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653)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郭述良罗永艾李兰王建军邬亭亭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9篇DC-SIG...
  • 8篇树突
  • 8篇结核
  • 7篇树突状
  • 6篇树突状细胞
  • 6篇结核病
  • 4篇免疫
  • 3篇细胞黏附
  • 3篇分子
  • 3篇RNA干扰
  • 2篇新药
  • 2篇新药问世
  • 2篇受体
  • 2篇黏附分子
  • 2篇细胞成熟
  • 2篇细胞黏附分子
  • 2篇慢病毒
  • 2篇免疫应答
  • 2篇结核病防治

机构

  • 14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市第三人...

作者

  • 14篇郭述良
  • 9篇罗永艾
  • 5篇王建军
  • 5篇李兰
  • 4篇邬亭亭
  • 2篇刘平
  • 2篇张劼
  • 2篇徐璐璐
  • 2篇马素忍

传媒

  • 5篇中华结核和呼...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国际内科学杂...

年份

  • 5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DC-SIGN绿色荧光融合蛋白真核表达与功能鉴定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构建人DC-SIGN绿色荧光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在COS7细胞表面表达鉴定。方法:用RT-PCR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DC-SIGN蛋白基因片段,连接到T载体。测序鉴定后切下相应片段,连接到pEGFP-C1表达载体,重组质粒(命名为:DS-pEGFP-C1)转染COS7细胞,表达DC-SIGN绿色荧光融合蛋白(命名为:DS-EGFP)。荧光定量PCR检测融合基因mRNA拷贝量,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鉴定DS-pEGFP-C1的表达和摄取减毒牛型分枝杆菌BCG功能。结果:用RT-PCR扩增得到正确的目的基因片段并构建成真核表达载体DS-pEGFP-C1,转染COS7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DS-pEGFP-C1转录mR-NA拷贝量是4.52×1011 copies/ml,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测证实DS-EGFP在COS7细胞表面表达,同时具有摄取BCG的功能。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人DC-SIGN绿色荧光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DS-pEGFP-C1,表达了融合蛋白,后者能够摄取BCG。
徐璐璐郭述良罗永艾
关键词:DC-SIGN转染COS7细胞免疫荧光
小鼠DC-SIGN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DC-SIGN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膜表面蛋白;目前,小鼠DC-SIGN及其相关蛋白正在被广泛研究,其中染色体定位、表达方式、各个同系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研究的主要方面。现对小鼠DC-SIGN的研究进展综述。
徐璐璐郭述良
关键词:DC-SIGN树突状细胞甘露糖受体
IL-4调控DC-SIGN表达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学功能的影响及与结核病发生的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IL-4调控树突状细胞特异性非整合素(dendritic-cell specific ICAM-3 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的表达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学功能的影响,以探讨DC-SIGN表达与结核病发生的关系。方法用不同剂量的IL-4(5、10、50、100、200ng/ml)调控DCs表面DC-SIGN的表达水平;根据加入IL-4剂量将DCs分为5ng/ml组和50ng/ml组,分别加入100ng/ml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结核杆菌H37Rv菌悬液共培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s表型(CD11c、DC-SIGN、CD83、CD86、HLA-DR),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2、IL-10含量,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检测各组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①IL-4能调控DC-SIGN的表达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当加入IL-4的剂量由5ng/ml增加到50ng/ml时,DC-SIGN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当IL-4的剂量由50ng/ml增至200ng/ml时,DC-SIGN的表达水平虽仍随IL-4剂量增加而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表达不同水平DC-SIGN的DCs成熟度无显著差异(P>0.05)。③表达不同水平DC-SIGN的DCs加入LPS、H37Rv诱导后,培养液中IL-12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加入LPS诱导后培养液中IL-10含量也无显著差异(P>0.05),但DC-SIGNhigh-DCs加入H37Rv诱导后培养液中IL-10含量明显高于DC-SIGNlow-DCs(P<0.05)。④表达不同水平DC-SIGN的DCs加入LPS诱导后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IGNhigh-DCs加入H37Rv诱导成熟后与DCs加入LPS诱导成熟后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相当(P>0.05),但DC-SIGNlow-DCs加入H37Rv诱导后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DC-SIGNhigh-DCs加入H37Rv诱导后分泌IL-10水平明显高于DC-SIGNlow-DCs,但DC-SIGNlow-DCs加入H37Rv诱导后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降低。DC-SIGN表达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机体抗结核免疫应答。
刘平郭述良罗永艾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结核免疫应答DC-SIGNIL4
