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412403)

作品数:43 被引量:616H指数:16
相关作者:丁平兴孔亚珍周云轩沈焕庭何青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18篇水利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长江口
  • 9篇泥沙
  • 6篇悬沙
  • 5篇絮凝
  • 4篇近海
  • 4篇长江
  • 3篇絮凝体
  • 3篇悬浮泥沙
  • 3篇数据库
  • 3篇细颗粒泥沙
  • 3篇近海域
  • 3篇海岸
  • 3篇海域
  • 3篇浮泥
  • 3篇GIS
  • 2篇虚拟GIS
  • 2篇虚拟环境
  • 2篇虚拟现实
  • 2篇悬浮泥沙浓度
  • 2篇悬沙浓度

机构

  • 41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吉林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南京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交通部科学研...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0篇丁平兴
  • 8篇周云轩
  • 8篇孔亚珍
  • 6篇沈焕庭
  • 6篇何青
  • 5篇贺松林
  • 5篇茅志昌
  • 5篇陈庆强
  • 4篇付哲
  • 4篇高抒
  • 4篇刘殿伟
  • 4篇李占海
  • 4篇郭建强
  • 4篇王元叶
  • 4篇胡克林
  • 4篇程江
  • 3篇孟翊
  • 3篇沈芳
  • 3篇刘红
  • 3篇朱首贤

传媒

  • 9篇泥沙研究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海洋学报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海洋工程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力发电
  • 1篇人民长江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测绘学院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 1篇China ...

