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2031)

作品数:13 被引量:67H指数:4
相关作者:余祖江阚全程江河清王鹏潘雪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病毒
  • 4篇免疫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类
  • 2篇胸苷
  • 2篇胸苷激酶
  • 2篇人乳
  • 2篇融合蛋白
  • 2篇融合蛋白质类
  • 2篇杀伤
  • 2篇生物学活性
  • 2篇逃逸
  • 2篇重组融合蛋白
  • 2篇重组融合蛋白...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免疫逃逸
  • 2篇免疫逃逸机制

机构

  • 11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郑州大学
  • 3篇郑州市第六人...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9篇余祖江
  • 9篇阚全程
  • 4篇江河清
  • 3篇潘雪
  • 3篇王鹏
  • 2篇李文华
  • 2篇梁红霞
  • 2篇郭彦蓉
  • 2篇李晓菲
  • 2篇李朵璐
  • 2篇赵广超
  • 2篇郭巧丽
  • 1篇杨锦建
  • 1篇陈媛媛
  • 1篇孙冉
  • 1篇周蓉
  • 1篇张晓坚
  • 1篇师秀琴
  • 1篇何云
  • 1篇李太生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原医刊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γ-干扰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外抑制HBV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携带人γ干扰素(IFN-γ)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FN-γ)体外转染hepG2.2.15细胞后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利用PCR技术和基因重组方法构建表达人IFN-γ的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染hepG2.2.15细胞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人IFN-γ蛋白的分泌量,并分别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病毒释放的HBV-DNA和HBeAg、HBsAg抗原含量。结果转染pcDNA3.1-IFN-γ组细胞HBeAg含量比空载体阴性对照组和空白2.2.15细胞对照组下降了49%,而两个对照组间HBeAg含量无显著差异;HBsAg含量比空载体阴性对照组下降了35%、比空白2.2.15细胞对照组下降了33%,两个对照组间HBsAg含量无显著差异。同时,转染pcDNA3.1-IFN-γ组细胞上清中HBVDNA含量比两个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而对照组间HBVDNA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成功构建了人IFN-γ真核表达载体并可以在体外有效抑制HBV复制,为将人IFN-γ应用于抗HBV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李朵璐阚全程
关键词:IFNΓ基因基因转染
丙型肝炎病毒IRES基因T载体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构建含丙型肝炎病毒(HCV)核糖体插入位点(IRES)序列的基因克隆,为以后的亚克隆和抑制肝炎病毒作用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以含HCV全长基因的质粒为模板,用PCR技术扩增出HCV的IRES序列,将扩增产物IRES基因插入到PMD18T载体后转化DH5α,筛选阳性克隆,抽提重组质粒并进行PCR及酶切鉴定,再行序列分析。结果经PCR获得355bp含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阳性产物,T载体克隆、PCR及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后证实,克隆片段与GeneBank中该基因的序列同源性为99%。结论该实验成功构建了含HCV IRES基因序列的T载体克隆,提示该克隆是用作亚克隆和抑制肝炎病毒研究的理想克隆。
李朵璐阚全程余祖江
关键词:T载体
高血氨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新模型的建立与初步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依次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D-氨基半乳糖(D-gal)急性肝损伤模型和氯化铵(NH4e1)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探索肝衰竭中高血氨再次诱导肝细胞损伤机制。方法(1)大鼠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建立:将雄性SD大鼠36只分为等渗盐水对照组(n=10),12h急性肝衰竭模型组(n=10),24h急性肝衰竭模型组(力=16);D-gal400rng/kg+脂多糖50μg/kg混合剂量给予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分别在给药后12h或24h处死各组大鼠。(2)NH4Cl所致肝脏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将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3组:NH4C1模型组(力=20),D-gal肝脏损伤组(力=10)和等渗盐水对照组。了=10);NH。C1模型组每8h给予NH。Cl10ml/kg灌胃,急性D-gal肝脏损伤组则于大鼠腹腔每6d注射1次D-gal(800mg/kg),对照组为等渗盐水10ml/kg灌胃,30d后处死各组大鼠。(3)分别检测大鼠血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比率(PT-A),甲胎蛋白(AFP),Y-谷氨酰转移酶(GGT);肝脏HE染色后观察病理变化和细胞凋亡指数;统计学分析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在大鼠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中,12h后出现转氨酶升高【ALT和AST分别为(1202.51士282.00)U/L和(1560.14±298.98)U/L],血氨随之升高[(165.9土23.6)μmol/L],24h检测ALT、AST和血氨分别为(774.40土207.65)U/L、(967.60±121.94)U/L和(143.4-4-18.1)Hmol/L,与等渗盐水对照组比较,尸值均〈0.05。24h后转氨酶和血氨下降,但未发现AFP(除急性肝衰竭24h组外)、GGT变化肝脏病理检查显示各组肝细胞出现片状弥漫性出血性坏死,淤血,并有灶状出血,伴随细胞凋亡指数逐渐上升。但在NH。C1所致急性肝脏损伤中,6h后即检测到血氨升高,ALT和AST同比增加,30d后检测血氨,ALT和AST进一步升高,但AFP,GGT与对�
