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0610046)

作品数:19 被引量:66H指数:4
相关作者:单志华陈慧王亚娟甄文娟郭军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教育部绵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热稳定
  • 9篇热稳定性
  • 5篇结合鞣
  • 5篇金属
  • 5篇胶原
  • 4篇湿热稳定性
  • 4篇耐热
  • 4篇耐热稳定性
  • 3篇收缩温度
  • 3篇配合物
  • 3篇醛基
  • 3篇温度
  • 3篇噁唑
  • 3篇噁唑烷
  • 2篇蛋白
  • 2篇淀粉
  • 2篇水杨酸
  • 2篇皮革
  • 2篇皮胶原
  • 2篇羟甲基

机构

  • 18篇四川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作者

  • 18篇单志华
  • 12篇陈慧
  • 11篇王亚娟
  • 3篇郭军
  • 3篇甄文娟
  • 2篇程飞
  • 2篇潘鹏
  • 1篇李铠
  • 1篇傅奕
  • 1篇郭文宇
  • 1篇单敏华
  • 1篇石磊
  • 1篇李书卿

传媒

  • 7篇中国皮革
  • 5篇皮革科学与工...
  • 2篇西部皮革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精细化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年份

  • 3篇2009
  • 9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杨酸-金属与皮胶原蛋白热稳定性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研究水杨酸与3种金属离子(Cr(Ⅲ)、Al(Ⅲ)和Cu(Ⅱ))形成的Tanning Matrices(配合物-鞣性模块)与皮胶原蛋白作用,采用DSC测得的作用后皮胶原蛋白热变性温度Td,考察Tanning Matrices与皮胶原蛋白的耐热稳定性关系。结果证明两种物质形成Tanning Matrices与胶原蛋白作用的Td高于两者分别作用,同时发现,构成Tanning Matrices的配合物稳定常数越大,Td越高,即皮胶原蛋白耐热稳定性越高。
陈慧王亚娟单志华
关键词:水杨酸配合物皮胶原蛋白耐热稳定性
不同刚性模块的协同效应被引量:1
2006年
通过2种或3种材料结合鞣产生的协同效应,是提高皮胶原蛋白耐热稳定性的重要途径。已研究及实践的结果,间接证明了产生协同效应的原因,是2种鞣制用的材料在皮胶原纤维间聚合,形成了一种刚性模块。这种模块结构稳定且耐热性好,由此阻止了胶原分子在受热时造成的构型及构象的转变。为了明确刚性模块的鞣制机理,试验采用带羧基和醛基的氧化淀粉、荆树皮栲胶和金属盐,进行与皮粉结合鞣制模拟,进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果发现:氧化淀粉与金属盐结合,可以产生最优的刚性模块组合。
陈慧单志华王亚娟
关键词:耐热稳定性胶原收缩温度DSC
间苯二酚与噁唑烷结合鞣法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作为一种绵羊皮的有机-有机结合鞣研究,对间苯二酚与噁唑烷结合鞣中各组分的用量以及鞣制顺序与结合鞣革湿热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先用间苯二酚对酸皮初鞣,条件为pH4.5,温度25℃,用量10%(以绵羊皮质量计);再用噁唑烷进行结合鞣,条件为pH3.5、30℃、8%。得到的坯革的收缩温度可达117.9℃。
王亚娟郭军陈慧单志华
关键词:结合鞣间苯二酚湿热稳定性
胶原蛋白耐湿热稳定性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天然胶原蛋白的热稳定性直接与其应用有关。利用两种收敛性比较弱的物质对胶原进行作用,使得产物的耐热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原因是这种作用产生了协同效应。实验中对合成的水杨酸-金属配合物采用紫外、红外、核磁共振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分析,用配合物对皮粉进行作用,利用差示量热扫描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测定鞣后皮粉的相变温度,推测配合物在皮粉内以刚性模块的形式对提高成胶原耐热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结果发现:稳定常数较大的水杨酸铬在提高皮胶原纤维的热稳定性能力最强,其作用后皮粉的热变性温度为146.7℃,其次是水杨酸铝,为145.7℃。
