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人才引进基金
- 作品数:13 被引量:223H指数:10
- 相关作者:温远光梁宏温朱宏光陈拥军叶绍明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生物学更多>>
- 尾巨桉蒸腾耗水特性初探
- 尾巨桉日平均蒸腾速率的变化规律呈近似单峰曲线,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表明,蒸腾速率的变动与环境气候因子的变化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表现为随气温的变化呈Cubic函数曲线变动,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呈S函数曲线变动,随饱和蒸汽压的变...
- 林建勇朱宏光温远光
- 关键词:尾巨桉蒸腾速率
- 文献传递
- 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被引量:13
- 2011年
- 以广西钦州市桉树造林(第1代)和再造林(第2代)群落为研究对象,以当地15~20 a马尾松群落作对照,于2006—2009年开展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经9 a的恢复后,桉树林群落木本、藤本和草本植物的物种数分别为50、17~19种和26~28种,马尾松林群落的木本、藤本和草本植物的物种数依次为34~48、13~24种和16种;两类群落的木本、藤本数与总物种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草本植物数与总物种数的差异显著(P<0.05),表明桉树造林后能显著增加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桉树再造林的木本植物种类数为39种,比第1代的降低了22.2%,差异显著(P<0.05);其草本植物种类数为16种,与第1代(14~16种)的接近。桉树造林再造林对木本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s,w)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对草本植物的H′、D和Js,w的影响显著(P<0.05)。桉树造林和再造林过程中采取的采伐、炼山、整地、施肥和铲草抚育等措施是导致群落植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群变化的主要原因。
- 梁宏温杨健基温远光杨瑶青
- 关键词:巨尾桉植物多样性植物功能群
- 掺铁二氧化钛纳米线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被引量:14
- 2012年
- 首次以钛酸丁酯、异丙醇等有机物为原料,在10M NaOH溶液中水解后,于180℃水热24h,一步法合成二氧化钛纳米线(TNWs),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表征其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所得TNWs焙烧到950℃时,仍为锐钛矿相,表明本制备方法迟滞了二氧化钛由锐钛矿相到金红石相的转变。此外,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在300 W汞灯照射下,研究了不同水热温度、保温时间及掺杂量对掺铁二氧化钛纳米线(Fe-TNWs)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于750℃焙烧4h制备的掺铁摩尔百分数为0.5%的TNWs,具有最强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其降解速率和效率较未掺杂的样品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 陈拥军韦秋芳
- 关键词:铁掺杂水热法光催化
- 巨尾桉造林和再造林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 对广西沿海马尾松疏林地上实施的巨尾桉造林和再造林对植物多样性影响开展研究,旨在揭示其影响规律,促进对桉树造林和再造林的科学认知。研究表明:⑴在稀疏的马尾松林地上实施桉树造林可以提高群落的科属种组成,但再造林则会降低群落的...
- 韦洁温远光梁宏温朱宏光杨瑶青王磊林建勇郑羡阳永泉杨健基
-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尾巨桉造林再造林
- 文献传递
- 桉树多代连栽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功能群的变化
- 对广西东门林场不同连栽代数桉树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开展研究,旨在阐明桉树多代连栽对植物多样性和植物功能群的影响。通过一个经营周期(7年)的试验研究表明,不同连栽代数植被覆盖度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不同。第一代林(FRF)的物种...
