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11003)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5
相关作者:杨良锋孙韬陈晓雯吕林素卢立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国土资源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3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公众
  • 2篇地质
  • 2篇岩石
  • 2篇摄影测量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学
  • 1篇地貌
  • 1篇地质公园
  • 1篇地质剖面
  • 1篇地质体
  • 1篇电机
  • 1篇多媒体
  • 1篇岩浆
  • 1篇岩浆混合
  • 1篇岩浆混合作用
  • 1篇岩石矿物
  • 1篇岩石矿物学
  • 1篇岩石矿物学特...
  • 1篇岩石学
  • 1篇摄影

机构

  • 7篇中国地质博物...
  • 3篇中国科学院电...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国土资源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术科技(北...
  • 1篇信息技术有限...

作者

  • 7篇杨良锋
  • 3篇孙韬
  • 2篇陈晓雯
  • 2篇蔚东英
  • 2篇卢立伍
  • 2篇吕林素
  • 1篇刘昌明
  • 1篇雷斌
  • 1篇耿竹南
  • 1篇魏海泉
  • 1篇秦大河
  • 1篇陈正全
  • 1篇王民
  • 1篇黄静宁
  • 1篇高芯蕊
  • 1篇曹希平
  • 1篇冯向阳
  • 1篇李宏博
  • 1篇张萌萌
  • 1篇刘丹

