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0)
- 作品数:34 被引量:602H指数:12
- 相关作者:侯加根吴晓慧周新茂高兴军朱友益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层系调整开发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16年
- 萨北开发区北二西东块二类油层井层系组合方式为萨Ⅱ组。与相邻区块开采层系不统一,导致衔接区域注采关系不完善,并且二类油层萨Ⅲ组未组合进行三次采油开发,区块整体缺少一套上返层系,接替潜力小。为便于油田开发整体调整,最大限度挖掘剩余潜力,依据油层发育特点,根据层系组合原则开展二类油层层系优化,按照先下后上的次序,分萨Ⅱ10-16+萨Ⅲ和萨Ⅱ1-9两段进行调整。调整后萨Ⅱ10-16+萨Ⅲ层系组合与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井整体组合方式一致,且能有效动用萨Ⅲ组储量,组合层系厚度适中,隔层分布稳定。借鉴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认识,结合数值模拟成果,优化三元复合驱注入参数,预计调整后,增加可呆储量159.15×10^4t。
- 朱孔学
- 关键词: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注采关系层系组合
- 聚驱后聚表剂“调驱堵压”调整技术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针对大庆油田主力油层在聚合物驱后仍有43.7%储量残留的问题,开展了聚合物驱后聚表剂“调驱堵压”调整技术研究,采用了室内物理模拟、油藏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动态分析结合的方式,提出并论证了“调驱堵压”技术及其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调”首先是井网调整,通过井网适当加密达到调整渗流方向、挖潜分流线剩余油、提高驱替压力梯度的目的;其次是调整剖面,尽早实施机械分层,采用分步注入方式缓解层间矛盾。注0.3 PV调驱型聚表剂(浓度2000 mg/L),利用其缔合发挥动态增黏作用缓解层内矛盾。“驱”是转注0.7 PV驱洗型聚表剂(浓度1000 mg/L),利用梯次降黏提速的注入方式并根据开发动态进行适当调整。“堵”是通过驱洗型聚表剂发挥乳化作用,形成乳化油型封堵。“压”是指适度规模压裂,释放乳化型剩余油及压开厚油层顶部释放侧积夹层遮挡型剩余油,达到引效目的。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9%以上,经济效益良好,有望成为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新途径。
- 何金钢袁琳
- 关键词: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
-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乳化特性及运移规律被引量:10
- 2021年
-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以下简称聚表剂)具有良好的增黏和乳化特性,为了研究聚合物驱后聚表剂驱现场试验中采出井乳化比例高、乳化调堵效果突出的特点,通过室内实验开展了不同油水比、矿化度、原油组分和聚表剂浓度对聚表剂乳状液性能的影响研究,并通过长岩心驱替实验分析了聚表剂及其产生的乳状液的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聚表剂由于具有界面活性和空间位阻效应在驱油过程中产生乳化现象,当聚表剂浓度达到临界缔合浓度后乳状液稳定性进一步增加,原油组成中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则乳化现象严重,乳化受到矿化度影响较小。聚表剂在岩心中能够较聚合物具有均匀的浓度分布,活塞式推进作用明显。在高渗透岩心中,聚表剂注入初期即可达到乳化条件,中乳化时机在0.2—0.8 PV;在低渗岩心中注入后期乳化现象更明显,中乳化时机在0.5—0.8 PV。全过程乳化类型为轻、中度水包油型乳化,乳化封堵位置约为注入井井距的58%—75%。因此,在现场试验中应在乳化封堵后开展采出井压裂,半径至少大于1/4井距。通过适时压裂引效,现场试验压裂提高采收率达到2.5%以上。图28表2参17.
- 袁琳
- 关键词:乳化运移规律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
- 砂质滩坝储集层内部结构特征及构型模式——以黄骅坳陷板桥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例被引量:27
- 2014年
- 滩坝是黄骅坳陷板桥油田沙河街组二段广泛发育的沉积类型,滩坝砂体空间叠置关系的认识制约了油田的进一步开发和剩余油挖潜.应用研究区丰富的钻井资料和密井网条件,分复合坝(5级构型单元)、单一坝(4级构型单元)和坝内增生体(3级构型单元)三个级次进行解剖,探讨了滩坝储集层内部构型单元的识别标志及空间展布特征,最终建立相应的沉积构型模式.总结了相对高程差异、曲线形态、夹层个数等6种单一坝识别标志,对单一坝进行识别与划分;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区块)的砂体空间叠置关系有所差异,主要有侧向迁移型、垂向叠加型和孤立型3种单一坝分布模式;分析了单一坝砂体内部3级构型界面(夹层)的井上识别特征,并结合现代沉积和露头,对单一坝内部进行构型解剖.单一坝内部可分为一个或多个单一增生体,增生体之间通常发育0.1~1m厚的泥质夹层.夹层靠近岸线近水平分布,向湖中心方向以低角度倾斜,倾角约2°~5°.滩坝储集层油气分布受砂体构型的影响,单一坝之间的4级界面、单一坝内部的3级界面都可以将滩坝分隔成相对独立的流体系统,从而导致含油气性的差异.