王亚娟陈慧单志华
关键词:胶原蛋白热稳定性
双醛纤维素吸附明胶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对双醛纤维素吸附明胶的各种条件、吸附产物的红外吸收和热重热解曲线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双醛纤维素吸附的最佳pH值为8、最适温度为40℃,其吸附量随时间、氧化度增长,4 h即达平衡,氧化度高于100%时吸附量基本稳定;吸附产物具有Schiff碱的红外特征吸收峰,热分解起始温度随吸附量提高。
程飞潘鹏甄文娟单志华
关键词:明胶热重法
微晶纤维素的电化学氧化研究
2008年
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氯化钠为电解质电氧化合成氧化纤维素,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反应温度、pH值、电流密度和反应时间等对产物醛基和羧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产物醛基、羧基影响的顺序是电流密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电化学氧化微晶纤维素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30℃、pH值约1.0、电流密度0.032 A.cm-2、反应时间5 h,此时可得到醛基含量为0.936%(质量分数)、羧基含量为2.27%(质量分数)的氧化纤维素。
潘鹏甄文娟单敏华
关键词:微晶纤维素电化学氧化正交实验醛基羧基
多聚糖的氧化方法与效率
2008年
研究了淀粉和纤维素在一些氧化介质中的化学氧化和电氧化方法。在相同氧化条件下,化学氧化法的氧化效率高于电氧化法。采用NaIO4为氧化剂时,N(羰基)值(100个葡萄糖结构单元的淀粉和纤维素中的羰基数)分别为72.06(氧化淀粉)、60.21(氧化纤维素)。在电氧化中,氧化介质及反应物的质量对产物的影响不大,采用IO4-/IO3-电对时,氧化效率最高,N(羰基)值分别为60.43(氧化淀粉)、43.77(氧化纤维素)。
傅奕程飞单志华
关键词:电氧化化学氧化淀粉纤维素
二聚儿茶素-噁唑烷鞣法与革收缩前后的组织形态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了二聚儿茶素和噁唑烷单独鞣制,儿茶素-噁唑烷、噁唑烷-儿茶素2种鞣制顺序以及儿茶素-噁唑烷在体外形成模块后用来鞣制浸酸绵羊皮,通过测定每种鞣法得到坯革的Ts,研究了不同鞣剂对坯革的耐湿热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这些坯革收缩前后的形态做了进一步观察。结果显示:儿茶素-噁唑烷这一顺序得到坯革的耐湿热稳定性最好,观察到的未收缩样品的SEM的纤维排列更紧实均匀;而且无论使用哪种鞣法,坯革收缩以后的纤维均不如收缩前均匀,而且收缩后的纤维堆积到一起,被打散的胶原纤维散布在皮内部。
王亚娟郭军陈慧单志华
关键词:噁唑烷结合鞣湿热稳定性
鞣剂THP盐—铝缩合物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鞣剂THP盐—铝缩合物是利用四羟甲基季鳞盐同铝盐缩合而成的新型鞣剂,通过对成革的收缩温度、柔软度、染色性能以及对成品革的各种物理机械性能等指标进行考察,寻求THP盐—铝缩合物的最佳的应用方法。
郭文宇单志华
关键词:缩合物收缩温度
溶剂对不同革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不同浓度的脲溶液、不同pH的水以及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分别处理单独的荆树皮、戊二醛、噁唑烷、明矾以及以荆树皮为基础的结合鞣得的革样,通过测定其耐湿热稳定性,探讨了不同溶剂对不同鞣革以及有植物鞣剂参与的结合鞣的鞣制机理,结果显示:有机溶剂中甘油对坯革耐湿热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荆树皮鞣革,其Ts下降了12·9℃;而结合鞣革耐湿热稳定性则受pH影响较大,其中Ts下降最多的是荆树皮-戊二醛鞣革,与空白相比Ts降低了14·8℃。
王亚娟郭军单志华
关键词:胶原结合鞣溶剂湿热稳定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