ManLAM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及下游免疫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TB)成分带甘露聚糖帽的脂阿拉伯甘露聚糖(mannose-capped lipoarabinomannan,ManLAM)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成熟及下游免疫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GM-CSF和IL-4诱导DCs生长,培养至第五天换液加细胞因子,第六天分三组,按实验设计加ManLAM和LPS。第七天收集细胞送流式检测DC-SIGN、HLA-DR、CD86、CD83表达水平;ELISA检测DCs培养上清液中IL-12和IL-10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诱导CD4+T淋巴细胞增值能力;DCs与初始CD4+CD45RA+T细胞共培养48小时后,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水平。结果:(1)ManLAM组DCs表达CD86、CD83等成熟标志物较成熟DCs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anLAM组DCs培养上清液中IL-10水平较成熟组升高,IL-12水平较成熟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nLAM组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刺激初始CD4+CD45RA+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能力较成熟组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nLAM干扰DCs成熟,下调DCs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激活初始CD4+CD45RA+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能力。
王建军郭述良李兰邬亭亭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结核病DC-SIGN
C型凝集素在结核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s)是一类非酶、非抗体蛋白质,其活性依赖于Ca2+,以跨膜蛋白和水溶性蛋白两种形式存在。C型凝集素的共同结构特征是具有1个或多个糖识别域,能选择性识别并结合病原微生物的糖结构域。C型凝集素根据糖识别域1级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蛋白聚糖、Ⅰ型跨膜受体、Ⅱ型跨膜受体、胶原凝集素、选凝素及自然杀伤细胞受体6个家族,其中胶原凝集素、Ⅰ型跨膜受体和Ⅱ型跨膜受体与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王建军郭述良罗永艾
关键词:C型凝集素发病机制结核病自然杀伤细胞受体跨膜受体结构特征
下调DC-SIGN-ManLAM结合信号恢复树突状细胞活化初始T细胞的能力
2010年
目的探讨利用RNAi下调DC-SIGN与ManLAM结合信号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活化初始T细胞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筛选出的人DC-SIGN分子RNAi有效靶点,构建并包装产生慢病毒表达载体。实验分为:干扰组、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利用慢病毒表达载体下调DCs表面DC-SIGN分子水平,流式细胞仪、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各组DCs DC-SIGN分子水平变化,在LPS存在下,与ManLAM共培养1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成熟标志物,ELISA方法检测DCs刺激CD4+CD45RA+初始T细胞向Th1分化能力,以了解下调DC-SIGN与ManLAM结合信号对DCs活化初始T细胞的能力的影响。结果①包装慢病毒产生浓缩病毒悬液的滴度为1×109TU/ml。②流式细胞仪检测干扰组DCs表面DC-SIGN分子表达水平较其余2组显著降低(F=14.19,P<0.05),RT-PCR检测干扰组DC-SIGN目的条带灰度值/内参灰度值(0.252 5±0.139 6)与空白对照组(0.572 2±0.190 9)及空载体组(0.548 7±0.119 3)相比灰度值显著下降(F=8.142,P<0.05),Western blot检测干扰组DCs内DC-SIGN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F=51.376,P<0.05)。③干扰组DCs的成熟标志物CD86(F=15.59,P=0.004)、CD83(F=18.03,P=0.003)、HLA-DR(F=7.684,P=0.022)水平较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④DCs与初始T细胞共培养,干扰组分泌IFN-γ(F=18.434,P=0.003)、IL-2(F=31.08,P=0.001)水平较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利用RNAi慢病毒载体下调DCs表面DC-SIGN水平,减弱DC-SIGN与ManLAM结合信号,能够恢复DCs的成熟受阻,最终使得DCs活化初始T细胞的能力恢复。
李兰郭述良王建军邬亭亭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DC-SIGNRNA干扰
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表达差异与结核病发病的关系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IGN)表达差异与结核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7-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结核病区新发和复发的确诊肺结核患者为结核病组,非结核性肺部感染患者为非结核病组,从某高校学生中抽取的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每组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55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阴性。采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IL)-4诱导其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5d后树突状细胞表面CO11c、人白细胞DR抗原、CD86和DC—SIGN表达率,用ELISA方法检测树突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和IL-10水平,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能力,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DC-SIGN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3组间比较。