- 温远光朱宏光梁宏温罗应华孙冬靖黄学勇
-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植物功能群连栽桉树
- 文献传递
- 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0年
- 以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巨尾桉人工林(10a)和马尾松天然林(15~20a)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木法和样方收获法测定林分生物量,分别样地采集植物和土壤样品,采用重铬酸钾-水合加热法测定碳含量,探讨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贮量及其分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巨尾桉植株的碳含量(经各器官生物量加权)平均为47.32%,比马尾松(50.17%)的低5.7%。巨尾桉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为123.086t/hm2,是马尾松天然林(88.238t/hm2)的1.40倍;其植被(含凋落物)生物量和碳贮量分别为115.082t/hm2和53.712t/hm2,依次是马尾松天然林(生物量40.686t/hm2和碳贮量19.421t/hm2)的2.83倍和2.77倍,差异极显著(p<0.01)。两种森林植被碳贮量的差异与其生物量的差异相一致,表明桉树人工林取代马尾松天然林可以提高森林植被生产力及其固碳能力。
- 梁宏温罗宏温远光杨瑶青杨健基
- 关键词:巨尾桉马尾松森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贮量
- 一步法水热合成TiO_2纳米线及其光催化性能被引量:11
- 2011年
- 以钛酸丁酯和异丙醇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在NaOH溶液中水解后直接进行水热反应,经焙烧处理,得到TiO2纳米线.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分析(EDX)对产物进行了形貌、结构及成分的表征.考察了不同水热温度、碱液浓度、水热反应时间及焙烧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较好形貌TiO2纳米线的最佳水热温度、碱液浓度和水热反应时间分别是180℃,10 mol/L和24 h.所得TiO2纳米线焙烧至950℃时仍为锐钛矿相,说明本文制备方法迟滞了TiO2纳米线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未掺杂和铕掺杂TiO2纳米线(Eu-TiO2)的光催化性能.结果显示,最佳掺铕量(摩尔分数)为1.6%.在300 W紫外灯照射60 min时,此掺铕量的TiO2纳米线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是未掺杂样品的1.5倍.
- 韦秋芳陈拥军
- 关键词:钛酸丁酯光催化活性
- 连栽桉树人工林生产力和植物多样性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4
- 2010年
- 对不同连栽代次的尾巨桉人工林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研究林分各组成部分生物量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并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分析生物量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第1、2、3代7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的群落生物量基本相同,分别为102.22、105.11、102.66t/hm2,其中乔木层林分生物量随着连栽代次呈增加趋势,第1代到第3代林分分别为81.48、88.36、92.28t/hm2,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11.64、12.62、13.18t/hm2?a,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无明显差异,但在各生长年份,随着代数增加也呈增加趋势.(2)尾巨桉林下植物及枯落物生物量明显下降,第1、2、3代灌木层生物量分别为8.47、6.89、3.09t/hm2,草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93、1.21、0.35t/hm2,枯落层生物量分别为10.34、8.64、6.94t/hm2.(3)连栽尾巨桉人工林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随着连栽代次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即林下植物多样性随连栽代次的增加而减少,物种生态优势度增加.(4)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不同连栽代次尾巨桉林地植物多样性增加则林地根系生物量和林下植物生物量显著增加,而对林分总生物量及其它器官生物量影响不大.
- 叶绍明温远光杨梅梁宏温蓝金宣
- 关键词:连栽生物量植物多样性尾巨桉
- 石爬鮡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被引量:14
- 2009年
- 潘艳云冯健杜卫萍蒋步国罗波庞卫
- 关键词:含肉率生化组成氨基酸脂肪酸
- 连栽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联分析被引量:75
- 2010年
- 研究了不同连栽代次桉树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桉树人工林连栽代次的增加,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林下植物的植物多样性呈下降趋势,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在土壤物理性质方面,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与土壤总孔隙度的关联性最大,关联系数分别为0.860 8,0.764 2,与毛管孔隙度关联性次之,关联系数为分别为0.860 2,0.761 2;均匀度指数与土壤持水量的关联最大,关联系数为0.880 4,与总孔隙度关联性次之,关联系数为0.787 2;这3项多样性指数均与土壤容重的关联性最小,关联系数分别为0.507 9,0.531 0,0.492 0。在土壤化学性质方面,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均与土壤大量元素(全N、全P、全K及水解N、速效P和速效K)的关联最大,关联系数分别在0.746 9~0.832 6,0.704 0~0.709 0,0.669 2~0.762 5之间,与有机质和pH值的关联性次之,关联系数在0.558 5~0.711 7之间,而与交换性Ca、交换性Mg的关联最小,关联系数在0.490 3~0.610 4之间。可见,增加林下植被的植物多样性,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土壤通气透水性和提高土壤N、P、K养分含量。在多代连栽桉树人工林林地抚育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林下植被的破坏,以改善土壤环境、维持较高的林分生产力和生态稳定性。
- 叶绍明温远光杨梅梁宏温
-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连栽人工林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