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880011)

作品数:6 被引量:55H指数:4
相关作者:曾晓强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道德
  • 3篇道德认同
  • 3篇政治
  • 3篇政治理论
  • 3篇政治理论课
  • 3篇实践教学
  • 3篇思想政治
  • 3篇思想政治理论
  • 3篇思想政治理论...
  • 3篇理论课
  • 3篇教学
  • 2篇大学生
  • 2篇德育
  • 1篇德育启示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德育
  • 1篇养育
  • 1篇养育方式
  • 1篇政治理论课实...
  • 1篇社会

机构

  • 7篇重庆工商大学

作者

  • 6篇曾晓强

传媒

  • 2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心理研究
  • 1篇重庆与世界(...
  • 1篇重庆第二师范...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国外道德认同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1年
道德认同是指德行对自我的重要性,是联结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自我调节机制,是激发道德行为的重要动机。研究发现,道德认同可以预测道德行为;人格、社会结构、家庭关系、朋辈关系、团体道德氛围、道德行动机会等因素影响道德认同的发展。道德认同的稳定性,道德认同的测量,道德认同发展模式,道德认同、认知、情感与行动的复杂关系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曾晓强
关键词:道德认同
高校学科德育刍议
2013年
学科德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高校实施学科德育有其学理、政策和现实依据。实施学科德育应加强学科德育的组织领导、做好学科德育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探索学科德育的考核激励机制、推进通识教育、加强专业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师德建设。
曾晓强
关键词:学科德育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建议被引量:4
2013年
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贯彻实践育人精神的重要措施。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着对实践教学的外延缺乏共识、流于形式而实效性不强、缺乏系统规划与设计、未能充分体现"贴近生活"的要求等问题。改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从几个方面着手:重视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践履型实践教学形式,而不应局限于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常规形式;加强同团委、学工部、二级教学单位等部门的协作,充分整合并利用学校实践教学资源;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促进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稳定化和长效化;探索生活化的实践教学形式,使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和载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曾晓强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学习方案刍议
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形式单一、缺乏规范、服务功能欠缺等问题。"服务学习"是一种课程化的实践教学方式,强调学习与服务并重,注重结构化反思以实现课程学习、社会服务、公民教育三重目标。思政课实践教学可采用服务学习方案,以"社区服...
曾晓强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文献传递
大学生道德认同、亲社会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采用道德认同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亲社会行为量表对569名大学生施测,考察大学生的道德认同与亲社会行为状况,并探索养育方式、社会支持感知对大学生道德认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道德认同水平、亲社会行为水平较高,二者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2)养育方式、社会支持感知对大学生道德认同有一定的预测力;(3)社会支持感知是养育方式影响道德认同的中介变量;(4)养育方式、社会支持感知、道德认同对亲社会行为有一定的预测力;(5)道德认同是养育方式、社会支持感知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中介变量。
曾晓强
关键词:道德认同养育方式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学习方案刍议被引量:1
2014年
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形式单一、缺乏规范、服务功能欠缺等问题。"服务学习"是一种课程化的实践教学方式,强调学习与服务并重,注重结构化反思以实现课程学习、社会服务、公民教育三重目标。思政课实践教学可采用服务学习方案,以"社区服务方案"和"学科课程服务学习方案"为其基本形式。
曾晓强谭登梅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道德认同研究进展与德育启示被引量:14
2011年
道德认同是指德行对自我的重要性,是联结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自我调节机制,是激发道德行为的重要动机。道德认同可以预测道德行为;人格、社会结构、家庭关系、朋辈关系、团体道德氛围、道德行动机会等因素影响道德认同的发展。道德认同研究显示,道德教育应重视家庭德育功能、营造学校道德氛围、引导积极朋辈关系、拓展道德实践机会。
曾晓强
关键词:道德认同人格社会结构家庭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