余祖江孙冉刘晓蕊闫静雅高晓娟家彬阚全程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急性高血氨发病机制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胃癌患者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用于胃癌患者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35例胃癌中重度癌痛患者均接受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控制癌痛,初始剂量10-20 mg/次,q12 h,用药过程中根据疼痛评估情况进行剂量调整,直至癌痛控制良好。2周后采取 NRS 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并观察疼痛缓解情况、生活质量、药物毒副反应等。结果所有135例患者治疗后 NRS 评分为(1.68±0.98)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7.22±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总疼痛缓解率为92.6%。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4.1%。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便秘、嗜睡等,均为轻度,未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用于胃癌患者能够良好控制中重度癌痛,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用药较为安全。
赵松峰张亚玲张晓师秀琴张祥张晓坚
关键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胃癌中重度癌痛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Tat融合蛋白后的修饰与生物学活性分析
2007年
目的分析HIV Tat融合后对融合蛋白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探讨HIV Tat的生物细胞膜穿透功能和意义。方法以胸腺激酶(TK)基因为报告基因,将不同长度的甘氨酸(Gly)密码子融合在HIV Tat与TK基因之间以及两种基因倒置融合,分别克隆至PBK原核表达载体,大肠埃希菌表达,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超声波破碎后,经耦联Tat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层析柱层析收集。融合蛋白与HepG2细胞共培养,24 h后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加用更昔洛韦,3 d后锥虫蓝染色计算细胞死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克隆出含有不同甘氨酸密码子的HIV Tat-Gly(n)-TK(n=0,2,4,6)融合基因,成功表达Tat-TK系列融合蛋白和TK-Tat融合蛋白。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发现Tat-TK系列融合蛋白与Tat蛋白、TK-Tat融合蛋白透过膜效率相似;但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在培养基含有更昔洛韦的条件下,Tat-Gly(4)-TK、Tat-Gly(6)-TK、Tat-Gly(2)-TK、Tat-TK融合蛋白、HIV Tat组和TK-Tat致HepG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77%、4.30%、12.69%、3.00%、1.03%和4.40%。锥虫蓝染色发现细胞死亡率也有类似结果,分别为80.2%、56.7%、65.4%、58.4%、9.1%和5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K-Tat和Tat-TK融合蛋白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结论Tat与TK基因之间融合甘氨酸密码子的数目对融合蛋白中Tat的细胞融合穿透功能不产生影响,而对TK的体外细胞致死作用有较大影响,其中间隔4个甘氨酸密码子对融合蛋白TK体外细胞致死作用的影响最小,同时TK基因与HIV Tat的倒置融合不影响两者生物学功能。
阚全程余祖江杨锦建江河清李晓菲
关键词:胸苷激酶基因产物TAT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丙型肝炎病毒载量自然衰减数学模式的初步分析
2007年
目的为研究HCV RNA载量在体外的衰减动力学变化规律,判断可能符合的数学函数关系,建立体外HCV RNA载量衰减的数学模型,模拟体内可能存在的HCV复制能力。方法抽取丙型肝炎患者外周全血4份,抗凝处理后,置于6孔无菌培养板中,在5% CO2条件下,轻微震荡培养,间隔15min取血做HCV RNA定量分析(Real—time PCR)。HCVRNA定量检测结果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建立HCV RNA载量体外衰减数学函数关系。结果HCV RNA定量结果显示类阻尼振荡下降趋势,计算机分析HCV定量值下降符合指数函数关系:Y=3E+0.8e^-0.5467x(r=0.9547;其中Y为外周血HCV RNA拷贝变量,X为体外病毒载量衰减的时间变量,E为10的幂指数,e为自然常数;r为相关系数),半衰期约为45min。结论HCV体外病毒载量衰减呈幂指数而非线性下降,半衰期为45min,逐渐下降到很长时间。
