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80625)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符国基徐恒力陈文婷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生态足迹
  • 2篇自然生态
  • 1篇药厂
  • 1篇载力
  • 1篇生态承载力
  • 1篇生态足迹动态...
  • 1篇清洁生产
  • 1篇清洁生产分析
  • 1篇环境影响
  • 1篇环境影响评价
  • 1篇承载力
  • 1篇承载力研究

机构

  • 5篇海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5篇符国基
  • 2篇陈文婷
  • 2篇徐恒力

传媒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海南省2003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利用生态足迹与发展能力的基本理论,对海南省和各县(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与发展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133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3111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8227hm2;12个县(市)存在生态赤字。海南省及其大多数县市的资源利用效益比较低,经济社会发展在较大的生态压力下运行。同时,计算与分析了海南省和各县(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多样性及其发展能力。
符国基
关键词:生态足迹
海南省自然生态承载力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自然生态承载力是当前国际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提出按照各类土地的实际生产能力和实际生态服务功能计算各类土地的生态承载力,将消纳污染和水资源的供给功能纳入区域自然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并简称该方法为“实际供给法”。依据海南省统计年鉴资料和生态调查资料,应用“实际供给法”计算和分析了海南省1952-2004年自然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特征:①海南省自然生态承载力长期持续增长,由1952年的7.080 4 hm^2/人上升到2004年的8.598 4 hm^2/人,增加了1.518 0 hm^2/人,年均增长0.4%;②可再生资源生态承载力占总生态承载力的绝大部分,1952年和2004年分别占98.6%和92.3%,而不可再生资源生态承载力仅分别占1.4%和7.7%;③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跳跃式下降,从1952年的6.816 5 hm^2/人下降到2004年的0.447 3 hm^2/人;耕地、海域和淡水水域的承载力呈上升趋势,分别从1952年的0.127 7、0.005 7和0.000 1 hm^2/人上升到2004年的2.60 66、3.119 2和1.146 8 hm^2/人,其它土地类型生态承载力变化不明显;④在生态承载力组成中,水资源比例由大到小变化显著,从96.3%下降到5.2%,耕地、海域的比例由小到大变化显著,分别从1.8%、0.1%上升到30.3%、36.3%,其它土地都由小到大,但所占比例较小;海域、耕地和水资源是海南生态承载力的主要贡献因素,三者之和占到总量的71.8%-98.2%。并分析了海南省自然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的原因。
符国基徐恒力陈文婷
关键词:生态足迹
医药厂环境影响评价的清洁生产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介绍了清洁生产的涵义和评价内容,探讨并建立了医药厂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分析的指标体系、指标权值和评价方法,以海南某医药厂为分析对象,对该厂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有效而全面的清洁生产分析,提出了医药厂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分析的建议,是医药厂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分析的一次新尝试。
符国基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
海南省1988~2004年生态足迹动态分析被引量:14
2006年
生态足迹方法是分析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法。文章对海南省1988-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988~2004年,海南省人均生态足迹由0.5894hm^2升至2.1423hm^2,增长率为263.5%,年均增长16.5%;海南省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7857hm2降至1.4605hm^2,下降率为22.1%,年均下降1.4%;海南省人均生态盈余/赤字由盈余1.2863hm^2降至赤字0.6818hm^2,下降率为836.4%,年均下降52.3%。生态赤字在2000年开始出现持续上升,海洋足迹需求过大是其主要原因。只要改变海洋开发方式,减少海洋足迹需求以致于不超过其生态承载力,海南就基本能够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符国基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海南省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将社会库存、水资源足迹和污染足迹纳入生态足迹需求计算模型,改进和完善了生态足迹需求理论与方法.依据海南省统计年鉴资料,计算并分析了海南省1952—2004年的生态足迹,揭示了海南省52年来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状况和特征.结果表明:①海南省可再生资源生态足迹占总生态足迹的绝大部分,二者呈同步增长态势,但距离在加大;②海南省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于海洋、耕地和能源用地,对草地、林地、淡水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利用强度相对较小,对水资源的利用强度明显减少;③海南省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资源利用效益逐步提高.海南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原因包括:①海南省生态足迹的变化是海南省经济生产和消费结构变化的结果,经济和人口增长导致资源的大量消耗,是造成生态足迹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②海南省经济生产的主要方式是农业,农业问题是海南省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③海南省对耕地、林地和水资源的利用逐步下降,近几年对水域特别是海洋动物性食品的需求急剧增加,这是居民收入水平上涨的结果.
符国基徐恒力陈文婷
关键词:生态足迹自然生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