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525B02-05)

作品数:2 被引量:148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洪亮李自超裘宗恩张冬玲廖登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稻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含量
  • 1篇性状
  • 1篇选育
  • 1篇选育品种
  • 1篇育种
  • 1篇中国水稻
  • 1篇水稻糙米
  • 1篇水稻育种
  • 1篇偏最小二乘
  • 1篇偏最小二乘法
  • 1篇近红外
  • 1篇近红外光
  • 1篇近红外光谱
  • 1篇近红外光谱分...
  • 1篇光谱
  • 1篇光谱分析
  • 1篇红外
  • 1篇红外光

机构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篇李自超
  • 2篇张洪亮
  • 1篇严衍禄
  • 1篇孙俊立
  • 1篇曹永生
  • 1篇李君霞
  • 1篇闵顺耕
  • 1篇王美兴
  • 1篇王象坤
  • 1篇齐永文
  • 1篇魏兴华
  • 1篇汤圣祥
  • 1篇廖登群
  • 1篇张冬玲
  • 1篇裘宗恩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2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国水稻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其近50年变化趋势被引量:105
2006年
利用36个微卫星标记和42个表型性状对453份选育品种进行分析,研究中国水稻选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地理分布及其近50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微卫星标记和表型性状分析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籼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大于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选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一直下降,80年代降低到最低水平,90年代又有显著提高;在地理上华中稻区的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最大,东北稻区和西北稻区遗传多样性最小.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江西和西南地区的四川等地是中国水稻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最大的地区.东北地区作为重要的粳稻生产基地,遗传基础非常狭窄,应该发掘新的种质资源拓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齐永文张冬玲张洪亮王美兴孙俊立廖登群魏兴华裘宗恩汤圣祥曹永生王象坤李自超
关键词:水稻选育品种表型性状
水稻蛋白质近红外定量模型的创建及在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44
2006年
目的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定量分析水稻完整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可行性,初步探讨水稻杂种后代蛋白质含量的分离和变异,以期为水稻的营养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提高育种效率。方法收集蛋白质含量变幅(5.90%~14.50%)较大的191份代表性水稻样品,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糙米粗蛋白预测的校正模型。结果通过比较光谱预处理方法在不同谱区的处理效果:采用一阶导数+矢量标准化预处理、谱区为11998.9cm-1~5449.8cm-1和4601.3cm-1~4246.5cm-1建立校正模型的检验和预测效果最佳,糙米蛋白质的近红外测定值和化学测定值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和较低的误差;其决定系数为0.988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21,各项误差均在0.4以下。此外,利用该模型快速无破损的测定了水稻蛋白质育种的20个杂交组合的205个F2代单株,203个单株的马氏距离值在0.3以下,达到了试验精度的要求,分析结果表明:F2代群体单株间粗蛋白含量表现出广泛的变异,大部分单株蛋白质含量介于双亲之间,出现了超高亲和超低亲的单株,最高蛋白质含量达到15.3%。结论利用建立的各类误差较小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实现了对育种亲本和中间育种材料的筛选鉴定;说明了通过蛋白质含量高的稻种资源与农艺性状优良的水稻品种杂交,低世代借助近红外分析技术辅助测定蛋白质含量可能是水稻高蛋白质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李君霞张洪亮严衍禄闵顺耕李自超
关键词:水稻糙米近红外光谱分析蛋白质含量水稻育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