余祖江阚全程何云江河清梁红霞李太生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环形电切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的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预后的相关性,探讨其对宫颈癌发病的判断作用,以指导早期干预,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医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165例HR-HPV感染且行LEEP治疗的CIN患者,按照其复发或残留分为复发残留组71例及无复发残留组94例,进行分组对比,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 165例患者中有71例出现复发、残留,发生率43.0%;复发残留组切缘阴性/HR-HPV阳性及切缘阳性/HR-HPV阳性例数明显高于无复发残留组;Fisher精确检验显示,HR-HPV与CIN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HR-HPV负荷量的上升表示CIN患者预后不良,因此,对HR-HPV的早期筛查和监测,是降低患者复发、残留率及宫颈癌发病率的关键。
郭彦蓉赵广超李文华郭巧丽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环形电切术预后
病毒逃逸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免疫杀伤的机制被引量:1
2012年
病毒蛋白等经胞质中的蛋白酶体降解成抗原多肽,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分子共同组成MHC-抗原肽复合体,经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GC)呈递至细胞表面,被T淋巴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识别,激活特异CTL等一系列反应。CTL杀伤反应是控制病毒感染的有效免疫防御机制,MHCI类分子限制性CD8^+CTL是抗病毒感染的重要效应细胞,能够识别由MHCI途径呈递的病毒抗原肽。
王鹏阚全程余祖江潘雪李玲
关键词:T淋巴细胞免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细胞毒性杀伤RECEPTORT淋巴细胞受体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对宫颈癌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对宫颈癌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04年8月-2010年8月收治并确诊HPV感染的283例女性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宫颈癌组109例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174例,对比不同疾病患者的宫颈局部免疫功能差异;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CIN组,其免疫球蛋白(lg)IgG、IgM及IgA明显低于CIN组及正常标准,CIN组I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标准,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6(IL-6)及IL-10水平宫颈癌组均显著低于CIN组,宫颈癌组分别为(24.9±8.3)ng/L、(3.8±2.2)μg/L、(5.5±1.9)ng/L及(7.2±2.4)ng/L,CIN组分别为(85.3±193.7)ng/L、(6.6±4.1)μg/L、(18.3±4.7)ng/L及(17.9±9.2)ng/L。结论持续HPV感染导致免疫机能出现下降,导致局部免疫功能耗竭的状况出现,是影响其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
郭彦蓉赵广超李文华郭巧丽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癌免疫功能
插入甘氨酸对HIV Tat-胸苷激酶融合蛋白生物学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插入甘氨酸(G ly)对H IV Tat-TK融合蛋白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重叠(gene sp lic ing by overlap ex-tension,gene SOE ing)PCR技术,将不同长度的甘氨酸密码子(0、2、4、6个)插入H IV Tat-TK融合基因,经转染、鉴定证实后诱导表达,并经偶联Tat单克隆抗体的Sepharose CL-4B亲和层析柱纯化。4种H IV Tat-(G ly)n-TK系列融合蛋白(n=0、2、4、6)、H IV Tat蛋白、TK蛋白(1μg/m l)分别与HepG2细胞在普通培养基共培养24 h后,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各自透过细胞膜效率;在加入更昔洛韦的培养基培养3 d后,锥虫蓝染色计算细胞死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精确克隆出H IV Tat-(G ly)n-TK系列融合基因,成功表达H IV Tat-(G ly)n-TK系列融合蛋白以及H IV Tat和TK蛋白。H IV Tat-(G ly)n-TK系列融合蛋白与H IV Tat蛋白透过细胞膜的效率相似,但单独TK蛋白无法进入细胞;在含有更昔洛韦的培养基中H IV Tat-(G ly)4-TK融合蛋白致HepG2细胞凋亡率最高(14.77%),其余依次为H IV Tat-(G ly)2-TK融合蛋白(12.69%)、H IV Tat-TK(8.31%)、H IV Tat-(G ly)6-TK(4.36%)和H IV Tat组(1.0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死亡率也发现类似的结果(分别为80.2%、65.4%、58.4%、56.7%、9.1%,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插入2、4、6个甘氨酸对H IV Tat-TK融合蛋白上游Tat蛋白的细胞融合穿透功能不产生影响,而对融合蛋白下游TK蛋白介导的更昔洛韦的细胞毒作用干扰较大,其中插入4个甘氨酸对TK蛋白介导的更昔洛韦的细胞毒作用影响最小。
阚全程赵杰余祖江江河清李晓菲
关键词:甘氨酸胸苷激酶TAT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