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828)
- 作品数:15 被引量:174H指数:8
- 相关作者:陈坤俞维萍蒋沁婷郑树周海光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嘉善县肿瘤防治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精神刺激史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的队列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了解精神刺激因素和大肠癌发病的关系,分析精神刺激因素对于不同人群大肠癌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浙江省嘉善县的大肠癌普查建立队列人群,共计64460人,按照有无精神刺激史分成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其中暴露组为1784人,非暴露组为62676人,随访时间从1990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观察其大肠癌发病情况;应用KaplanMeier、Cox回归和分层分析等生存分析统计方法,分别构造不同分析模型来比较两组人群大肠癌发病率的差异。结果: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年龄和吸烟史等因素与大肠癌发生有关,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040(95%CI:1.021~1.060)和1.268(95%CI:1.008~1.594),同时,精神刺激史是男性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RR=2.823,95%CI:1.131~7.045);此外,其它因素未均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刺激史与大肠癌发病有一定的关系,是男性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 何寒青陈坤马新源
-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队列研究
- 大肠癌环境暴露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大肠癌即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2002年在世界范围内,以1023152例新发病例数居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占恶性肿瘤总发病例数的10.38%;我国新发病例为150656例,死亡89102例,分别居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五和第六位,其5年现患病例数居恶性肿瘤第三位(WHO IARC 2002)。新近制定的《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国人饮食结构、生活方式日益西方化,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肺癌等发达国家高发肿瘤在我国发病逐渐上升,与肝癌、食管癌、胃癌、宫颈癌和鼻咽癌等传统高发肿瘤一起,已成为危害国人健康、影响生命质量的八大主要恶性肿瘤。
- 陈坤金明娟蒋沁婷赵玉婉马新源张扬沈毅裘炯良姚开颜李其龙范春红宋亮何寒青
- 关键词: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大肠癌环境暴露结(直)肠癌新发病例
-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以自然随访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Ⅰ、Ⅱ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CRC) 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和多重PCR分析技术,检测140例CRC患者和343名健康对照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P1A1 6235T/C、CYP1A2 734C/A、CYP2E1-1259G/C和-1019C/T各位点多态性,谷胱甘肽转移酶GST Mu(GSTM1)和GST Theta(GSTT1)缺陷型,以及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NAT1和NAT2各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析其对CRC易感性的影响。结果等位基因CYP1A1 6235C、CYP1A2 734A、CYP2E1-1259C、CYP2E1-1019T、GSTM1缺陷型、GSTT1缺陷型、NAT1*10和NAT2 Mx (x=1,2,3)的分布频率在病例组依次为31.65%、63.77%、23.02%、32.61%、57.25%、17.39%、26.45%和39.21%,对照组依次为39.85%、66.62%、20.27%、28.61%、55.46%、20.35%、25.22%和39.36%,所有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单基因、多基因联合分层分析表明, CYP1A1 6235CC突变纯合型可显著降低CRC风险(OR=0.79,95%CI:0.63~0.99);在携带CYP1A2 734A等位基因个体,CYP1A1 6235C等位基因也可显著降低CRC风险(OR=0.53,95% CI:0.34~0.83);在GSTT1缺陷型个体,GSTM1缺陷型可使机体罹患CRC的风险显著升高(OR= 4.41.95%CI:1.21~16.10)。结论CYP1A1 6235C等位基因、GSTM1和T1缺陷基因型可影响机体对CRC的遗传易感性,前者是CRC的保护因素,后两者可使机体罹患CRC的风险增高。
