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96002020502)

作品数:1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田志国彭泽斌刘新芝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性状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群体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 1篇农艺性状
  • 1篇主要农艺性状
  • 1篇MS1

机构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篇刘新芝
  • 1篇彭泽斌
  • 1篇田志国

传媒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MS1与MS1-HS两种选择方法在玉米群体ZZ4中的改良效果比较 Ⅰ .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被引量:6
2004年
对中综 4号 (ZZ4 )完成了 4轮改良S1 半同胞联合家系选择 (简称MS1 HS)和 4轮改良S1后代选择 (简称MS1 )。结果表明 ,以籽粒产量为主要目标的MS1 HS选择 ,每轮群体自身产量获得 3 .6 %的遗传增益 ,群体S1后代籽粒产量可获得 6 .6 %的增益 ;MS1选择每轮群体则可获得 4 .0 %的遗传增益 ,群体S1后代籽粒产量可获得 7.3 %的增益。单穗籽粒产量的提高 ,从穗部性状看 ,主要来自穗长和每行粒数的提高 ,其次是穗粗和穗行数的改良。两种方法对出籽率虽都有显著改良 ,但每轮遗传增益只有 0 .5 %。两种方法对千粒重均未明显改良。在产量性状得到改良的同时 ,抗倒伏性、抗青枯性、植株保绿度等性状也获得了极显著的相关改良 ,每轮倒伏率下降 1 5 .5 %(MS1 HS)和 1 4 %(MS1 ) ,青枯病株率下降8 3 %(MS1 HS)和 1 0 .4 %(MS1 ) ,保绿度均下降 5 %。在改良产量的同时 ,两种方法均伴随着株高。
彭泽斌田志国刘新芝
关键词:玉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