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354)
-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 相关作者:万荣荣吕文杨桂山董雅文胡海波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太湖流域西部丘陵茶园修剪前后蒸散速率的比较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为了评估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之一——茶园的生态系统水量调节能力,探究茶园修剪前后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过程中的蒸散过程,在太湖流域西部丘陵地区西渚镇盛道茶场,选择3年和9年2种不同植茶年龄的茶园,通过静态箱/红外气体分析仪监测茶园水汽浓度,比较分析茶株修剪前、后茶园蒸散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园修剪前后与未经修剪茶园蒸散速率日变化趋势一致,蒸散速率呈以12:00为峰值的单峰曲线,但茶株修剪后蒸散速率大幅下降,3年茶园蒸散速率日均值下降幅度(36.73%)小于9年茶园(48.32%),植茶年龄的增加会加大修剪后蒸散速率的下降幅度;茶园修剪前后日均气温相近、土壤含水量较高,两者均不是茶园修剪后蒸散速率大幅下降的限制因子,而茶株被剪掉的枝、叶覆盖在茶株间,增加了株间土壤的荫蔽,降低了土壤的蒸发作用,并且茶株高度的降低,可能导致界面层导度减小,减少了水分从茶株向大气的传输,从而降低蒸散作用。
- 吕文杨桂山万荣荣李万里
- 关键词:茶园红外气体分析仪
- 太湖流域近25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耗水时空格局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为了评估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水量调节能力的影响,从生态水文的新角度来管理流域水资源,本文借助遥感、野外监测等方法获取地表基本参数,基于GIS技术与方法,以网格为基本单元,计算流域生态耗水量,评估太湖流域近25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耗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25年的年总耗水量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的浙西区、环太湖的北缘以及湖西区林木分布区,耗水量及其截留量、蒸散量等分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度一致,耗水量较大值区域对应着植被覆盖度较高区域;(2)太湖流域1985~2000年以及2000~2010年耗水量显著减少的区域明显多于流域耗水量增多的区域,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浦东浦西区、苏锡常区和杭嘉湖区三大区域的建设用地的周围,多受建设用地扩张侵占了耕地的影响;(3)1985、2000、2010年年耗水量分别为1068.8、1041.5、960.2 mm,1985~2000年间的减小幅度(2.53%)明显小于2000~2010年间的幅度(7.78%),与太湖流域的近25年耕地面积1985~2000年减少程度(3.99%)和2000~2010年减少程度(11.09%)保持一致。
- 吕文杨桂山万荣荣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太湖流域
- 生态用地的环境功能及空间整合--以南京市为例被引量:13
- 2011年
- 研究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地区的生态用地不仅要关注环境污染与生境退化的影响,而且还应重视生态用地对区域环境质量的调节与改善效应。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生态用地保护对维护其"山水林城"的环境特色具有重要意义。采用TM卫星遥感影像解译与空间分析等方法,得出全市生态用地占土地面积的15%,按功能的适宜性与相近性,归并划分出水源涵养、河湖湿地、风景名胜和地质遗迹4个类型区,且前两个类型具有较强的空间优势;选取表征环境功能重要性的12个指标,评价得到极重要区占全市生态用地19%,较重要区占56%,重要区占25%;综合考虑生态用地对城市化与工业化空间发展的环境调控作用与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协调,构建包含11个环境源强的4个生态环境调控组团,提出了禁止、限制各类活动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
- 张磊万荣荣胡海波董雅文
- 关键词:环境功能
- “生态水文学”学科发展和研究方法概述被引量:3
- 2012年
- 生态水文学作为解决现代水问题的新方式,源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思考方式———"生态工程",以"生态水文"为主题的论文、专著、会议成蓬勃发展之势。目前研究方法概述有:①国内外多种相关监测计划的建立以及各种估算方法相结合;②流域对比、传统的宏观和基于集对原理的微观相关分析揭示机理;③多种生态水文模型与遥感技术相结合模拟生态水文过程。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归纳如下:①亟待生态水文学解释与水分驱动生态系统演化相关的重大问题;②寻找生态恢复的合适尺度,通过模型尽可能描述水量平衡及水文过程;③亟待开展极端事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④加强古生态学研究,在长时间序列中识别长期生态水文演变。
- 吕文杨桂山万荣荣
- 关键词:生态水文学
- 不同植茶年龄茶园蒸散速率的日变化——以宜兴市为例被引量:3
- 2012年
- 以宜兴市盛道茶场3、9和20a3个不同植茶年龄的茶园为研究对象,基于静态箱/红外气体分析仪法,辅以植被生态监测和土壤湿度监测,研究茶园清明采茶前蒸散速率日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3个不同植茶年龄的茶园日蒸散速率变化趋势一致,呈以12∶00~15∶00蒸散速率为峰值的单峰曲线;(2)虽然3a茶园叶面积指数(LAI)最低,但最大平均日蒸散速率、一日内蒸散速率的极值、6∶00~18∶00最大总蒸散量、一日内不同时段的蒸散速率最大变化幅度均出现在3a茶园;(3)茶园日蒸散速率与气温的日变化趋势相似,且两者存在极显著相关性(R2=0.81**),在湿润条件下与土壤含水率日变化相关性不明显,但两者呈相反的变化趋势。
- 吕文杨桂山万荣荣
- 太湖流域春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蒸散速率的比较被引量:1
- 2013年
- 运用静态箱/红外气体分析仪法(static chamber/IRGA),研究了太湖流域茶园、油菜地、小麦地和撂荒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春季蒸散速率的变化特征,分别对3—5月不同生育期以及6:00—15:00不同时段4种土地利用类型蒸散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春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蒸散速率总体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茶园修剪后蒸散速率大幅下降(36.73%),油菜地在始花期亦突现一峰值〔2.14mmol/(m2·s)〕;4种土地利用类型蒸散速率的日变化呈以12:00—15:00为峰值的单峰曲线,但茶园修剪后蒸散速率的日变化平缓,油菜地和小麦地蒸散速率的日变化幅逐渐增大。4种土地利用类型3—5月蒸散速率日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茶园〔2.24mmol/(m2·s)〕>油菜地〔1.48mmol/(m2·s)〕>小麦地〔1.28mmol/(m2·s)〕>撂荒地〔1.16mmol/(m2·s)〕;3月下旬12:00—15:00,以及4月中旬9:00—15:00为茶园蒸散速率极显著高于油菜地、小麦地和撂荒地的关键时期,差异最大。
- 吕文杨桂山万荣荣朱青
-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蒸散特征太湖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