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ZD201113)

作品数:7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匡恩俊张久明迟凤琴宿庆瑞周宝库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空军克东副食品生产基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土壤
  • 5篇黑土
  • 3篇原状
  • 3篇施肥
  • 3篇腐殖质
  • 2篇定位施肥
  • 2篇原状土
  • 2篇土壤结构
  • 2篇结合态腐殖质
  • 2篇长期定位施肥
  • 1篇玉米
  • 1篇容重
  • 1篇深松
  • 1篇水分
  • 1篇田间
  • 1篇田间持水量
  • 1篇土层
  • 1篇土壤腐殖质
  • 1篇土壤含水率
  • 1篇土壤容重

机构

  • 7篇黑龙江省农业...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迟凤琴
  • 7篇张久明
  • 7篇匡恩俊
  • 6篇宿庆瑞
  • 4篇周宝库
  • 3篇蔡姗姗
  • 2篇金梁
  • 1篇赵瑞广
  • 1篇张磊
  • 1篇徐军生
  • 1篇郭文义

传媒

  • 4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黑土长期定位原状土搬迁对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明确遭到环境和土体变化时土壤腐殖质的变化情况,调查了黑土长期定位试验站原状土搬迁前(2008年)和搬迁后(2013年)4个典型处理(马粪+氮磷钾、马粪、氮磷钾、不施肥)的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碳与重组碳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处理间的规律表现为马粪+氮磷钾〉氮磷钾〉马粪〉不施肥,搬迁前后规律一致。各处理的原土复合量高低顺序为马粪+氮磷钾〉马粪〉氮磷钾〉不施肥;原土复合度高低顺序为马粪+氮磷钾〈马粪〈氮磷钾〈不施肥。搬迁后各处理原土复合量和原土复合度均有降低的趋势,变化幅度以马粪+氮磷钾处理最大。对比各处理搬迁前后松结态腐殖质相对含量变化不大,主要表现在稳结态腐殖质的降低和紧结态腐殖质的升高上,以马粪+氮磷钾处理的变异幅度最小,为0.2%-2.5%,马粪处理的变异幅度次之4.5%-6.0%,不施肥处理变异幅度最大为10.5%-20.0%。说明长期合理施肥,特别是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不仅能够活化土壤腐殖质,同时,还能在土壤遭到环境及土体变化时,提升增加土壤对外界环境的缓冲能力。
匡恩俊迟凤琴宿庆瑞张久明蔡姗姗周宝库
关键词:结合态腐殖质
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无机复合度及结合态腐殖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以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黑土腐殖质结合形态及有机无机复合度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的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原土复合量,降低原土复合度。三种施肥处理的土壤结合态腐殖质以松结态为主,紧结态其次,稳结态最少。施肥提升土壤的松结态及稳结态腐殖质含量、土壤松/紧比值;降低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及土壤松/稳比值。单施化肥只能改善0-20 cm土层土壤肥力,在20-40 cm土层肥力降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最大程度改善土壤的有机无机复合状况,活化土壤腐殖质,在两个土层中影响保持稳定。施肥对0-20 cm土层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影响大于20-40 cm土层,而对0-20 cm土层结合态腐殖质影响则小于20-40 cm土层。
迟凤琴蔡姗姗匡恩俊张久明周宝库
关键词:长期施肥黑土腐殖质结合形态不同土层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结构与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被引量:19
2014年
为解决由于长期不合理耕作及有机物料利用率低而导致土壤养分贫瘠和土壤物理性状恶化情况,本试验针对黑土宜板结和肥力保持等问题设置了不同技术措施,研究在玉米生育时期不同有机物料还田模式对土壤结构特性及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后浅翻深松+秸秆还田和有机肥处理较常规处理,土壤容重下降了0.13 g·cm-3和0.09 g·cm-3,浅翻深松+秸秆还田、有机肥、翻压绿肥和生物肥均能降低土壤紧实度,改善土壤三相比,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使得土壤物理结构得到改善。有机肥、秸秆还田和生物肥处理提高玉米喇叭口期光合速率,较常规处理提高2.1~7.6μmol·m-2·s-1;秸秆还田和生物肥较常规施肥处理,蒸腾速率下降57%和56%;在玉米喇叭口期各处理气孔导度均小于对照,灌浆期秸秆还田处理较常规处理气孔导度增加,导致叶片胞间CO2浓度下降,说明气孔阻力的降低导致叶片胞间CO2浓度降低。有机物料还田后可以降低土壤容重、紧实度,土壤三项比达到合理范围,并且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尤其是秸秆还田和有机肥处理好于其他处理。保护性耕作和有机物料还田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特性,提高作物光合速率,增加作物产量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张久明迟凤琴宿庆瑞匡恩俊张磊金梁郭文义徐军生
关键词:黑土光合速率土壤结构玉米
