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021)
- 作品数:26 被引量:546H指数:13
- 相关作者:唐亚林刘伟朱春陈水生叶敏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国家治理在中国的登场及其方法论价值被引量:42
- 2014年
- 治理意味着共同目标的建构。治理理论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应用和发展,不仅表现为学术角度的语源学考察、官僚制的历史主义考察和秩序价值的探讨,而且表现为以回应和民营化为手段、旨在提升公共参与水平和政府绩效的政府再造实践。在国家治理正式登场前,当代中国各地兴起了各种地方治理创新实践,但非制度化的动力机制使其往往难以为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意味着国家治理的正式登场,其方法论价值主要表现在运作环境、目标体系、作用领域、推进策略和技术平台等方面;作为方法论的国家治理的限度体现在将治理局限于治理技术和治理机制层面,局限于作为激活既有制度体系的发展空间的运作手段层面,局限于国家治理的方法论层面。要突破把治理当作一种权宜之计,而将其视为技术、手段、目标和战略思想的综合,注重从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和公民权利的有效维护入手,就有可能实现治理优化制度、治理发展制度、治理成功制度的中国式发展目标。
- 唐亚林
- 关键词:正本清源方法论价值公共权力
- 区域中国:乡愁和城愁的交融与舒解——兼与李昌平、贺雪峰、熊万胜商榷被引量:13
- 2018年
- 高流动性社会的制度困境与无根化社会的价值困境,让"何处栖身"与"何以安身"成为当代中国城乡治理的"阿喀琉斯之踵"。因公共服务水平、共同体精神、发展机会与吸引力四大维度的差异性,导致乡愁与城愁的内涵与发生机理呈现双向交融的特征,并通过"新型城镇化"战略平台的塑造,达到统筹舒解乡愁与城愁之目标。李昌平、贺雪峰、熊万胜对乡村建设提出的各种发展思路仍然是基于乡村建设的自身视角,缺乏从城市群/区域中国统筹城市中国与乡村中国的融合发展的视角。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建设,有效化解乡愁和城愁的交互之困,首先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动力的国家战略构建之道;其次不能忘记长期城乡分治带来的城市优于农村的发展地域选择之道;最后不能放弃未来几十年尚有五六亿不得不留守在乡村的广大农村居民迫切希望改善日常生活品质的安身立命之道。振兴乡村的有效路径在于,通过统筹城市群/区域中国的战略,推进城市中国与乡村中国的融合发展进程,让处于多个城市群、大都市圈辐射与交汇的广大农村地区分享城乡融合发展的红利。
- 唐亚林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乡愁城市群
- 主动对接式区域合作:长三角区域治理新模式的复合动力与机制创新被引量:35
- 2018年
- 长三角区域治理模式开始突破分割式治理模式和经济协作式治理模式等传统模式的窠臼,进入经济社会一体化协同式治理模式的新阶段与区域内各省市彼此主动对接、深度互动的新时代。长三角区域内核心城市上海"主动走出去"、上海周边区域中心城市嘉兴与南通等主动对接上海的区域合作创新实践,开创了长三角主动对接式区域合作新模式的复合创新动力,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规划引领动力、长三角地区多层次多领域多专题的共识协同动力、长三角区域核心城市上海的主动作为与周边城市主动对接的互动动力等多重动力的复合。长三角主动对接式区域合作新模式通过密集规划、精准接轨、深化落实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创造了主动对接、全面对接、深度对接等新型区域合作新机制,推动区域治理范式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深度转型。由长三角主动对接式区域合作新模式开辟的区域治理新型空间、新型任务、新型目标、新型绩效的分步骤、分阶段、分层次的实现,昭示着当代中国区域善治发展道路的全新型构。
- 唐亚林于迎
- 关键词:长三角复合动力
- “下海”与“上岸”:官潮起落迷局被引量:1
- 2012年
- 两波党政机关官员的"下海潮"和一波"官员上岸潮"以及持续的"公务员报考热潮"。
- 唐亚林
- 关键词:公务员报考热官本位现象党政机关官员
- 大都市圈协同治理视角下长三角地方政府事权划分的顶层设计与上海的选择被引量:8
- 2018年
- 从大都市圈协同治理视角考察长三角地方政府事权划分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区域中间型组织间三者事权与财权关系的构建问题。通过对上海大都市圈地方政府事权划分、中央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关于上海大都市圈地方政府事权划分,以及上海周边省份近沪地区关于地方政府事权划分三大文本内容的分析,对上海大都市圈地方政府事权划分的创新思路、顶层设计与推进路径进行了系统阐述。着重探讨了在区分中央事权、区域共同事权与地方事权基础上,通过整体性规划引领模式,以区域发展规划权、区域环境治理权、区域基础建设权、区域交通建设权、区域文化发展权为重点,构建以上海大都市圈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区域中间型组织的可行性问题。结合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加强区域治理立法、成立跨区域行政组织、建立区域治理制度体系、创新区域合作新型机制等符合实际且具前瞻性的对策建议。
- 唐亚林于迎
- 关键词:协同治理事权划分
- 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发展之道被引量:78
- 2012年
-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面向文化民生的责任担当,其内容包括为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公民文化权利的道德属性要求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有权并平等地享有各种公共文化服务,因而,作为公民文化权利实践平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不偏不倚地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均等化的服务和产品。就当代中国而言,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发展之路是在面临各种非均等化现状基础上推进的,其发展逻辑具有中国特色。本文依此逻辑,对当今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
- 唐亚林朱春