- 陈坤金明娟范春红宋亮蒋沁婷俞维萍马新源姚开颜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S-转移酶N-乙酰化转移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病例对照研究结直肠癌
- 随访队列的结直肠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2
- 2004年
- 目的 研究环境暴露因素与结直肠癌发病的联系 ,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嘉善结直肠癌筛检队列为研究人群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正常人对照 343例 ,以及随访至今发生的结直肠癌存活病例 12 6例 ,进行结直肠癌流行病学调查 ,并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因素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关系。 结果 同事吸烟、粘液血便史、服用导泻药史、肠息肉史、乙肝史、家族结直肠癌史和常食动物油是结肠癌的危险因素 ,OR值依次为 :4 .87、2 8.84、13.0 0、7.6 8、6 .98、5 .5 5和 2 .4 1,香蕉 (OR =0 .6 6 )是保护因素 ;粘液血便史 (OR =112 .0 4 ) ,腺瘤史 (OR =31.92 ) ,肠息肉史 (OR =8.0 7) ,腹部手术史 (OR =2 .4 0 ) ,食用炸肉 (OR =12 .88) ,红烧鱼 (OR =1.77) ,均为直肠癌的危险因子 ,常饮深井水 (OR =0 .32 ) ,常吃白菜、蘑菇、西瓜和爱吃白糖能显著降低直肠癌的风险 ,OR依次为 :0 .32、0 .6 0、0 .5 1、0 .6 7和 0 .5 5。结论 同事吸烟、粘液血便史、服用导泻药史、肠息肉史、乙肝史、家族结直肠癌史、和动物油、炸肉、红烧鱼、香蕉、白菜、蘑菇、西瓜等饮食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 蒋沁婷陈坤邹艳赵玉婉马新源李其龙姚开颜郑树
- 关键词:结直肠癌病例-对照研究
- 谷胱甘肽转移酶T1和M1基因多态性及吸烟与结直肠癌关系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1
- 2004年
- 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s)M1、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12 6例结直肠癌患者和 343例随机抽样的正常对照者 ,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其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型、吸烟情况与结直肠癌患病的关系。结果 GSTM1和GSTT1缺陷型基因型在对照人群中的频率分布为 5 5 .5 %和 2 0 .4 %。在GSTT1缺陷型基因型的人群中 ,GSTM1缺陷型患直肠癌风险是非缺陷型者的 9.74倍 (95 %CI为 1.13~83.85 )。现在吸烟者中 ,GSTM1缺陷型基因型患结肠癌的风险是非缺陷型者的 2 .2 2倍 (P >0 .0 5 ) ;GSTT1缺陷型基因型患结肠癌的风险是非缺陷型者的 4 .5 5倍 (95 %CI为 1.14~ 18.17) ,患直肠癌的风险是非缺陷型者的 4 .6 0倍 (95 %CI为 1.11~ 19.11)。结论 GSTM1和GSTT1缺陷型基因型有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危险性 ,其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两者的联合作用上 ;环境暴露因素———吸烟和相关代谢酶多态性也表现出增加结直肠癌危险性的联合作用。
- 陈坤蒋沁婷马新源姚开颜冷曙光俞维萍周海光
- 关键词:谷胱甘肽转移酶结肠肿瘤直肠肿瘤吸烟易感性
- 封闭EFNA2基因表达对肝癌细胞HepG2的转移和运动的抑制作用
- 2012年
- 目的:构建Ephrin-A2(EFNA2)基因的干扰RNA重组腺病毒,并观察其对肝癌细胞HepG2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合成EFNA2基因的干扰RNA片段,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于腺病毒载体pAD-X,经293细胞包装得到高滴度重组腺病毒pAEFNA2/siRNA,并用real-time PCR进行EFNA2基因表达的验证。将重组腺病毒pAEFNA2/siRNA感染HepG2细胞,48h后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病毒对HepG2细胞侵袭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经验证病毒正确构建,且HepG2细胞感染病毒pAEFNA2/siRNA后48小时的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未见到有EFNA2基因的表达。病毒感染后transwell小室可见,HepG2细胞的侵袭和运动能力均受到显著的抑制(分别为105±12 v.s.21±7cells/孔和194±22 v.s.39±11,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EFNA2siRNA腺病毒,并观察到封闭EFNA2对肝癌细胞HepG2的侵袭和运动均有抑制作用。
- 刘冀龙李彦娟刘继光李岩董新舒
-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肝癌HEPG2细胞