传媒

  • 7篇地球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年份

  • 7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及研究趋势探讨
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以及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既能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认知,又为观光旅游、度...
蔚东英冯嫒霞张萌萌
文献传递
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对结晶分异过程和岩浆混合作用的启示被引量:6
2017年
本文对天池火山玄武岩盾,粗面质-碱流质层状锥体以及顶部的粗面质-碱流质碎屑岩类及熔岩的岩石矿物成分做了系统分析,发现在玄武岩类中的主要矿物组合为斜长石、富钙辉石以及富镁橄榄石,而粗面岩-碱流岩类的主要矿物组合为碱性长石、富铁的辉石及橄榄石,并开始出现石英、独居石以及大量的铁钛氧化物,符合结晶分异的演化趋势。同时在玄武岩类及粗面-碱流岩类中均存在不平衡矿物,再结合矿物环带的成分变化、矿物的熔蚀现象及不同特征的岩石条带等,认为天池火山在黑石沟玄武岩、第一、三造锥阶段粗面岩以及千年大喷发的浮岩中均存在岩浆混合作用。根据岩石学及年代学等特征,认为不同时期的玄武质岩浆来自同一地幔源区,经不同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前造锥阶段及造锥阶段的岩石由不同阶段的玄武岩演化而来,全新世的碱流岩类则由造锥阶段粗面岩类演化而来。
陈晓雯魏海泉杨良锋陈正全
关键词:天池火山矿物学结晶分异岩浆混合
Geopark发展动向、全球网络及若干问题探讨被引量:2
2011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为了保护自然遗产特别是地质遗产,于2001年通过了支持各成员国建立Geopark并形成全球网络的建议,这个建议在全球得到积极响应,尤其是欧洲和中国以及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中国是全球建立Geopark最早的国家之一,目前已有182个国家Geopark,其中24个为全球Geopark网络成员,这些Geopark的建立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本文首先介绍了UNESCO全球Geopark网络(GGN)、欧洲Geopark网络(EGN)、国际地理联合会Geopark委员会(IGU-CoG)以及Geopark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接着探讨了Geopark在欧洲语言中的含义,提出中文翻译的局限,并对用词进行了商榷,认为理解为"地学"公园更加全面;最后阐述了地理学家对Geopark发展的贡献,分析了Geopark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地理学家可以发挥其优势的研究领域。
蔚东英刘昌明秦大河王民
关键词:GEOPARK地理学
基于全自动标定技术的环物摄影测量平台精度提升策略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针对传统的环物摄影测量设备精度不高的缺陷,本文在环物摄影测量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全自动标定技术的精度提升策略,并成功应用在自主研制的三维环物影像获取系统中。该策略克服了传统相机标定技术需要人工选点,耗时耗力的缺陷,同时有效的解决了环物摄影测量解算中,相机高精度空间参数定位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在保证实时效率的前提下,提高环物摄影测量设备生产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的精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许斌杨良锋雷斌孙韬王伟曹森茂
基于MIP图像拼接系统的地质剖面数字化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野外地质剖面考察是开展地质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地质考察过程中,为了直观展示地质剖面的细节信息,往往需要拍摄大量的影像。同时,为了提高细节信息的展示程度,这些影像往往分辨率高,但视场角小,所以单一的影像注定无法兼顾的展示地质剖面的整体信息和细节信息。因此基于这种同时展示整体和细节信息的需求前提下,本文在自主研发的Mosaic of Image Program(MIP)图像拼接系统的基础上,对野外拍摄的影像进行了拼接处理,形成地质剖面的长条带全景影像。为了提高拼接处理的精度,本文对高精度的相机检校、畸变校正及MIP的地质剖面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湖南古丈县地质遗迹剖面的实际处理中,完成了300多张高分辨率影像的快速拼接,获得了良好的数据记录和展示效果,拼接影像几何失真小于2像元。本文实现的技术手段在野外地质剖面考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孙韬杨良锋卢立伍王伟徐峰李莹
关键词:地质剖面数字化
国内岩石类展教系统现状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通过对国内地学类专业博物馆的广泛调研,基本查明了国内岩石类展览和教育系统(以下简称"展教系统")的现状,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体现在:(1)岩石类展教系统内容设计过于专业化,较为深奥和枯燥;(2)岩石展教形式"重展示、轻教育",以标本陈列为主,缺乏体验性、趣味性和互动性;(3)缺乏对岩石微观世界、深层次科学内容的挖掘和展示,岩石学在地球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体现不足。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借鉴现代博物馆展教设计理念,结合先进的展教技术手段,对岩石类展教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并成功研制出一套岩石类展教系统(示范)。该系统以中国著名的岩石地质景观为切入点,按照"宏观—手标本—微观"的内容设计主线,采用展教模型、多媒体实时动画生成、触摸屏、显微成像(偏光)、实时三维互动等技术手段,多层面、交互式地展示典型岩石的鉴定特征和相关岩石学知识。该系统的推广应用将对我国地学类博物馆的岩石科普工作起到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是一次重要的创新突破。
李宏博杨良锋吕林素冯向阳刘丹李宇灏
关键词:岩石学
宝石识别展教系统公众展示载体应用创新研究——基于非接触检测与步进电机控制技术的集成系统被引量:4
2017年
本文以宝石识别展教系统为对象,针对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考虑公众体验需求,将宝石识别知识通过现代工业集成技术,引入到具象演示系统的研制中,采用知识体系与展示载体相融合的传播模式,解决技术集成创新应用的问题,再现宝石识别方法的重要步骤和相关现象,最终研究形成了基于非接触检测技术与步进电机控制技术的集成系统,并提交关键技术应用创新研究的具象解决方案,为宝石识别展教系统公众展示载体的应用创新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开发实例。
高芯蕊杨良锋李强吕林素
地貌形成与演变机理展教系统公众展示关键技术示范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专业科技博物馆的迅猛发展和公众对地学知识的渴求对地学类博物馆的展示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地学博物馆的类型、公民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现状以及地质地貌类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方式,结合地质地貌学科内容特点,借鉴科技馆/科技中心公众展示技术对地学博物馆的启示,探索研究"地貌形成与演变机理展教系统"中适用的公众展示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媒体与机电一体化相结合的核心展示技术——多媒体机械数字矩阵集成演示技术,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试制品研制。基于该核心展示技术的地貌形成与演变机理展教系统尊重用户体验,实现了虚拟模拟与实景、机械活动沙盘与数字多媒体相结合,内容易于拓展,成本可控,适宜在地学类博物馆及相关展厅中推广应用。
黄静宁刘欢欢杨良锋
地质标本数字化实践研究新进展、问题与展望被引量:10
2017年
地质标本作为地质历史和地学研究的见证物,是地质生产、研究与教学的核心材料和基础资源,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服务之基,更是博物馆数字化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回顾总结中国地质博物馆十多年的数字化实践,以及横向对比国内外博物馆领域的数字化工作基础上,并结合测绘、光谱等领域的最新进展,进一步明确了数字标本的概念,数字标本的来源不局限于对现有标本的数字化,可超越传统标本尺度空间的限制,直接到标本采集点面向地质体进行无损采集,从而极大地开展标本采集、典藏、研究与科学传播工作。利用环拍-摄影测量法、矩阵拍摄法、拼接拍摄法等方法,对地质体进行大尺度的数字采集、后期加工形成数字地质体,因其具有地质体野外产出的空间关系、纹理特征、质地色泽等视觉特征,等同于在虚拟空间中再现了野外地质体,实现了地质体的数字化典藏,随着数字地质体的量的积累,孤立的地质体连成片,理论上讲可以实现典藏地壳。数字地质体不仅具有对已有地质体的数字化保护意义,而且具有科研、科普价值。自主研制的地质标本三维影像获取系统基本上解决了地质标本三维数字化存在的表面纹理信息清晰度低、高光材质及透明材质效果差、后期人工干预工作繁琐与艰巨这三个关键问题。最后,指出了当前数字标本正经历着由三维到多维的蝉变,综合分析了现代信息提取技术获取蕴藏在实体地质标本中专业信息的可行性,展望了多维数字标本实现的技术手段及其应用前景。
杨良锋孙韬赵宏雷卢立伍王伟曹希平陈晓雯耿竹南
关键词:数字技术摄影测量地质体博物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