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359) 作品数:93 被引量:511 H指数:12 相关作者: 徐玉霞 文彦君 周旗 朱婵婵 宋海龙 更多>> 相关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 长安大学 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宝鸡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经济管理 农业科学 更多>>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海红果黄酮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海红果黄酮粗提液的静态吸附和解吸试验,从10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筛选出海红果黄酮纯化的最优树脂,考察了该树脂对海红果黄酮的静态、动态吸附与解吸性能并对吸附与洗脱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KA-9树脂对海红果黄酮有很好的吸附和解吸性能,其最优的动态吸附工艺条件为:上样液pH值为4.0,浓度5.15 mg/mL,上样量为4 BV,流速控制在2 BV/h。最优的解吸工艺条件为:洗脱剂为80%乙醇溶液,洗脱液用量为3 BV,洗脱流速控制在1 BV/h。在此优化条件下,海红果黄酮的吸附率、解析率、收率、纯度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为(79.39±0.13)%,(84.14±0.11)%,(68.20±0.15)%和(28.81±0.06)%(n=5)。 徐玉霞 王华斌关键词:海红果 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陕西省自然灾害的社会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8 2012年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10个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以陕西省的11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进行分析。确定三个主成分作为评价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的指标,计算得出陕西省各地市相应主成分的得分和排名,在此基础上对相应地区的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进行评价。 文彦君关键词:自然灾害 社会易损性 主成分分析法 宝鸡市近54年来人居气候舒适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析近年来宝鸡市人居气候舒适度变化特征。方法收集宝鸡1960-2013年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资料,利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评估研究区的各月份的舒适度等级和舒适度的季节特征。结果 1 2013年为近54a最舒适年份,5-6月,8-9月为全年最舒适月份;2宝鸡冬季冷不舒适程度下降,春季舒适日数增加,夏秋两季舒适程度变化不明显;3舒适度年突变以及春、冬两季突变显著,夏、秋两季存在突变现象,但不明显。结论气候变化对宝鸡人居气候舒适度发展总体是有利的。 何佳 周旗 李建军关键词:MANN-KENDALL法 宝鸡市县域经济时空演变格局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运用组合赋权法,结合Arc GIS软件对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表现为稳定增长;区域内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内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表现出中间高、南北两侧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集聚效应带动了中心区域周边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朱婵婵 文彦君 宋海龙关键词:县域经济 组合赋权法 ARCGIS 关中-天水经济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为正确认识关中-天水经济区气候变化特征,以1960—2014年研究区所辖的七市一区气象站点逐日气温和降水量实测值为基础,综合运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函数、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并结合滑动t检验、Yamamoto分析对其气候变化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关天经济区近55年来,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及降水强度均有上升趋势,年降水量、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是气候变化的转折点,降水量、年平均气温较其它年代增幅明显。降水量存在准6、14、22、32年周期;降水强度存在准6、10、22、27、32年周期,年平均气温存在准28、22年尺度的变化周期。降水要素仅存在弱突变,气温要素呈现相对较强突变。研究区气候整体态势偏向暖湿化趋势发展。 何佳 薛亚永 周旗 雷春苗关键词:气温 降水 气候突变 关中西部地区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评估 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层次分析法,以关中西部的宝鸡市为例,选取11项主要人口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人口总数是影响宝鸡地区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的主要因素;人口结构决定了区域对地震灾害反应的敏感程度;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的应灾恢复能力;人口脆弱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通过对人口脆弱性进行分析评价,可以有效地为关中西部地区开展防震减灾活动提供定量化依据。 