- 关键词:公民文化权利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 从党建国体制到党治国体制再到党兴国体制: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型体制的建构被引量:69
- 2017年
- 在现代西方政治学知识体系中,早先源自古希腊对权力运行方式进行划分的多样化政体分类方式,经过有意识的改头换面,慢慢演化为民主体制与专制(威权)体制两种对立的政体类型判定方式与学术话语叙事模式,并武断地将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划归为需要向民主体制转型的威权体制,造成目前学术界流行的西方政治学理论无以解释当代中国发展的困境,需要重新反思和系统重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近代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党建国体制"的新路。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原则勾画、苏联政治体制的示范作用、国民党"党治国体制"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关于革命与建设的自我创造等综合因素,在执政党、国家政权机关与社会团体的关系建构方面,中国共产党形成并实行高度集权的党的一元化领导方式的"党治国体制"。由于执政党、国家政权机关与社会团体的功能不一,其所适应的法律与规范有别,如何规范三者彼此的关系,形成有序运作机制以及制度化运作模式,一直是"党治国体制"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以责任、效率、理性与法治为核心的渐进式制度化改造与价值性建设,逐步实现了从"党治国体制"向"党兴国体制"的转型,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则标志"党兴国体制"的生成,其内涵为建构一个集基于发展目标的"发展—领导型体制"与基于实现发展目标的制度化运作模式的"使命—责任型体制"于一体的复合型体制。"党兴国体制"的有效运行,尚有赖于作为领导力量与主体建设力量兼具主体理性的使命型政党的理论创新与全面建构。
- 唐亚林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 从压力型体制到督办责任体制:中国国家现代化导向下政府运作模式的转型与机制创新被引量:36
- 2017年
-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助推中国地方政府间激烈的竞争格局和压力型体制的形成。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后,当代中国的发展环境、目标和任务都发生新的变化,政府运作模式开始从压力型体制向督办责任体制的转型进程。督办责任体制有其特有的内涵、特征、运作逻辑与运行流程。督办责任体制的运作逻辑主要体现为:首先,关涉上下级权力配置与权力行使这一核心问题,体现为上级权力对下级的压力传导;其次,与目标管理联系在一起,涉及总目标制定、目标分解、目标达成、目标控制和目标考核等一系列过程;再次,将政策决策与政策执行有机结合,强调高层的战略规划、中层的决策引导和基层的执行责任的有机统一;最后,构建激励与问责的双重保障机制,形成过程督办与结果奖惩相结合的全方位激励机制。督办责任体制更加强调中央意识与基层目标的上下贯通,战略决策与执行的有机匹配,执行者的责任分担与严苛问责,以及对执行者的有效激励。
- 陈水生
- 关键词:政府治理压力型体制
- 从运动式治理方式到合力式治理方式:城市基层行政执法体制变革与机制创新被引量:29
- 2017年
- 运动式治理方式是地方政府及其执法部门广泛使用的政策工具,通过高位推动的全体性动员,有助于克服政府内部碎片化,形成一种基层治理和行政执法的暂时性合力。作为运动式治理方式的革新方向,城市基层执法的合力式治理方式代表了另外一种理想类型,其基本图景已经在中国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中逐渐体现。合力式治理方式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基层治理体制和执法机制的有机连接与有效创新,形成一种高协同、重参与、可持续的制度性合力治理格局。运动式治理方式是一种在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任务设定型政府内部整合机制,而合力式治理方式则代表了一种系统设计的职责法定型政府内部整合机制。合力式治理方式还着力于形成政府、社会和市场的"三手"合力治理,同时旨在克服运动式治理在时间维度上的不可持续性。可以预见,合力式治理方式将会成为中国城市基层执法领域的一种普遍性的制度方式转换。
- 叶敏
- 关键词:行政执法
- 从补缺式模式到定制式模式: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战略转型被引量:12
- 2017年
- 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选择,体现了政府职能的定位与公共事务治理之道。补缺式模式是改革开放以来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一种基本形态,有效地填补了政府的缺位,为民众适时地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公共服务。在政府逐渐履行其基本公共服务职责后,非营利组织在这些领域的角色越来越弱化,需要有一个角色的战略性转型和功能的全新提升,相应的,中国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逐渐从补缺式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走向定制式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作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革新方向,其目标就是建构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战略性合作联盟这一理想模式。这种战略性联盟是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公共服务供给新体制,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升合作治理的制度化水平,以及通过个性化、差异化的定制方式提升政府回应性水平,进而形成一种战略性联盟,并在此基础上,以深化流程再造方式来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服务质量。
- 翁士洪
-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非营利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