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65009) 作品数:73 被引量:242 H指数:10 相关作者: 何晓聪 邢保英 曾凯 丁燕芳 卢毅 更多>> 相关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金属学及工艺 机械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理学 更多>>
铝合金板材自冲铆接头的疲劳性能分析 2013年 介绍了自冲铆是一种无需预钻孔的薄板新型连接技术及自冲铆的工艺特点。参照国家标准疲劳试验方法,针对5052—H32铝合金板材单搭自冲铆接头进行了疲劳试验,测得其疲劳强度为45.9MPa。分析了自冲铆接头的疲劳失效机理,发现微动磨损是导致其失效的主要原因。 许竞楠 何晓聪关键词:微动磨损 3层金属板压印接头静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压印连接方法实现3层异种金属板料的连接,并通过试验研究板材配置形式对3层板压印接头机械性能的影响。分别对3种配置形式的拉伸-剪切试件和剥离试件进行强度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板料配置形式对接头强度和失效模式有很大影响。在拉伸-剪切试验中,T111试件的接头强度和能量吸收值最大,T12最小。3种配置形式的拉伸-剪切试件分别有上板颈部断裂失效、内锁拉脱失效和混合失效3种失效模式。3种剥离试件的接头强度相差不大,P111的拉伸位移和能量吸收值最大,P12最小,剥离试件的失效形式有上板颈部断裂失效和内锁拉脱失效两种。 刘福龙 何晓聪 杨慧艳 曾凯关键词:机械性能 失效模式 双半剖自冲铆接头拉伸剪切微动滑移特性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5052铝合金自冲铆接头接触界面处的微动滑移特性和演变过程。搭建显微测量平台,设计双半剖自冲铆接头试样,并进行单向拉伸剪切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自冲铆接头接触界面处存在微动滑移现象;拉伸剪切状态下的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且最大应力分布在铆钉腿底部与下板接触位置及铆钉与下板自锁处。双半剖模型可定性地描述自冲铆接头的微动滑移特性,并可作为接头机械内锁区域滑移错动量的检测模型。 邓成江 何晓聪 曾凯 杨慧艳 周森关键词:数值模拟 应力分布 基于一维梁理论模型的金属单搭粘接贴片接头强度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提高单搭粘接接头的强度,基于Goland和Reissner的一维梁理论模型,设计了单搭粘接贴片接头;对铝合金5052(AA5052)单搭粘接接头、AA5052单搭粘接贴铝片接头和AA5052单搭粘接贴铜片接头进行了拉伸-剪切试验,并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获得3种接头破坏位置附近胶层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搭接端部刚度的增大,单搭粘接接头的强度逐渐增大,胶层中间部分的应力变化逐渐趋于平缓;与AA5052单搭粘接接头相比,AA5052单搭粘接贴铝片接头的强度提高了3.8%,AA5052单搭粘接贴铜片接头的强度提高了4.9%,从而验证了采用单搭粘接贴片接头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王玉奇 何晓聪 丁燕芳 邢保英关键词:金属 刚度 退火处理对钛合金自冲铆接头疲劳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18年 对钛合金自冲铆接头整体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并对热处理前后的接头进行静拉伸及疲劳试验;采用三参数幂函数表达式对热处理前后接头的疲劳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热处理前后接头的F-lg N曲线;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疲劳失效后接头的铆钉断口进行微观观察,并对比分析去应力退火对接头疲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铆钉断裂为接头在疲劳试验中的主要失效模式;去应力退火对接头疲劳失效模式有很大影响,使得接头在疲劳试验中的薄弱环节具有由铆钉向基板转变的趋势;去应力退火热处理提高了接头在中等寿命区的疲劳特性,但降低了钛合金自冲铆接头在长寿命区的疲劳特性. 