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681)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2
相关作者:佟军威张靖溥孟杰赵壮蒋建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斑马
  • 4篇斑马鱼
  • 2篇毒性
  • 2篇药物
  • 2篇胚胎
  • 2篇胚胎发育
  • 2篇斑马鱼胚胎
  • 1篇药物毒性
  • 1篇药物耳毒性
  • 1篇早期发育
  • 1篇致畸作用
  • 1篇胎发
  • 1篇糖苷类
  • 1篇帕金森
  • 1篇帕金森病
  • 1篇自噬
  • 1篇苷类
  • 1篇细胞
  • 1篇毛细胞
  • 1篇敏感期

机构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4篇张靖溥
  • 3篇佟军威
  • 2篇孟杰
  • 1篇游学甫
  • 1篇胡昌勤
  • 1篇蒋建东
  • 1篇胡占英
  • 1篇游雪甫
  • 1篇秦伟
  • 1篇赵壮

传媒

  • 2篇药学学报
  • 1篇遗传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三甲双酮对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抗癫痫药物的临床神经性毒副作用及致畸性,以三甲双酮为探针药建立了抗癫痫药毒性的斑马鱼胚胎模型。结果显示,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三甲双酮后出现浓度依赖性的畸形和死亡。畸形表型有生长迟缓,脑区、眼和听囊变小,半规管和耳石受损,以及心血管系统异常。这些表型与临床病例和文献报道很相似。毛细胞染色显示听囊ML2神经丘毛细胞数明显减少。原位杂交检测发现脑标志基因zic1和xb51、自噬基因atg5的表达图式发生了异常变化。RT-PCR检测显示听觉基因val和hmx2的表达水平也发生了异常变化。这些结果提示脑组织和控制身体平衡及听力的神经感受器是三甲双酮的主要毒性靶位。斑马鱼胚胎和幼体可以模拟三甲双酮对哺乳动物的致畸和神经毒性反应。
秦伟胡占英佟军威孟杰游雪甫张靖溥
关键词:药物毒性斑马鱼胚胎发育基因表达
斑马鱼自噬途径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
神经退行性疾病成为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神经疾病。MPTP诱导帕金森病(PD)的模型已遍至多个物种,在斑马鱼中也能导致类帕金森症状。PD的病因之一是异常蛋白的聚集。而自噬机制的主要功能是清除长寿命的蛋白质和异常聚集的蛋...
胡占英张靖溥孟杰佟军威秦伟
关键词:自噬RAPAMPTPPD
文献传递
氨基糖苷类药物耳毒性的斑马鱼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抗菌能力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菌素之一。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很强的耳毒和肾毒作用,在药物致聋因素中排在首位。本研究以庆大霉素(gentamycin)、新霉素(neomycin)、链霉素(streptomycin)等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代表性药物,研究其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和对幼体毛细胞的损伤作用,并探索了该损伤与听觉相关基因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①3种药物的致死作用都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其致死作用的强弱顺序为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②3种药物处理的5 dpf(day past fertilization)幼体出现身体失衡及体位异常,以及耳囊结构的异常变化;③毛细胞染色实验可观察到,3种药物作用的毛细胞和神经丘均出现明显的损伤和数量减少;④与听觉器官发育相关的基因eya1、val、otx2、dlx6a均随3种抗生素药物浓度的升高,出现差异性的表达水平下调。本研究首次探索了这3种耳毒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处理与斑马鱼听囊结构和听觉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并证明利用斑马鱼建立简便、准确、直观、快速地检测药物耳毒性的模型和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赵壮佟军威张靖溥游学甫蒋建东胡昌勤
关键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毛细胞
17α-乙炔雌二醇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致畸作用及其基因靶位被引量:8
2011年
随着炔雌二醇临床适用范围的扩大和畜牧渔业中的滥用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使得建立准确、简便、快速的体内检测方法和开展对雌二醇的胚胎发育毒理研究愈显重要。本文以17α-乙炔雌二醇(17α-ethynylestradiol,EE2)为代表化合物,利用模式动物斑马鱼研究了EE2的致畸性、靶组织和靶基因及其对胚胎心律的影响。结果表明,EE2的半数致畸浓度(TC50)为0.8μg.mL-1,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3.3μg.mL-1;其致畸靶位涉及脑和眼、心、肌肉、骨骼、色素和内脏。EE2可导致胚胎心率异常。胚胎对EE2敏感期主要在器官形成期之前,且具有时间积累效应。RT-PCR结果显示,EE2可抑制头部发育基因如boz,促进躯干和尾部发育的基因如ntl、spt和成形素shh基因,干扰多功能的Nodal信号基因cyc、sqt和oep。本研究利用斑马鱼建立了快速、有效体内检测炔雌二醇类化合物胚胎毒性的方法。
佟军威张靖溥孟杰
关键词:致畸作用斑马鱼胚胎发育敏感期
HCV非结构蛋白NS5A基因的斑马鱼肝脏表达模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HCV非结构蛋白NS5A基因在斑马鱼肝脏特异表达的模型,研究HCV NS5A的体内作用机制并初步探讨HCVNS5A对肝病理标志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克隆肝基因表达调控序列——斑马鱼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增强子序列(eFABP)和HCV非结构蛋白基因NS5A序列,利用CMV启动子序列,构建HCV NS5A基因和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在肝脏共表达的基因构件pFC-5AiR。经细胞转染实验验证所建构件的报告基因DsRed表达红色荧光蛋白后,将该基因构件线性化并经显微注射导入斑马鱼胚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整体原位杂交技术对目的基因NS5A的表达进行定位,验证其肝脏特异性表达。采用RT-PCR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对HCVNS5A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进行检测;并检测肝脏病理相关的标志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细胞转染实验证明基因构件pFC-5AiR的报告基因DsRed能够在肝癌细胞Huh7中表达;斑马鱼胚胎注射该基因构件后在肝脏能够观察到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CV基因NS5A能够在斑马鱼体内正确表达;原位杂交结果进一步证明了NS5A的表达集中在斑马鱼肝脏内。进一步RT-PCR检测表明HCVNS5A在斑马鱼体内的表达可导致一些肝代谢和纤维化相关基因的上调,如Adiponectin、LDLR、Argsyn、TGF-β和HMGR等,推测NS5A在肝脏脂肪病变和纤维化中具有一定作用。结论成功建立了斑马鱼肝脏表达HCVNS5A的模型;初步数据表明HCVNS5A在斑马鱼体内的表达与部分肝代谢和纤维化标志基因的异常表达相关;该模型可以用于HCVNS5A的体内病理机制的研究。
赵晔胡占英佟军威赵立勋蒋建东张靖溥
关键词:肝炎病毒属斑马鱼疾病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