宋海龙 万红莲 朱婵婵 张咪 王静 刘东玥关键词:地震灾害 层次分析法 ARCGIS 关中地区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评估 被引量:4 2016年 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研究对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和提高应对灾害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构建关于人口的生理、社会、经济三方面的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各地区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指数,绘制聚类系谱图和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空间分异图,对关中地区各区县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脆弱性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渭河平原地区,脆弱性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区、渭北旱原,整个区域脆弱性总体比较低;人口密度是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综合其他因素共同影响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 杨宏伟 文彦君关键词:地震灾害 熵值法 基于GIS的陕西省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 被引量:23 2018年 在分析陕西省干旱灾害气候背景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基础上,结合灾害学相关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暴露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子系统选取指标,建立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依据陕西省气象、生态和社会经济数据,运用GIS空间数据分析功能将干旱的自然和社会属性统一起来进行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结果表明:(1)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具有自北向南递减趋势,危险性等级最高的是榆林,其次是延安、铜川、宝鸡、咸阳、杨凌区、渭南、西安、商洛、安康和汉中。(2)孕灾环境脆弱性呈自北向南依次递减的分布趋势。脆弱性由强到弱分别是榆林、延安、铜川、宝鸡、西安、渭南、咸阳、杨凌区、商洛、安康和汉中。(3)承灾体暴露性由高到低依次是榆林、关中中部、渭南、咸阳、宝鸡、铜川、商洛、安康和汉中。(4)防灾减灾能力大小依次是榆林、关中地区、延安、汉中、安康、商洛。(5)干旱灾害风险等级自北向南呈逐渐降低趋势。干旱灾害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榆林、延安、铜川、宝鸡、渭南、西安、咸阳、杨凌区、商洛、安康和汉中。 徐玉霞 许小明 杨宏伟 张艳关键词:干旱灾害 风险评估 区划 舟曲灾后1年消防官兵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灾后救援人员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1年前参与舟曲泥石流救灾的某地消防官兵350人,用创伤后应激症状问卷(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PCL)、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short scale,EPQ-R)、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social support scale,PSSS)评估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结果PCL总分高于分界值(50分)的有11人,占总人数的3.2%,提示可能有PTSD。服役年限<2年组(n=162)、救灾次数<50次组(n=143)的PCL总分及其闯入性症状、回避症状、高警觉状态分量表分均较高(P<0.05或者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Neuroticism,N)量表得分、社会支持PSSS总分、服役年限、救灾次数、外向-内向(Extraversion,E)量表得分、精神质(Psychoticism,P)量表得分别进入回归方程,可以解释创伤后应激症状总分总变异量的58.6%。结论在执行救灾任务1年后,救灾官兵创伤后应激症状阳性率较低;服役年限较短、救灾次数较少、领悟支持较少和神经质人格的官兵应是心理服务关注的重点对象。 周喜华关键词:社会支持 人格 过去2000年来陕西地区冰雹灾害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2017年 通过对过去2000年陕西地区冰雹灾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利用Arc GIS、Matlab等软件,从不同阶段、不同季节和不同影响程度等方面统计分析了冰雹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冰雹灾害对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元0—2014年以来陕西地区共发生1296次冰雹灾害事件,平均每1.55年发生1次,在冰雹灾害发生的等级中初等雹灾、中等雹灾和特等雹灾各发生315次、867次和114次,分别占雹灾发生次数的24.3%、66.9%和8.8%,以中等雹灾为主;依据器测观测工具的转变和发展,将历史时期陕西地区冰雹灾害在时间尺度上划分为3个阶段,即公元0—1911年、1912—1980年和1981—2014年期间冰雹灾害分别发生了375次、418次和503次,整体上呈现前期少、后期多的年代际变化特点;陕西地区的冰雹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且年内变化具有显著的月份差异,各阶段在季节和月份上的变化特征与过去2000年以来冰雹灾害发生规律相对应;冰雹灾害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11年和16年左右2个振荡周期,与太阳活动周期密切相关;冰雹灾害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北多南少的空间变化特征;不同季节、不同影响程度下,冰雹灾害对陕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集中分布在关中平原及其以北地区。20世纪以来,区域人类活动方式及活动强度发生了变化,区内人口、社会经济及农业生产的集中化加剧了局部地区农业的受灾程度。 万红莲 宋海龙 朱婵婵 张咪关键词:历史时期 冰雹灾害 ARC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