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2GWZX0801)

作品数:11 被引量:74H指数:6
相关作者:陈敏陈洪友张曦屠丽红张雯霞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耐药
  • 3篇电泳
  • 3篇毒力
  • 3篇毒力基因
  • 3篇脉冲场
  • 3篇脉冲场凝胶电...
  • 3篇耐药性
  • 2篇志贺菌
  • 2篇霍乱
  • 2篇霍乱弧菌
  • 2篇分子
  • 2篇分子分型
  • 2篇病毒
  • 1篇毒素
  • 1篇多位点序列分...
  • 1篇血清型
  • 1篇药性分析
  • 1篇志贺菌属
  • 1篇葡萄球菌
  • 1篇球菌

机构

  • 10篇上海市疾病预...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东华大学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上海市黄浦区...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作者

  • 7篇陈敏
  • 6篇屠丽红
  • 6篇张曦
  • 6篇陈洪友
  • 2篇宋元君
  • 2篇滕峥
  • 2篇张珏
  • 2篇张雯霞
  • 1篇朱兆奎
  • 1篇孙晓冬
  • 1篇盛跃颖
  • 1篇王静
  • 1篇储维
  • 1篇张泓
  • 1篇陈炯
  • 1篇俞雪莲
  • 1篇李智
  • 1篇顾其芳
  • 1篇张红芝
  • 1篇赵百慧