年份

  • 2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10篇2005
  • 6篇200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河口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粒径的谱分析被引量:14
2005年
2003年6月利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在不扰动的情况下,获取了长江口徐六泾处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的现场粒径系列资料,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了絮凝体粒径在大小潮、表底层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长江口徐六泾处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粒径存在着明显的变化周期:大潮表层存在7.86h,3.93h和2.95h的变化周期;小潮表层存在8.38h和3.14h的变化周期;大潮底层存在3.33h和1.19h的变化周期。研究认为长江口涨落潮的周期性变化对徐六泾的絮凝体粒径有影响。涨落潮的周期性变化导致流速的周期性变化,流速的周期性变化引起水流紊动剪切力的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变化的水流紊动剪切力作用于絮凝体,从而导致絮凝体粒径的变化周期和涨落潮流历时的周期相近。
程江何青王元叶刘红夏小明
关键词:细颗粒泥沙絮凝体谱分析水流紊动激光粒度仪长江口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洪季悬沙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基于近几年大量的实测资料,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洪季期间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悬沙浓度空间上以杭州湾测点最高,其次是长江口内、长江口外,舟山海域最低;悬沙平面分布总体态势为近岸高而外海低;长江口纵向上自口内经口门向口外悬沙浓度大致呈"低-高-低"分布,沿杭州湾测点则由西向东逐渐降低;横向比较长江口外海滨四个测点发现其悬沙浓度自北向南顺次升高;悬沙浓度一般由表及底逐渐增大,但在不同水域其主要呈现的垂线结构类型则有所不同.时间上由于潮流的大小潮和潮周期变化,悬沙浓度还存在大小潮和涨落潮周期变化.另外,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悬沙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何超丁平兴孔亚珍
关键词:悬沙浓度长江口邻近海域
Numerical Study of Wave Diffraction Effect Introduced in the SWAN Model被引量:6
2007年
New version of SWAN model includes the wave diffraction effect which is the main improvement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versions. Experimental data collected in the wave basin of the University of Delaware were used to test its performance. Wave heights were compared in the four cases (with different wave energies and directional spreading spectra). The results agreed well with the measurements, especially for the broad directional spectra cases. The effect of wave diffraction was analyzed by switching on/off the corresponding tenn. By introducing the diffraction term, the distributions of wave height and wave direction were smoothed, especially obvious for the narrow spectrum cases. Compared with the calculations without diffraction, the model with diffraction effect gave better results.
胡克林丁平兴
关键词:TEST
滩涂沉积物中叶绿素a浓度与沉积特性的关系被引量:12
2007年
2005年4,5,10和12月在崇明东滩中潮带光泥滩(藻类盐渍带)内靠近海三棱藨草(Scripus mariqueter)带选择一区域,沿高程方向选取3个断面,每个断面选取了3个样点,进行了表层沉积物叶绿素a的浓度和粒径组成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a的浓度4,5月份较高,分别为(5.997±0.803)μg.g-1和(2.356±0.298)μg.g-1,12月份最低,为(0.571±0.091)μg.g-1;表层沉积物中细颗粒物质(<50μm)含量从4月到12月也有减少的趋势,春季4月份最高,为(91.0±5.44)%,冬季12月份最低,为(59.8±11.95)%.对4个月份样品的叶绿素a浓度与细颗粒物质含量进行相关关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它们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r=0.693,P=0.012),表明细颗粒物质的含量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此外,由于光的限制,沉积物中叶绿素a的浓度主要分布在表层1cm内,且海三棱藨草与光滩过渡带中光滩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a的浓度远大于同高程的海三棱藨草内.
李万会丁平兴
关键词:叶绿素A沉积物
长江口南支新浏河沙的演变过程被引量:6
2009年
根据长江口南支下段新浏河沙、新浏河沙包、宝山南、北水道的形成发育过程分析,落潮流北偏,河道放宽率较大、沉积物抗冲性差以及丰富的物质来源是形成浏河口外主槽内浅滩沙洲的主要原因。在落潮流控制下,新浏河沙、新浏河沙包以125°方向朝下游移动。自2004年以来,新浏河沙包北冲南淤趋势加剧,增加了南、北港分流口河段的不稳定性,为确保宝山南、北水道10m以上水深,对新浏河沙包实施动态治理。
茅志昌郭建强
关键词:长江口河床演变
基于特征的面向对象虚拟GIS数据模型分析及其数据库实现被引量:5
2006年
从设计虚拟G IS数据模型应考虑的问题出发,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特征的面向对象虚拟G IS数据模型构建思路,并详细分析了其对象的结构;最后介绍基于该数据模型的数据库构建过程和步骤,为后续原型系统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付哲周云轩刘殿伟
关键词:虚拟GIS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金塘水道的悬沙输运和再悬浮作用特征被引量:18
2006年
根据1986年秋季和1987年春季金塘水道内十个站点的大、中、小潮的流速和悬沙浓度的同步观测资料,利用悬沙质量守恒原理,分析了金塘水道的悬沙输运和再悬浮作用特征。水道与外海的悬沙交换、水道内悬沙与底质的泥沙交换分别使水道内的悬沙质量平均每小时发生2%.10%和7%~14%的变化,前者小于后者。水道与外海进行悬沙交换时,水道向外海输出悬沙,大潮周日输出的悬沙质量比小潮大2个数量级。在悬沙与底质的泥沙交换过程中,大潮和中潮以再悬浮作用为主,小潮以沉降作用为主,在一个大小潮周期中,再悬浮作用强于沉降作用,水道底床发生侵蚀。再悬浮通量与流速、(τ—τCГ)/τCГ具有一定的正线性关系(τ为底部切应力,τCГ为临界再悬浮切应力)。再悬浮系数处于10—kg·m^-2s^-1量级,与(τ—τCГ)/τCГ不具有明显关系,底质沉积特征是影响再悬浮作用和再悬浮系数的重要因素。
李占海高抒沈焕庭
关键词:悬沙输运再悬浮沉降
河口悬沙粒径对遥感反射率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验观测被引量:11
2009年
为了尽可能减少野外测量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设计了一个基于实验水桶稳定观测平台及可控制条件下的光谱辐射测量实验.采用典型高浊度河口—长江口和黄河口的泥沙颗粒物作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了悬浮物粒径与后向散射系数、遥感反射率的定量关系,实验观测了悬浮颗粒物粒径对遥感反射率的响应变化.实验结果可为河口二类水遥感建模及粒径在遥感模型中的参数化表达提供参考依据.
沈芳周云轩李九发刘小丽
关键词:遥感反射率河口海岸悬浮泥沙颗粒粒径
虚拟现实和G IS系统集成方法分析被引量:16
2005年
从三个角度论述虚拟现实(V irtua l R ea lity,VR)和地理信息系统(G IS)集成的必要性,通过对集成方法的归纳,提出4种集成方式,并详细介绍了各自的结构体系和具体特征。在此基础上划分了VR与G IS系统集成的4个阶段,分析当前系统集成现状,指出其发展趋势。同时探讨了VR和G IS系统集成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包括数据、虚拟景观技术、VRG IS网络化等,给出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和具体途径。
付哲周云轩刘殿伟董月娥
关键词:VRGISVRGIS虚拟环境
二维均匀流悬沙垂向扩散系数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波流泥沙实验水槽,进行二维均匀流输沙实验,研究悬沙浓度垂向分布、悬沙扩散系数及其垂向分布.结果表明.悬沙浓度沿垂线分布与Rouse公式吻合良好;悬沙垂向扩散系数与水流紊动垂向扩散系数成正比;悬沙垂向扩散系数的垂向分布可用抛物线描述,其最大值与水动力和泥沙条件紧密相关.
朱传芳孔亚珍丁平兴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