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9JCYBJC13700)

作品数:1 被引量:9H指数:1
相关作者:高秀梅张伯礼苏艳芳吴振海杨凤英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学成
  • 1篇三萜
  • 1篇蓼属
  • 1篇化学成分
  • 1篇化学成分研究

机构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1篇王怀松
  • 1篇杨凤英
  • 1篇吴振海
  • 1篇苏艳芳
  • 1篇张伯礼
  • 1篇高秀梅

传媒

  • 1篇中草药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红三七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研究民间药红三七(支柱蓼Polygonumsuffultum的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谱数据及与对照品共薄层色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红三七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3β-羟基-新何帕-13(18)-烯(1)、3β-乙酰氧基-新何帕-13(18)-烯(2)、3β-乙酰氧基-何帕-17(21)-烯(3)、没食子酸(4)、谷甾醇(5)、胡萝卜苷(6)、木栓酮(7)、绿原酸正丁酯(8)、杨梅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9)、绿原酸(10)和4-O-咖啡酰基奎宁酸(11)。结论除化合物4外,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三七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8、9、11系首次从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为新天然产物。
杨凤英苏艳芳王怀松吴振海高秀梅张伯礼
关键词:蓼属三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