卢毅 何晓聪 邢保英 张先炼关键词:钛合金 退火 断口分析 基于试验和数值模拟的钛合金异种材料压印连接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实现钛合金(TA1)和铜合金(H62)及铝合金(Al5052)压印连接的可行性,对其压印接头进行拉伸—剪切试验。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头拉伸断口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软件建立了压印连接过程的二维轴对称模型。结果表明:压印连接技术可实现TA1-H62和Al5052-TA1钛合金异种板材的有效连接,压印连接试验和模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两接头的破坏模式均为颈部断裂。从微观分析可知,两种接头上板颈部断口不同受力点均出现剪切作用形成的韧窝特征,为典型的韧性断裂,且TA1-H62接头断口最后受力点具有准解理和韧窝等多种形貌特征。 张越 何晓聪 王医锋 卢毅关键词:钛合金 数值模拟 断口分析 自冲铆成形机理及静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21 2013年 对自冲铆接头进行静力学试验,观察和分析力学性能的差异和失效形式。用ANSYS/LS-DYNA模拟铆接过程中各个阶段材料的流向分布,观察自冲铆成形过程。以5052铝合金自冲铆接头为金相实验对象,采用阳极化制膜进行制样,微分干涉相衬法对其进行组织形态和流向观察分析,验证模拟结果,从微观角度分析自冲铆的成形机理及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邢保英 何晓聪 唐勇 许静楠 曾凯关键词:5052铝合金 有限元模拟 5052铝合金胶接接头静强度及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013年 运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胶接接头的静强度及其疲劳性能。对胶接接头进行静力学实验,并在此基础上选用6种不同载荷水平对胶接接头进行疲劳实验,获得了接头的载荷-寿命(F-N)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胶接接头静强度为同尺寸铝合金板静强度的77.5%,说明胶接接头有较高的静强度。当疲劳载荷水平大于最大静载荷平均值的50%时,接头F-N曲线呈线性趋势变化;随着疲劳载荷水平的不断提高,接头失效形式更多地表现为混合破坏。通过分析疲劳失效接头刚度变化可知:在各疲劳载荷水平下,接头刚度的线性趋势变化在整个疲劳周期内占很大比例,疲劳载荷水平越低,接头刚度降低越慢;接头刚度的变化表明在接头内产生了裂纹并逐步扩展。 周森 何晓聪 王玉奇 曾凯 丁燕芳关键词:胶接接头 静强度 三层板压印接头力学性能分析 2015年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三层板不同搭接方式的压印接头的力学性能,主要采用试验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对1.5 mm AA5052+1.5 mm SPCC+1.5 mm AA5052三层板不同配置方式下的压印接头进行静态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三层板压印接头的静态失效模式及其静强度;再对静态力学性能最优组进行动态疲劳性能测试,分析疲劳失效模式及其疲劳强度,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接头力-寿命(F-N)方程.试验结果表明:静态失效为上板颈部断裂、中板内锁拉脱和混合失效三种模式;T-A型接头静强度最低,T-C型接头静强度最高.其中,T-C型接头疲劳失效模式为上板颈部先断裂,之后下板出现裂纹导致接头失效;T-C型接头上板颈部疲劳性能较差,当应力水平为静强度40%时,疲劳循环最多只能达到15 965次,但是中板与下板连接可达到200万次. 刘福龙 何晓聪 曾凯 卢毅关键词:静强度 基于3层板材搭接的自冲铆连接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自冲铆连接是汽车工业中铝合金车身结构连接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单向拉伸试验测试了材料的工程应力-应变特性,并将拉伸曲线简化为双线性力学模型,进而获得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通过铆接试验获得3层板材搭接自冲铆接头的截面模型并评价了接头质量。采用试验方法分析了5052-H32铝合金3层板复合搭接自冲铆连接性能,研究了不同接头的强度、失效形式和能量吸收特性。试验结果及分析表明,自冲铆连接3层异质板材料组合是有效可行的。 邓成江 何晓聪 邢保英 周森 王玉奇关键词:静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