- 大肠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72
- 2002年
- 目的 :综合分析我国大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运用 Meta- analysis方法对国内有关大肠癌危险因素的 14个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了定量综合分析 ,累计病例、对照数分别为 50 34和 52 0 5例 ,统计处理采用 Dersi-m onian和 L aird的随机效应模型。结果 :对 14个研究的 Meta分析表明 :轻体力活动、膳食纤维为保护因素 (综合OR均小于 0 .8) ;粘液血便、慢性腹泻和大肠息肉史与大肠癌有较高的关联 (综合 OR均大于 4 )。分层结果提示 ,某些因素在南北地区间或采用不同的指示病例和对照类型间危险度估计存在着一定差异。结论 :肠道相关症状或疾病、饮食因素中的油腻性食物等、精神刺激和家族肿瘤史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 ,而轻体力活动、膳食纤维为保护性因素。
- 陈坤裘炯良张扬
- 关键词:大肠癌META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
- 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多态、饮食暴露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陈坤蒋沁婷俞维萍马新源姚开颜李其龙郑树
- 关键词:结直肠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M1GSTT1解毒酶多态
- 临饮水类型与结直肠癌发病率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背景及目的:以往的研究认为,饮用河水、池塘水等易被污染的地表水,其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水源,但少见直接基于人年发病率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队列人群,探讨不同饮水类型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方法:以浙江嘉善县1989年5月~1990年4月期间,参加结直肠癌筛检的10个乡镇30岁及以上人群共64115人为研究队列,按不同饮水类型建立5组不同的暴露人群,通过肿瘤登记、肠癌报卡和死亡登记等系统对队列进行随访,观察结直肠癌发病及人群死亡截尾情况。随访11年后,以个人为单位计算人年,分析不同饮水类型的结肠、直肠癌人时发病率,并应用Poisson回归估计调整人群特征及吸烟等混杂因素后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长期饮用自来水、河水、泯沟水、混和水和井水者结直肠癌人时发病率依次增高,分别为29.61/10万、32.67/10万、33.45/10万、40.87/10万和58.67/10万;以发病率最低的饮用自来水者为参照,只有饮用井水者与之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Poisson回归调整混杂因素后,也只有饮用井水与结肠癌、直肠癌和结直肠癌发病有显著性相关,RR值分别为1.741(95%CI1.001~3.029)、2.228(95%CI1.432~3.466)和2.022(95%CI1.432~2.854)。结论:长期饮用井水是嘉善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对直肠?
- 陈坤俞维萍马新源姚开颜郑树蒋沁婷
- 关键词:饮水类型结直肠癌发病率队列分析
- 结直肠癌个体危险度及人群筛检数量化评价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 尝试按结肠癌、直肠癌分别建立可作为第一线初筛方法,包含环境暴露和遗传因素(遗传多态性)的大肠癌危险度数量化评估模型。方法 在以随访队列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选择在单因素统计分析中,对结肠癌、直肠癌有显著意义的若干因素(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应用模糊数学和隶属函数等原理和方法分别对结肠癌、直肠癌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数量化,尝试建立包含内外环境因素的结肠癌、直肠癌危险度筛检数量化评价方法(数学模型),并进行数据回代和模型评价。结果 结肠癌、直肠癌的AD阈值分别设定为0.13和0.19时,结肠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2%和73.3%,直肠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1%和78.0%。用ROC曲线比较只包含环境暴露因素的环境模型和包含内外环境的全模型判别结肠癌、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判别结肠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和0.845,无显著性差异;判别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和0.824,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分别按结肠癌、直肠癌建立的危险度评估模型诊断价值都较高,包含内外环境的结直肠癌危险度评估的数量化模型的标准因素群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 陈坤俞维萍马新源姚开颜李其龙
- 关键词:环境暴露遗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