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2003061)

作品数:2 被引量:33H指数:2
相关作者:陈崴余学清阳晓姜宗培毛海萍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腹膜
  • 2篇腹膜炎
  • 1篇阳性
  • 1篇阳性率
  • 1篇真菌性腹膜炎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 1篇透析相关
  • 1篇培养阳性率
  • 1篇腹膜透析
  • 1篇感染性
  • 1篇感染性腹膜炎

机构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篇郭群英
  • 2篇陈林
  • 2篇毛海萍
  • 2篇姜宗培
  • 2篇阳晓
  • 2篇余学清
  • 2篇陈崴
  • 1篇陈冬梅
  • 1篇冯敏
  • 1篇董秀清
  • 1篇傅君舟
  • 1篇李剑文

传媒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FP)的易感因素、诊治和转归。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1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CAPD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病源菌、治疗、转归,并与同期收治的革兰氏阳性(G^+)球菌、革兰氏阴性(G^-)杆菌腹膜炎进行分组对比。结果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205例,其中真菌性腹膜炎20例(9.76%);真菌性腹膜炎组、G^+球菌组、G^-杆菌组3组间的发病年龄、性别、血白细胞计数、透出液细胞计数、开始透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性腹膜炎组腹部压痛、反跳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17例(85%)患者1月内有腹腔/全身系统使用抗生素史:真菌性腹膜炎组6例(30%)死亡,其余14例转血液透析,死亡率及腹膜透析退出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腹腔/全身使用抗生素是腹膜透析相关真菌性腹膜炎发生的高危因素,真菌性腹膜炎临床症状较重,预后不良,确诊后早期拔管可能可以降低死亡率。
陈林郭群英阳晓姜宗培陈崴毛海萍余学清
关键词:腹膜透析真菌性腹膜炎
提高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致病菌培养阳性率的方法学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探讨改进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透出液致病菌的培养方法,提高病原菌的培养阳性率。方法收集27例患者45例次腹膜炎透出液标本。腹膜炎患者透出液同时按以下6组方法分别进行致病菌培养:传统平板法、离心平板法、BacT/Alert培养瓶法(PF瓶法、SA瓶法、SN瓶法)和冻融法。结果离心平板组阳性率高于传统平板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60.0%比44.4%,P<0.05);与离心平板组相比,PF瓶组(84.4%)、SA瓶组(82.2%)和SN瓶组(82.2%)阳性率均提高(P均<0.01)。在检测致病菌生长所需时间(TDG)方面,与离心平板组[(24.31±9.80)h]相比,PF瓶组[(14.25±9.13)h]、SA瓶组[(12.75±7.47) h]和SN瓶组[(9.79±4.14)h]的TDG均缩短(P均<0.01);SN瓶组的TDG比PF瓶组和SA瓶组更显著缩短(P均<0.01)。结论离心法能显著提高培养阳性率。BacT/Alert培养系统与普通平板技术相比,能显著提高培养阳性率并缩短检测致病菌生长所需时间。SN培养瓶法检测致病菌生长所需时间最短。
冯敏郭群英余学清陈冬梅阳晓姜宗培毛海萍陈崴董秀清傅君舟李剑文陈林
关键词:腹膜炎致病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