传媒

  • 3篇微生物与感染
  • 2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地区生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生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产肠毒素特性及细菌耐药性。【方法】采集上海地区4家奶牛场共计306份生牛乳,按照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毒素测定,并对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定量测定最低抑菌药物浓度(MIC)。【结果】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检出率为10.5%;其中17株产肠毒素阳性,阳性率为53.1%;对上述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进行12种抗生素的耐药检测,其中耐药最严重的是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达78.1%、65.6%、53.1%、21.9%,并表现出多种耐药谱。【结论】上海地区生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及其肠毒素产毒能力较强,耐药情况严重,这与奶牛养殖过程中抗生素暴露有关,建议上海地区奶牛场扩大对奶牛乳腺炎治疗的药物筛选范围,根据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顾其芳张红芝陈炯朱颖莹鲁珺琰刘诚潘淼陈敏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耐药性
2005-2014年上海市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子特征和耐药性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分析2005-2014年上海市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子特征和耐药性。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86株O139群霍乱弧菌的霍乱毒素基因(ctx A)、溶血素基因(hly A)、毒素协调菌毛基因(tcp A)、调控蛋白基因(toxR)和编码霍乱毒素基因的CTXφ基因组基因(zot、ace)。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进行分子分型。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进行11种抗菌药物(头孢曲松、强力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四环素、氯霉素、萘啶酸、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敏感试验。结果患者来源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93.2%(41/44)为产毒株,水产来源菌株58.3%(21/36)为产毒株,6株水体来源菌株均为非产毒株。PFGE分析将O139群霍乱弧菌分为35个型别。MLST分析将O139群霍乱弧菌分为9个ST型,其中流行菌型为ST 69型,非产毒株以ST 162型为主。86株O139群霍乱弧菌经药物敏感试验分析显示O139群霍乱弧菌产毒株的耐药情况比非产毒株严重。O139群霍乱弧菌产毒株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萘啶酸、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O139群霍乱弧菌非产毒株对萘啶酸耐药严重。结论上海市患者和水产来源O139群霍乱弧菌构成以产毒株为主。PFGE分型提示水产为霍乱疫情的主要传染源。O139群霍乱弧菌产毒株高度克隆化,流行菌型为ST 69型,耐药情况严重。
屠丽红张曦陈洪友宋元君陈敏
关键词:霍乱弧菌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多位点序列分型耐药性
上海地区副溶血性弧菌大流行菌株血清型及分子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大流行副溶血性弧菌(VP)大流行菌株血清型分布及分子特征。方法对2010—2012年分离自腹泻患者和食品中的VP菌株进行血清分型,以GS-PCR辨别大流行株,以PCR检测菌株的毒力基因tdh、trh和大流行株分子标识f237噬菌体orf8基因,以PFGE分型来分析菌株间的遗传关系。结果 1 136株VP可分为52个血清型(群),其中64.5%的菌株GS-PCR阳性,判定为大流行菌株,其血清型有11种,主要集中于O3∶K6(76.8%)、O4∶K68(9.4%)、O1∶K25(6.8%)、O1∶K36(4.5%)4种血清型。相对于非流行菌株,O10∶K60、O3∶K3、O1∶K33三种血清型的菌株其PFGE图谱与已报道的大流行株更为接近,为新检测到的大流行血清型变种。大流行产毒株中仅能检测到tdh基因,未检测到trh基因,94.3%的大流行菌株携带噬菌体f237的orf8基因,但有5.7%的大流行株orf8基因缺失。相同血清型的大流行菌株其PFGE图谱存在差异,且orf8基因的携带与否不能以PFGE进行区分。结论上海地区VP大流行菌株血清型相对集中,且不断有新的血清型变种出现。从PFGE图谱的差异和orf8基因的携带与否上来看,大流行菌株仍在演变。
陈洪友盛跃颖宋元君屠丽红张曦陈敏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流行株血清型TDHTRH
上海市2014年腹泻患者弯曲菌分离、毒力基因检测及分子分型结果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2014年腹泻患者中弯曲菌感染现状,并分析弯曲菌的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采用膜过滤法对2014年上海市2 235例腹泻患者肛拭标本进行弯曲菌检测,并用常规生化试验和PCR方法鉴定分离菌株。采用PCR检测弯曲菌分离株的6种毒力相关基因,包括鞭毛蛋白基因fla A,细胞溶涨毒素cdt基因簇cdt A、cdt B、cdt C,p Vir质粒vir B同源性基因vir B11,外膜蛋白基因cad F。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对弯曲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2 235例腹泻患者的肛拭标本中共检出弯曲菌43株,阳性率为1.9%。其中空肠弯曲菌占95.3%(41/43),结肠弯曲菌占4.7%(2/43)。毒力相关基因检测显示,100.0%(43/43)的弯曲菌菌株fla A基因和cad F基因阳性,93.0%(40/43)的弯曲菌菌株cdt A基因和cdt B基因阳性,88.4%(38/43)的弯曲菌菌株cdt C基因阳性,只有7.0%(3/43)的弯曲菌菌株vir B11基因阳性。43株弯曲菌经PFGE分型,共分为6个聚类。[结论]上海市腹泻患者中分离的弯曲菌普遍存在fla A和cad F基因,cdt A、cdt B、cdt C基因携带率高,vir B11携带率略低。弯曲菌分子分型呈多样化和复杂化特征,其引起的腹泻以散发为主。
屠丽红陈洪友陈敏
关键词:弯曲菌毒力基因分子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
喹诺酮类耐药福氏志贺菌的相关耐药基因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2010—2014年上海市各区县医院139株福氏志贺菌的耐药性,探讨福氏志贺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环丙沙星E试验条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采用PCR法检测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拓扑异构酶ⅣC亚单位(parC)基因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同时对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qnrA、qnrB、qnrS和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变异基因aac(6')-Ib-cr进行筛选。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福氏志贺菌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四环素、萘啶酸的耐药率都达到了90%以上,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到了40.3%,同时有30.2%菌株对头孢吡肟产生了耐药。gyrA和parC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98.6%和97.8%。gyrA基因存在Ser83、Asp87和His211 3个位点的突变,parC基因只检测到Ser80 1个位点的突变;共检测到9株qnrS和6株aac(6')-Ib-cr喹诺酮耐药质粒。结论上海地区福氏志贺菌耐药情况严重。QRDR相关基因突变率高,Asp87的突变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起着主导作用,而耐药质粒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张雯霞张珏陈洪友屠丽红陈敏
