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1686)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潘仕荣易武郑欢玲陶军贾磊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聚氨酯
  • 2篇人工血管
  • 2篇活性
  • 1篇动脉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黏附
  • 1篇顺应性
  • 1篇酸酯
  • 1篇碳酸
  • 1篇碳酸酯
  • 1篇凝血酶活性
  • 1篇偶联
  • 1篇细胞
  • 1篇纤溶
  • 1篇纤溶活性
  • 1篇小口径人工血...
  • 1篇内膜
  • 1篇内皮
  • 1篇内皮细胞
  • 1篇颈动脉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易武
  • 4篇潘仕荣
  • 3篇郑欢玲
  • 2篇陶军
  • 1篇邱鹏新
  • 1篇黄宝鑫
  • 1篇冯敏
  • 1篇姚尖平
  • 1篇戴刚
  • 1篇殷胜利
  • 1篇颜光美
  • 1篇贾磊

传媒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重组蛇毒纤溶因子rF Ⅱ偶联到聚氨酯表面及其纤溶活性评价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通过聚氨酯表面偶联重组蛇毒纤溶因子rF Ⅱ来提高其纤溶活性。方法:在聚氨酯(PU)表面上涂覆含羧基硬段的聚氨酯溶液(PU1)制备羧基化表面聚氨酯(CPU),并用次甲基蓝吸附法测定表面羧基含量;在CPU表面上用EDC接枝双端氨基聚乙二醇(PEG),并用滴定法测定该表面的PEG接枝量;在CPU-PEG表面用EDC偶联重组蛇毒纤溶因子(rF Ⅱ),并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该表面的rF Ⅱ偶联量,最后用试管定量法评价样品的纤溶活性。结果:CPU表面羧基含量为6.9μmol/cm2,CPU-PEG2k和CPU-PEG4k表面PEG含量分别为0.162和0.180μmol/cm2,CPU-PEG2k-125-ⅠrF Ⅱ和CPU-PEG4k1-25-ⅠrF Ⅱ表面rF Ⅱ含量分别为13.6和38.9ng/cm2,与对照样品相比都有很大的提高。纤溶活性评价表明,所有偶联rF Ⅱ样品的纤溶活性都有提高,抗血栓性能得到有效改善。结论:具有PEG间隔臂偶联rF Ⅱ的样品其纤溶活性比没有PEG间隔臂的样品更优,采用PEG4k间隔臂偶联rF Ⅱ样品的纤溶活性为最高。
潘仕荣冯敏易武邱鹏新颜光美
关键词:聚氨酯偶联聚乙二醇纤溶活性
小径微孔聚氨酯人工血管的顺应性被引量:8
2006年
由激光测微器、压力传感器、A/D卡、微电脑和循环回路等组成的装置测定了小径人工血管的径向顺应性,由微注射器、压力传感器等组成的装置测定了体积顺应性,轴向顺应性由体积顺应性和径向顺应性计算出。体积顺应性,径向顺应性和轴向顺应性都随血管材料弹性的增大、盐/胶比的增加(孔隙率)和浸渍层数(血管壁厚度)的减小而增大。PU血管的外周模量与径向模量分别由径向顺应性。轴向顺应性计算,外周模量与径向模量之比值接近1,即两模量大小与变形方向无关。外周模量与径向模量随血管材料弹性和盐/胶比增加而变小。但管壁厚度对其的影响不大。通过合理选择更具弹性的PU材料(Chro佳,PCU1500次之),最佳盐/胶比例(6:1)以及控制浸渍层数(4~6层),可以制备出顺应性接近天然血管的小径人工血管。
潘仕荣陶军郑欢玲易武
关键词:聚氨酯
重组蛇毒纤溶因子修饰聚氨酯人工血管的犬颈动脉置换实验
2008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重组蛇毒纤溶因子(recombinant fibrinolytic enzyme factorⅡ,rFⅡ)修饰聚氨酯(polyurethane,PU)人工血管的植入效果。方法采用浸渍-沥滤法制备口径4mm PU微孔人工血管,扫描电镜观察血管管壁微孔大小和形态,用rFⅡ修饰人工血管内腔。取20只体重(20±1)kg的雄性杂种犬制作颈动脉2cm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rFⅡ修饰PU组(n=8)、无rFⅡ修饰PU组(n=6)和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lyene,ePTFE)组(n=6),植入相应人工血管以修复缺损。记录术后动物一般情况;计算术后30d和60d的血管通畅率;测量术后60d人工血管内径,并进行组织学检查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制得的PU微孔人工血管内径(3.74±0.06)mm,壁厚0.4~0.6mm,密度0.25g/cm3,孔隙率79.8%,径向动态顺应性为8.57%/100mmHg。人工血管管壁内,微孔分布均匀,呈开孔结构。外层孔径为(140±41)μm,内层孔径为(100±3)μm,外层/内层的厚度比约2∶1,内腔表面孔径为(40±16)μm。术后颈部切口愈合良好,动物均存活,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0d及60d血管通畅率:rFⅡ修饰PU组分别为100%及66.7%,无rFⅡPU组为66.7%及33.3%,ePTFE组为66.7%及0,堵塞的人工血管在吻合处发现血栓。rFⅡ修饰PU组、无rFⅡ修饰PU组及ePTFE组植入前血管内径分别为(3.74±0.06)、(3.74±0.06)、(4.00±0.03)mm;术后60d内径分别为(4.51±0.05)、(4.31±0.24)、(4.43±0.12)mm;3组间植入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FⅡ修饰PU组组织学观察,植入15d有血浆蛋白在内腔表面沉积;30d后有少量细胞黏附;60d后新内膜形成。新内膜厚度随植入时间增加而变厚;植入后60d rFⅡ修饰PU组人工血管近端、中点及远端的新内膜厚度分别为(560±22)、(78±5)、(323±31)μm(P<0.05)。扫描电镜观察,rFⅡ修饰PU组新内膜表面由扁长形细胞组成,其长轴顺着血流方向排列,与正常颈动脉内腔表面形貌相似。结论rFⅡ修饰PU血管内腔可提�
潘仕荣殷胜利姚尖平郑欢玲易武戴刚
关键词:小口径人工血管聚氨酯内皮细胞
聚六亚甲基碳酸酯聚氨酯脲的抗凝血性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评价自合成的聚六亚甲基碳酸酯聚氨酯脲(polyhexymethylenecarbonatepolyurethaneureaPCU)的抗凝血性。【方法】使用动态凝血时间、血小板黏附、微球柱、抗凝血酶活性等试验,将PCU的实验结果与Chronoflex(美国聚氨酯牌号)和玻璃相比较。【结果】动态凝血时间的试验PCU与Chronoflex的凝血速度比玻璃慢,凝血程度比玻璃小。血小板黏附试验和微球柱试验的试验PCU和Chronoflex样品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数目比玻璃少,变形程度比玻璃轻。抗凝血酶活性的试验PCU和Chronoflex样品的白陶土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的测定值均大于玻璃。【结论】PCU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并且抗凝血性能与美国产品Chronoflex很相近。
潘仕荣黄宝鑫贾磊陶军郑欢玲易武
关键词:抗凝血酶活性血小板黏附抗凝血性能聚氨酯脲碳酸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