见,大部分的尼罗罗非鱼微卫星位点存在于奥利亚罗非鱼中。
张庭卢迈新叶星白俊杰黄樟翰
关键词:奥利亚罗非鱼微卫星位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