关键词:志贺菌喹诺酮类
共有序列简并杂合寡核苷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在呼吸道副黏病毒科病毒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共有序列简并杂合寡核苷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CODEHOP PCR)体系和商品化RV12试剂盒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下呼吸道标本中的副黏病毒科病毒进行检测,比较CODEHOP PCR与RV12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和敏感度,观察CODEHOP PCR在临床呼吸道标本中对副黏病毒诊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探讨具备检测已知呼吸道病毒和未知新病毒特点的CODEHOP PCR在呼吸道疾病谱和未知潜在呼吸道病毒诊断中的推广价值。采集2011年上海市儿童医院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下呼吸道标本572份,分别采用2种方法对副黏病毒进行检测。CODEHOP PCR检测出阳性标本113例,阳性率为19.76%;RV12试剂盒检测出阳性标本102例,阳性率17.83%;2种方法检测符合率为85.39%。以10倍倍比稀释呼吸道合胞病毒A(RSVA)感染的细胞收获液,检测结果显示,CODEHOP PCR和RV12试剂盒检测下限分别为10-8和10-6。CODEHOP PCR具备简便、易操作和测序精度高等特点,适合疾病预防系统和临床检验科使用。该方法与一些新兴的高通量快速分子诊断技术结合,可提高检测灵敏度,具有高通量、快速检测和筛查未知新病毒的优势,在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领域值得进一步优化和推广。
赵百慧王春沈佳仁俞雪莲高烨滕峥朱兆奎储维宋黎黎张泓张曦
对人肠道病毒及其感染的再认识被引量:6
2013年
长期以来,由于人肠道病毒种类众多,以隐性感染为主,引起的疾病症状从轻到重、表现多样,病原检测手段有限等原因,人们对人肠道病毒及其感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缺乏全面了解和认识。随着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各国频发人肠道病毒所致手足口病的流行,有必要对其及所致疾病再认识。
滕峥张曦
上海市1962--2011年霍乱弧菌表型特征及分子分型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1962--2011年上海市霍乱弧菌的表型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222株霍乱弧菌进行11种抗菌药物(头孢曲松、强力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四环素、氯霉素、萘啶酸、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敏感试验。以PCR检测霍乱毒素基因(ctxA)、小带联结毒素基因(zot)、辅助霍乱肠毒素基因(ace)、溶血素基因(hZya)、毒素协调菌毛基因(tcpA)、外膜蛋白基因(ompU)和调控蛋白基因(toxR)。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用BioNumefics软件分析电泳图谱。结果222株霍乱弧菌经药物敏感试验分析显示,1962—1996年的菌株对多种药物敏感,2005--2011年的菌株对多种药物耐药。0139群耐药率明显高于01群,0139群产毒株的耐药率比非产毒株高。毒力基因分析显示,1962—1996年霍乱患者来源菌株多为01群产毒株,2005--2011年患者来源菌株多为0139群产毒株,水体来源菌株未检出ctxA基因,01群水产来源菌株以hlya+toxR+ompU+为主,占25.6%(11/43),0139群水产来源菌株以hlya+toxR+ompU+ctxA+ace+zot+tcpa+为主,占76.1%(16/21)。PFGE分析将222株菌分为121个PFGE型,0139群分为3个聚类,01群分为5个聚类。结论上海市霍乱弧菌随着时间推移表型及分子特征均发生了很大变化,耐药情况加重。
屠丽红陈敏李伟张曦陈洪友王文静
关键词:霍乱弧菌表型分子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
2010-2014年上海地区志贺菌耐药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2010-2014年上海市382株志贺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检测139株福氏志贺菌和243株宋内志贺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同时对志贺菌的五种毒力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检测。结果菌株对萘啶酸、链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达到了97.4%、96.1%、84.8%、77.7%和77.2%,多重耐药情况严重。福氏志贺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氯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宋内志贺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382株志贺菌全部携带ipa H基因,其中63.3%的福氏志贺菌同时携带ipa H、ial、sen、set1A和set1B这5种毒力基因,50.6%的宋内志贺菌同时携带ipa H、ial和sen这3种毒力基因。结论上海地区志贺菌的耐药情况严重,且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抗药性差别较大;福氏志贺菌毒力基因携带率高,毒力强,应注意防范。
张雯霞张珏陈洪友屠丽红陈敏
关键词:志贺菌属耐药性毒力
2012—2014年上海市麻疹病毒学监测情况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2012—2014年上海市麻疹病毒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上海市麻疹病毒流行株核蛋白(nucleoprotein,NP)的基因特征,探索上海市不同传播链麻疹病毒的流行情况。用Vero/Slam细胞对采集的疑似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的麻疹毒株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NP羧基端450个核苷酸,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2012—2014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收到2 562份疑似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分离到710株麻疹病毒流行株,病毒分离阳性率为27.71%。分离到的麻疹病毒流行株中1株为D8基因型,8株为B3基因型,其余均为H1a基因亚型。所有H1a基因亚型分离株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参考株(GenBank No.AF04521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0%-98.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2.7%-98.0%。D8基因型分离株(SH12-239)与WHO参考株(GenBank No.AF280803)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6%。所有B3基因型分离株与WHO参考株(GenBank No.L46753)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7%-96.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3%。结果提示,2012—2014年上海市麻疹病毒流行株以H1a基因亚型为绝对优势亚型。上海市麻疹监测系统首次监测到D8基因型和B3基因型麻疹病毒在中国内地的存在。
李崇山孙晓冬唐伟王慧玲李智王静汤素文杨玉颖张燕张曦袁政安许文波
关键词: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