- 商晓飞侯加根孙福亭唐力刘钰铭李永强李燕
- 关键词:滩坝储层构型板桥油田沙河街组
- 大庆长垣油田三次采油储量转移后水驱开发指标变化趋势被引量:5
- 2019年
- 大庆长垣油田多驱替方式并存,随着三次采油规模不断扩大,三次采油储量转移对水驱指标影响也相应增大。根据油藏工程基本原理,从研究多层非均质油藏开发特征出发,采用结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了储量转移对水驱产量递减率和含水上升速度的影响,并建立了定量计算方法。应用测试资料测算了不同储量转移规模对水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移储量规模一定条件下,对水驱产液量影响随含水升高逐渐增加,对水驱产油量的影响随含水升高逐渐减小;每年储量转移(0.3~0.5)×10^8t,影响水驱产液量(276~460)×10^4t,影响水驱产油量(15~25)×10^4t。研究成果可以优化水驱和聚合物驱产量结构,为提高油田整体效益、合理制定油田开发规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 吴晓慧冯程程赵云飞刘海鸥冯敏
- 关键词:三次采油非均质油藏产油量产液量含水率
- 基于FILTERSIM算法的油藏沉积微相模拟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为了解决复杂油田沉积微相传统模拟算法无法体现油藏连通性的特性,在对传统建模方法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FILTERSIM算法,对Stanford V沉积相进行了实际建模,并在建模中结合了地震数据,将模拟结果与SNESIM算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河流相储层建模中,该方法能够在较少的内存占用下实现与SNESIM算法相近的模拟效果,同时FILTERSIM算法还具有时间复杂度低、可以模拟连续参数等优点。
- 孟欣然梁堰波孟宪海杨钦
- 关键词:多点地质统计学沉积微相
- 辫状河厚砂层内部夹层表征——以大庆喇嘛甸油田为例被引量:76
- 2011年
- 以大庆喇嘛甸油田葡Ⅰ组PⅠ23砂层为研究对象,在单井夹层识别基础上,将辫状河厚砂层层内夹层分为单砂体间夹层和单砂体内夹层。单砂体间夹层发育于两期河道砂体叠置区域,为泛滥平原细粒沉积,河道底部滞留泥砾隔挡层,以及废弃河道充填;而单砂体内夹层主要包括心滩坝内部落淤层、坝间泥岩和串沟充填等。在连片分布厚砂层中划分单期河道砂体,从而揭示了单砂体间夹层的展布。在前人现代沉积及露头研究指导下,多井对比预测出心滩坝内部构型界面展布,并在内部界面约束下采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心滩坝内部夹层三维模型,坝内夹层分布零散,连续性差。在单砂体间夹层及心滩坝内局部有一定规模夹层的分割作用下,可以形成相对剩余油富集区。
- 刘钰铭侯加根宋保全周新茂陈宏魁张腊梅
- 关键词:夹层构型三维建模喇嘛甸油田
- 密井网区河道砂体井网控制程度认识——大庆萨尔图油田中区西部被引量:3
- 2013年
- 松辽盆地沉积了特色的大型浅水河控三角洲,河道砂体类型多样,分布特征不尽相同,井网控程度高低不一。利用萨尔图油田中区西部2266口井资料,综合考虑砂体成因与形态,将砂体分为拼合叠置辫状河道带砂体、迁移叠置曲流带砂体、交织条带状分流河道砂体、枝状分流河道砂体、单支分流河道砂体;定义控制率、准确率和综合控制指数来定量表征井网对河道砂体控制程度;分析了控制不同类型河道砂体所需的合理井距,在500m或更大井距条件下就可以控制拼合叠置辫状河道带砂体和迁移叠置曲流带砂体,枝状分流河道砂体与交织条带状分流河道砂则分别需要100m井距与57m井距条件来控制,而单支分流河道砂体需要更小井距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最终总结出了不同类型河道砂体的井网控制程度曲线,概括为三段式。
- 刘可可侯加根雷甜史燕青马晓强高兴军周新茂
- 关键词:松辽盆地浅水三角洲河道砂体密井网
- 辫状河心滩坝内部泥质夹层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
- 在我国已发现的陆相砂岩油藏中,河流-三角洲相沉积是油气富集最为有利的储层,尤其以河流相砂体为主要储层的油田其石油储量占目前已探明的储量的46%左右,几乎为各碎屑岩储层之首。因此,对辫状河沉积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为该类...
- 商晓飞侯加根吴宇兵
- 关键词:油田勘探
- 多点地质统计学在点坝内部构型三维建模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16年
- 首次将多点地质统计学应用于点坝内部三维建模。基于60 m超小井距资料,统计点坝内部夹层发育特征,利用统计结果人机交互绘制训练图像,定量表征了夹层的厚度、倾角、频率、密度、水平间距等信息。选取典型点坝,将单井解释夹层沿着夹层面垂直投影至点坝顶面,结合点坝沉积样式,获取建模过程中旋转数据体,以此来表征夹层走向信息。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Snesim算法进行点坝内部侧积夹层三维建模,与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在同一点坝和旋转数据体基础上建立的点坝内部三维构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的点坝内部三维构型模型,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点坝内部夹层特征,但在表征夹层的连续性方面效果不佳,并且由于缺少训练图像的约束,只能定性展示夹层发育情况,无法达到定量刻画的程度。而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建立的模型,点坝内部夹层受控于训练图像及旋转数据体的双重约束,能够定量再现夹层的发育规模和产状,精确表征点坝内部夹层的几何形态与空间结构。结合水淹信息表明,此多点方法建立的点坝内部三维构型模型对于剩余油分布研究有指导意义。
- 刘可可侯加根刘钰铭史燕青柳琳唐力高兴军周新茂
- 关键词:密井网多点地质统计学点坝剩余油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