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ZC219)
-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 相关作者:杨镛万嘉杨国凯马振桓陆平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多种微创技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多种微创技术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8例(88条肢体)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取栓组)和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多种微创技术(联合组)患者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足趾血氧饱和度(SO2)及足部皮温的改变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死亡率、截肢率及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取栓组和联合组患者术后的ABI、足趾SO2及足部皮温与同组术前比较均升高(P<0.05);2组患者术前ABI、足趾SO2及足部皮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患者的ABI、足趾SO2、足部皮温及其改变值较取栓组均升高(P<0.05)。术后取栓组患者的死亡率、截肢率、肌病肾病代谢性综合征(MNMS)发生率、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及一过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13.04%(6/46)、17.39%(8/46)、26.09%(12/46)、26.09%(12/46)及13.04%(6/46),联合组分别为4.76%(2/42)、7.14%(3/42)、14.29%(6/42)、9.52%(4/42)及9.52%(4/42),取栓组各指标均较高(P<0.05)。结论 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多种微创技术具有手术微创性、治疗有效性等特点,可作为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之一。
- 李国剑杨镛杨国凯万嘉马振桓陆平杜玲娟
- 关键词:FOGARTY导管取栓术微创手术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手术
- 半乳糖凝集素-3对干细胞源性Tip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对干细胞源性Tip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并将其定向诱导为Tip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终质量浓度的Galectin-3(0、0.1、1.0、2.5、5.0、10.0mg/L)培养24h。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Galectin-3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源性Tip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6组不同浓度Galectin-3作用于Tip血管内皮细胞后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0.103±0.068、0.122±0.027、0.139±0.023、0.289±0.042、0.912±0.146、1.188±0.337)。Galeetin-3为5.0mg/L及10.0mg/L浓度组的A值分别为明显高于0、0.1、1.0及2.5mg/L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mg/L浓度组A值明显高于5.0mg/L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lectin-3可促进体外培养干细胞源性Tip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
- 李珊姗杨镛杨国凯万嘉马振桓李国剑陆平杨光
- 关键词: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半乳糖凝集素-3增殖
- 分娩方式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分析分娩方式与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8例产后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6年7月至2012年4月期间住院分娩总数15 897例,其中剖宫产10 097例(63.52%),发生下肢DVT 41例(0.41%);顺产5 800例(36.48%),发生下肢DVT 7例(0.12%)。剖宫产后下肢DVT发生率明显高于顺产(χ2=9.94,P<0.005)。每年的剖宫产例数和下肢DVT发生情况之间呈正相关(rs=0.87,P<0.05),即剖宫产率越高,下肢DVT发生率越高。48例下肢DVT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43例仅药物治疗,2例手术和药物结合治疗,3例采用气压梯度结合抗凝治疗,5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合药物治疗。结论剖宫产妇女下肢DVT的发生率较顺产者高,溶栓及抗凝疗法是治疗下肢DVT的有效方法,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及产后尽早下床活动可减少DVT发生。
- 杜玲娟杨镛杨国凯万嘉谢海亮
- 关键词: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TAO患者(62条患肢)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采用主观指标包括患肢疼痛、冷感以及客观指标包括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足部溃疡变化、皮温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例患者(4条患肢)移植后3周因小腿中段以下出现坏死导致低位截肢;46例保肢患者(58条患肢),移植后1个月,小腿疼痛及冷感觉均消失,足部疼痛和冷感评分均优于移植前(P<0.05)。移植后3个月,10例(10条患肢)溃疡全部愈合;46例保肢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由(80.38±45.53)m增加到(330.56±142.31)m,下肢皮温由(26.50±0.46)℃增加到(31.49±0.45)℃,ABI由0.41±0.02增加到0.71±0.05,移植后以上三项指标均明显优于移植前(P<0.05)。移植后6个月,46例保肢患者58条患肢动脉造影,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所有患者经实验室或CT检测,均未发现恶性肿瘤、视网膜增生、动脉瘤等并发症。40例患者移植后随访9~36个月(平均22.5个月)症状改善后无加重;6例患者6个月后因下肢疼痛加重,疼痛评分为4分,并伴有足趾溃疡,再次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再次移植后18个月,患者仅有下肢乏力,疼痛改善,疼痛评分为1分,足趾溃疡愈合,无间歇性跛行。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AO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差无法进行搭桥的患者,可使一部分患者免除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改善生活质量。
- 李国剑杨镛杨国凯万嘉马振桓陆平
- 关键词:自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下肢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