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3018)

作品数:2 被引量:46H指数:2
相关作者:郭锋高晓峰李超文范蔚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岩浆
  • 1篇岩浆演化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同位素
  • 1篇年代学
  • 1篇年代学格架
  • 1篇中生代
  • 1篇中生代火山
  • 1篇中生代火山岩
  • 1篇晚中生代
  • 1篇晚中生代火山...
  • 1篇微量元素地球...
  • 1篇火山岩
  • 1篇格架
  • 1篇古新世
  • 1篇埃达克岩
  • 1篇U-PB年龄
  • 1篇AR-AR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篇范蔚茗
  • 2篇李超文
  • 2篇高晓峰
  • 2篇郭锋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2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延吉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的Ar-Ar年代学格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29
2007年
延吉地区晚中生代-新生代火山岩的高精度Ar-Ar年代学研究表明,前人划分为三叠-侏罗系火山岩(包括三仙岭组、屯田营组、天桥岭组、金沟岭组和火山岩组)的喷发时期为早白垩世(118~106Ma),略晚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及邻区的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主体形成时代;而与古太平洋板块(Izanagi—Farallon板块)俯冲作用有成因联系的泉水村组adakite岩石的喷发时间为55Ma左右.根据新的火山岩年代学资料,重建了区域晚中生代-新生代的火山-沉积地层格架:托盘沟组、三仙岭组/屯田营组(118~115Ma)、马鹿沟组/天桥岭组(K1)、金沟岭组/火山岩组(108~106Ma)、长财组(K2)、泉水村组(约55Ma)和大拉子组.这些新的火山岩Ar-Ar年代学结果暗示Izanagi—Farallon板块向延吉地区的俯冲时间发生在晚白垩世-古新世之间,与前人通过古地磁资料观察到的太平洋和欧亚板块的运动轨迹基本吻合.
李超文郭锋范蔚茗高晓峰
关键词:AR-AR年代学晚中生代火山岩
延吉地区古新世埃达克岩捕获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区域中酸性岩浆演化的指示被引量:18
2007年
延吉地区古新世埃达克岩石中出现了大量的捕获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这些锆石主要来源于围岩中酸性侵入岩,其U-Pb年龄变化在87~387Ma之间,ε_(Hf)(t)变化在-2.1~14.7之间,T_(DM)(Hf)为272~895Ma。原位离子探针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大部分锆石具有相对含石榴子石变质岩高Y、低Hf,在REE配分模式为LREE亏损、HREE富集、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说明这些锆石的生长环境为与斜长石共存而缺乏石榴子石的体系;另外两颗锆石的Eu负异常不明显,说明它们结晶于缺少共生斜长石的体系。随着锆石结晶时间的变新,其ε_(Hf)(t)逐渐降低和T_(DM)(Hf)增加,说明年青地壳组分对延吉地区的显生宙中酸性侵入岩熔融源区的贡献减少,中生代以来,尤其是区域岩浆活动峰期时间(早白垩世)地壳增生较弱;此外,锆石的U-Pb年龄与Y、Th和U显示出正相关关系,而与Eu/Eu*和Ce/Yb_(CN)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反映区域中酸性岩浆熔融源区或岩浆分异过程中斜长石的贡献减小,而熔融源区残留石榴子石的贡献有增加趋势。
郭锋范蔚茗李超文高晓峰
关键词:岩浆演化U-PB年龄HF同位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