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2013B0302053)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婧李波冯建鸿张占文李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微球
  • 3篇聚碳硅烷
  • 3篇空心微球
  • 3篇SIC
  • 2篇炉内
  • 2篇辐照
  • 2篇成球
  • 1篇电子束辐照
  • 1篇制备SIC
  • 1篇碳化
  • 1篇热解
  • 1篇化学结构
  • 1篇成球技术

机构

  • 4篇中国工程物理...
  • 2篇四川大学

作者

  • 4篇李波
  • 4篇李婧
  • 3篇冯建鸿
  • 2篇李洁
  • 2篇张占文
  • 2篇韦建军
  • 1篇刘一杨
  • 1篇付真金

传媒

  • 2篇强激光与粒子...
  • 2篇原子能科学技...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电子束辐照对聚碳硅烷结构与热解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在惰性气氛下,用电子束对聚碳硅烷(PCS)进行辐照改性。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凝胶含量测定以及热重-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对不同剂量改性的PCS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了辐照剂量对PCS结构与热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作用使PCS样品中大量Si—H键和C—H键发生断裂,形成了以Si—C—Si为骨架的三维网状凝胶产物,当辐照剂量高于3MGy时,PCS的凝胶化程度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变大。热重分析表明,电子束辐照有利于提高PCS的热稳定性,其初始失重温度和陶瓷化产率都会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经20 MGy辐照后的PCS样品的陶瓷化产率可达87%。此外,对于400℃预处理的PCS样品,在相同吸收剂量下,样品的凝胶质量分数、初始失重温度和最终陶瓷化产率都较未处理的高。
肖建建李婧付真金韦建军李波
关键词:电子束辐照聚碳硅烷化学结构
预处理温度对聚碳硅烷粒子炉内成球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以聚碳硅烷(PCS)为原料,采用炉内成球技术制备直径200~400μm、壁厚3~5μm的SiC空心微球,探讨微球制备的最佳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预处理温度对PCS成球产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炉内载气温度为500℃、He与Ar比例为3∶1时PCS的成球产率较高,且微球的球形度、同心度、表面光洁度均最好。此外,由于预处理过程去除了PCS中的低分子量聚碳硅烷和其他小分子,同时使其聚合度升高,提高了PCS的热稳定性和陶瓷化产率。因此,在最佳炉内成球条件下,PCS的成球率随预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所得微球的表面粗糙度却随之降低。经350℃预处理后的PCS粒子成球率最高,且微球的球形度和表面质量最佳。
肖建建李婧李波冯建鸿韦建军
关键词:聚碳硅烷
辐照和碳化对SiC空心微球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以聚碳硅烷(PCS)为原料,通过炉内成球技术制备SiC空心陶瓷微球,讨论辐照交联和高温碳化对SiC陶瓷微球化学成分、成键结构和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CS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失重率约为35%,其分解温度在400~800℃之间。微球经电子束辐照后会生成以Si-C-Si和Si-O-Si骨架结构为主的三维网络交联结构。碳化过程使Si—CH3键,Si—H键和C—H键断裂,生成以Si—C为主的无定形态SiC。辐照的均化作用使高温热处理碳化的微球能够维持完好的球壳结构,且具有更好的表面粗糙度和平整性。
李婧李洁肖建建冯建鸿李波张占文
关键词:SIC空心微球辐照碳化
炉内成球法制备SiC空心陶瓷微球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干凝胶法,以聚碳硅烷(PCS)为原料,通过炉内成球技术制备了SiC空心陶瓷微球。并利用TG、IR、SEM、XRD等方法对陶瓷微球进行了成键结构、表面形貌等分析,讨论了有机聚合物的陶瓷化过程机理。结果表明,干凝胶成球技术能利用经纯化处理的聚碳硅烷在500~600℃下得到SiC空心陶瓷微球,采用乙醇作为发泡剂可使PCS凝胶粒子得到良好发泡效果,提高载气中氦气含量至50%~80%可提高干凝胶粒子在吸热阶段的升温速率,微球经辐照后在850℃下碳化生成以β-SiC为主要相结构的球壳,球壳具有较好的表面平整度。
李婧冯建鸿肖建建刘一杨李洁张占文李波
关键词:SIC空心微球聚碳硅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