结果结核病组树突状细胞表面CD86表达率[(72±11)%]显著低于非结核病组[(87±16)%]和健康对照组[(92±6)%],DC—SIGN表达率[(85±8)%]显著高于非结核病组[(60±28)%]和健康对照组[(62±13)%],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能力(1858±628)显著低于非结核病组(3066±1389)和健康对照组(3383±1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7.92~11.97,均P〈0.01);DC—SIGNmRNA相对表达量(0.35±0.08)显著高于非结核病组(0.29±0.06)和健康对照组(0.29±0.05),树突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含量[(98±31)ng/L]显著高于非结核病组[(74±38)ng/L]和健康对照组[(66±2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99和4.19,均P〈0.05);树突状细胞表面CD11c、HLA.DR表达率和IL-12分泌水平在3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结核病患者的树突状细胞成熟度降低�
张劼郭述良罗永艾
关键词:树突细胞细胞黏附分子结核
DC-SIGN的配体对肺结核患者树突状细胞黏附BCG水平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DC-SIGN的配体脂阿拉伯甘露聚糖(ManLAM)对肺结核患者树突状细胞黏附BCG水平的影响。方法构建带有EGFP基因的分枝杆菌穿梭质粒,电转化BCG,热诱导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从而标记BCG;分离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GM-CSF和IL-4诱导树突状细胞生长,培养第5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DC-SIGN表达率,并在与不同浓度ManLAM预孵育后,与标记BCG结合,测定两者的黏附率。结果(1)分枝杆菌穿梭质粒构建成功,命名为pHSP70-EGFP。(2)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BCG成功。(3)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DC-SIGN表达率为(86.69±3.66)%。(4)伴随着ManLAM浓度的不断增加,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BCG的黏附率不断下降。结论(1)可以用穿梭质粒pHSP70-EGFP在BCG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从而标记BCG。(2)DC-SIGN分子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结核分枝杆菌的重要受体。(3)纯化的ManLAM可以阻断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与BCG的黏附。
马素忍郭述良罗永艾
关键词:结核树突状细胞DC-SIGNBCG
RNA干扰DC-SIGN表达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功能的影响
2010年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RNA干扰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pecific ICAM-3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分子表达及干扰后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成熟度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GM-CSF和IL-4刺激诱导DCs。培养第4天分3组:RNA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按实验设计加入病毒共孵育12h后换液,继续培养60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及荧光强度,培养第6天加LPS刺激成熟。第7天收集细胞用RT-PCR检测DC-SIG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Cs总DC-SIGN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DC-SIGN水平,ELISA检测DCs培养上清液中IL-12、IL-10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对CD4+T淋巴细胞刺激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①荧光显微镜显示感染复数(MOI)为20时,DCs感染病毒的效率达85%。②RT-PCR证实RNA干扰后DC-SIGN mRNA表达水平(0.2525±0.1396)显著低于另2组(0.5722±0.1909、0.5487±0.1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42,P<0.05)。③Western blot检测干扰组DCs内总DC-SIGN水平(0.3237±0.0570)显著低于另2组(0.590±0.014、0.578±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76,P<0.05)。④流式细胞仪检测干扰组DCs表面表达DC-SIGN水平[(43.10±10.12)%]显著低于另2组[(73.05±8.11)%、(74.49±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9,P<0.05)。⑤各组间成熟标志物HLA-DR及CD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ELISA结果显示各组DCs培养上清液中IL-10、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各组DCs诱导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能有效抑制DCs表面DC-SIGN分子表达,抑制DC-SIGN表达对DCs成熟度及DCs功能无影响。
王建军郭述良李兰邬亭亭
关键词:慢病毒属RNA干扰细胞黏附分子
DC-SIGN分子与结核病的发生被引量:16
2007年
目前结核病防治面临严峻挑战,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每年新发结核病例800万例,200万人因结核病死亡…。结核病治疗主要依赖化疗,然而逐步攀升的耐药率及近4JD年没有突破性抗结核新药问世,使当前结核病防治陷入困境,急需发展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近年来一个新发现的树突状细胞表面免疫分子DC-SIGN(CD209)可能与结核病发生密切相关。这一发现可能为结核病防控技术和药物开发带来新思路。现将DC-SIGN的结构、功能以及在结核病发病中的作用介绍如下。
刘平郭述良罗永艾
关键词:DC-SIGN结核病防治免疫分子结核病例新药问世细胞表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