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对土壤腐殖质组分数量及光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在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的基础上,研究了土壤搬迁对黑土不同处理腐殖质组成及光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搬迁前后定位试验各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动态变化,但变化趋势为0~2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高于20~40cm土层的碳含量,各处理间以MNPK含量最高,并随着搬迁年限增加土壤有机碳呈现增加趋势。胡敏酸碳含量和富里酸碳含量在土层0~20cm和20~40cm呈现动态变化中,但整体趋势2013年较2010年略有下降;胡敏素碳含量呈增加趋势。胡敏酸的△log K值、E4/E6值在搬迁后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富里酸分子0~20cm土层各试验处理FA-E4/E6和FA-△log K变化相一致,大小顺序依次是MNPK〉M〉NPK〉CK。随着耕作、施肥年限的增加,富里酸分子都向着芳构化、复杂化的方向转化,利于胡敏酸的形成。土壤腐殖质组分数量和有机碳含量变化与当季种植的作物和施肥变化密切相关,所以黑土长期定位试验的各处理有机碳动态变化进一步验证了搬迁对各处理没有产生客观影响。
张久明迟凤琴周宝库匡恩俊宿庆瑞张佳春
关键词:黑土长期定位施肥腐殖质组成光学性质
玉米和毛苕子间种轮作对土壤水分及硬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为探讨玉米与绿肥作物间种轮作后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对玉米与毛苕子的间种轮作模式进行试验以明确间种绿肥作物并翻压绿肥对土壤水分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25日3个模式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14.9%~17.5%;20~6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18.5%~23.0%;7月27日0~60cm土层以模式一土壤平均含水量最低,为14.1%,模式二的为14.8%,模式三的最高,为16.2%;9月25日,0~60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达到了25%左右。模式一和模式二0~30cm土层的土壤硬度均小于不种绿肥的模式三。说明玉米、绿肥作物间种并翻压绿肥能够很好地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升土壤自身的蓄水保墒能力。
匡恩俊宿庆瑞迟凤琴张久明巴国民赵瑞广
关键词:间种绿肥水分
黑土长期定位原状土壤搬迁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明确土壤搬迁的环境变化和土壤移动对土壤物理性质产生的影响,选择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的4个代表性处理(CK、NPK、MNPK、M)调查其土壤容重、水分、孔隙度和三相比等指标。结果表明:原状冻土搬迁的扰动对土壤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其对表层0~20cm土层的影响大于20~40cm土层土壤。不同处理间的横向比较,M、NPK、MNPK处理搬迁后0~20cm土层的土壤孔隙度均高于搬迁前;而20~40cm土层表现为搬迁后低于搬迁前,平均低11.8%;土壤孔隙度搬迁前后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3%~5.9%和0.6%~1.7%,搬迁后土壤孔隙度的变异系数比搬迁前有所降低。土壤三相率在搬迁后各处理0~20cm土层固相率普遍减少,20~40cm固相率增加、水分减少;土壤容重搬迁前及搬迁后的变异系数为1.7%~7.2%及1.5%~17.1%。CK处理搬迁前的田间持水量处于众多处理的最低水平,为28.7%,搬迁后为44.3%,其它处理搬迁后为35%~45%,以M和MNPK处理较高,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能够提高土壤对水分的保蓄作用。土壤含水率搬迁前0~60cm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降低,搬迁后的土壤与当地的土壤能够较好地融合。
迟凤琴孙炜匡恩俊张久明宿庆瑞周宝库张凤彬
关键词:长期定位施肥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土壤含水率
不同耕作方式对瘠薄型黑土区土壤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通过深松和玉米秸秆粉碎直接覆盖、秸秆粉碎0~20 cm耕层混拌方式,分析深松和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容重、孔隙度、三相比及硬度的影响,研究秸秆添加腐解剂快速腐解后土壤物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深松和秸秆还田后土壤结构均较未深松对照(CK)明显改善,土壤三相比较试验播种前趋于合理,田间持水量和孔隙度较CK明显提高,田间持水量提高3.30~6.78个百分点,孔隙度提高2.90~5.63个百分点,其中秸秆粉碎耕层混拌+腐解剂处理表现最好;其次是秸秆粉碎覆盖+腐解剂。土壤硬度变化表明,收获期秸秆粉碎覆盖+腐解剂和秸秆粉碎耕层混拌+腐解剂处理土壤硬度在地表0~10 cm较CK降低74.4%和65.1%;11~20 cm土壤硬度较CK降低58.6%和56.1%;秸秆粉碎覆盖和秸秆粉碎耕层混拌处理土壤硬度在地表0~10 cm较CK降低80.3%和43.7%,11~20 cm土壤硬度分别较CK降低56.7%和15.5%。试验表明,深松+秸秆粉碎还田处理明显降低土壤硬度,改善土壤结构,腐解剂在雨水充沛时期发挥效果明显。
张久明迟凤琴宿庆瑞匡恩俊金梁蔡姗姗
关键词:黑土土壤结构机械深松秸秆腐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