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349)

作品数:8 被引量:114H指数:6
相关作者:周伟曹银贵白中科胡甜乔陆印更多>>
相关机构: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土地利用
  • 3篇集约利用
  • 3篇复垦
  • 2篇土地集约利用
  • 2篇农村
  • 2篇农村居民
  • 2篇农村居民点
  • 2篇居民点
  • 2篇村居
  • 1篇信息熵
  • 1篇土地复垦
  • 1篇土地集约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土地利用结构
  • 1篇土地利用结构...
  • 1篇评价指标
  • 1篇丘陵
  • 1篇丘陵沟壑区
  • 1篇资源城市
  • 1篇资源开采

机构

  • 8篇国土资源部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周伟
  • 3篇曹银贵
  • 2篇白中科
  • 2篇胡甜
  • 1篇袁春
  • 1篇孙泰森
  • 1篇周妍
  • 1篇张继栋
  • 1篇付梅臣
  • 1篇司慧娟
  • 1篇乔陆印
  • 1篇郭平
  • 1篇王帅红
  • 1篇郑泽娜

传媒

  • 2篇资源与产业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我国矿业用地现状及其节约集约利用途径被引量:12
2012年
矿业用地属于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结合部",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探索矿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对于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文献综合法,分析了矿业用地的范畴、采矿用地特征以及我国采矿用地供应规模和采矿损毁土地规模;基于采矿过程与土地产生的关系提出了矿业用地少占地、造好地、快复垦和利用好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内涵。并从探矿、可研、采矿、闭矿全程要通过规划、工程节地以及矿业用地改革等途径,实现矿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周伟白中科曹银贵
关键词:矿业用地集约利用土地复垦利用途径
矿产资源开采土地损毁及复垦潜力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基于数理统计、典型调研、文献分析、专家咨询、趋势外推和区域类比等方法,测算了我国矿山开采损毁土地系数、可复垦率和复垦利用比例等参数,在此基础上测算和预测了2020年前我国矿山开采损毁土地的面积、待复垦损毁土地的面积以及土地复垦潜力。结果表明:1)我国井工煤矿开采平均土地损毁系数为0.31 hm2/万t,露天煤矿开采土地损毁系数为0.10 hm2/万t,铁矿损毁土地系数0.30 hm2/万t,每亿块砖损毁土地面积13.33 hm2;2)至2020年我国矿产资源开采损毁土地面积预计达到806.60×104hm2,其中煤炭开采损毁土地面积最多,为233.93×104hm2,待复垦面积为120.20×104hm2,煤炭开采损毁土地可复垦为耕地、林草地、建设用地的面积分别为52.99×104hm2、55.19×104hm2和12.20×104hm2;3)我国矿山开采损毁土地待复垦面积潜力较大,2020年前可复垦土地面积308.78×104hm2,其中可复垦为耕地面积148.83×104hm2,林草地面积125.31×104hm2,建设用地面积34.64×104hm2,煤炭开采损毁土地是农用地重点复垦潜力区。
周妍周伟白中科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采
青海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分异规律及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22
2016年
基于信息熵原理,分析了1999~2013年青海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序演变特征和空间差异规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主要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近15年间,青海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总体态势,土地利用结构逐步向均衡状态转变;2)信息熵空间差异显著,海拔低、经济发展快的东部河湟谷地信息熵值高,祁连山地及柴达木盆地居中,海拔高、经济发展最慢的青南高原区信息熵值最低;3)人口与经济发展、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是推动信息熵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司慧娟付梅臣袁春周伟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
黄土丘陵沟壑区煤矿沉陷耕地复垦被引量:10
2011年
探索开发适宜黄土地貌和气候特点以及黄土丘陵采煤沉陷损伤规律的土地复垦模式,对于实现该区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耕地保护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基于开采设计、沉降观测参数和MSAS软件,预测山西兴县斜沟煤矿一采区沉陷损毁土地面积为16.54 km2,损毁土地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其中轻度破坏耕地面积3.70 km2,中度破坏耕地面积2.41 km2,重度破坏耕地面积0.17 km2。结合黄土丘陵沟壑低潜水位区土地损毁特征和区域生态保育和国土整治目标,拟对轻度破坏的1.65 km2耕地采用裂缝充填和土地平整复垦措施,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对轻度、中度和重度破坏的4.63 km2耕地采用坡改梯的土地复垦工程措施进行复垦,实现增加耕地面积0.40 km2,每年减少水土流失4.94万t,提高了耕地质量等级。研究认为,结合企业复垦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对采煤沉陷破坏的耕地采取坡改梯复垦是该区域损毁耕地复垦的有效模式。
王帅红孙泰森周伟张继栋
关键词:复垦煤矿土地利用黄土丘陵沟壑区井工开采
衰退型资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FPPSI),对河南省焦作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焦作市土地集约利用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0.56,土地集约利用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0.53,都处于分级标准中的较好等级;土地集约利用社会效益综合指数为0.84,处于分级标准中的优良等级;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综合指数为0.69,处于分级标准中的较好等级;2005—2013年焦作市土地集约利用以2009年为折点呈折线上升趋势,2013年没有表现出"S"形曲线增长。焦作市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布局正逐步改善,土地集约利用增幅明显。
郭平周伟曹银贵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
西宁市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及土地利用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解西宁市农村居民点内部的演变和分异规律,以推进西宁市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选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相对变化率等定量指标的历史趋势法以及Voronoi图、景观格局指数等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其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征及用地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西宁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呈现不断增加趋势,10年共增加307.83万m2;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逐年减少,从2000年的153.96m2减少到2009年的147.56m2;大通县、湟中县的农村居民点为集群分布,湟源县为均匀分布,中心城区为随机分布;从用地规模或分布特征看,西宁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都有很大的整理潜力,尤其是城中区破碎程度高,大通、湟中县内部斑块的差异性也很大,有必要结合城市规划要求进行整治。
胡甜周伟郑泽娜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
西宁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分析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对其布局进行调整是土地整治的基础性工作,对提高村庄用地集约程度和保护耕地有重要作用。利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和Fragstats的景观指数计算功能,以西宁市为例,在市域尺度上探讨道路、河流、坡度、坡向、耕地等环境因素与农村居民点布局的相关关系,并对西宁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西宁市农村居民点有较大的布局潜力,而且受耕地、坡度、道路、河流、坡向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可划分为优先发展区、重点发展区、保留发展区、搬迁区。市域尺度上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县级、村级等小尺度斑块的破碎化,强化了相邻斑块的差异性。
胡甜周伟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西宁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被引量:49
2012年
研究目的:利用具有问题诊断、现状分析、模式评价和政策指导的评价方法分析西宁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西宁市西部开发以来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变化进行量化评价。研究结果:(1)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可用于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其优势在于从机理上考虑了评价对象具有多因素和系统性的整合性,指标值计算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且评价结果数图结合;(2)单项指标显示,西宁市城乡建设用地扩张及集约利用水平提高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增长因素,即属于经济驱动型;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主要表现在城镇规模的增长,农村居民点规模变化不大;(3)西宁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总体呈增长态势,且前阶段的增长速度慢于后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改变。研究结论:西宁市在未来一段时间应通过增强新增建设用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绩效,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土地资源供应缺乏、城市空间扩张受阻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城乡增减挂钩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周伟曹银贵乔陆印
关键词: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