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4067)
- 作品数:19 被引量:51H指数:5
- 相关作者:杨斌赵宁泽桑梓季梅岳锋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国家林业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不同非寄主植物对云南切梢小蠹嗅觉行为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将云南松针与藏柏、樟树、滇青冈等非寄主植物叶片配成0g∶6g﹑1g∶5g﹑2g∶4g﹑3g∶3g﹑4g∶2g﹑5g∶1g﹑6g∶0g 7种比例置于"Y"型嗅觉仪反应臂中作为气味源,对照臂置6 g云南松针,观察云南切梢小蠹的嗅觉行为。结果表明:当非寄主在混合叶片中的比例较小时,非寄主植物对云南切梢小蠹的嗅觉行为影响较小。云南松针与非寄主叶片以4g∶2g﹑5g∶1g两种比例混合时,与混合叶片中全为云南松针(云南松针与非寄主叶片比例6g∶0g)相比,对云南切梢小蠹的诱引率相差小,最大相差8%。随着非寄主叶片所占比例的逐渐增大,叶片混合物对云南切梢小蠹的诱引率越来越小。当云南松针与非寄主叶片以1g∶5g﹑2g∶4g两种比例混合时,与混合叶片中全为云南松针相比,对云南切梢小蠹的诱引率下降最大值分别为32%和26%。
- 岳锋杨斌
- 关键词:云南切梢小蠹嗅觉行为
- 云南切梢小蠹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利用RACE技术,从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中克隆获得了一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cDNA序列。该基因简写为TyunP450,其序列长1524bp,开放性阅读框为1269bp,编码42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48.50ku,pI为8.94。通过Motif Scan分析发现,TyunP450氨基酸序列中潜在1个酰胺化位点(XGR265-268)、4个N-糖基化位点(NLSV33—36、NDSV87-90、NGST97—100和NASK372—375)、4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位点(SVTE176—179、TQRD187—190、SDED217—220和TIDE420—423)、5个N-豆蔻酰化位点(GNVFGF2—7、GNVYND40—45、GGQNAA163—168、GGILSD213—218和GTNIAI340—345)、8个蛋白质激酶C磷酸化位点(SLK77-79、STK99—101、TQR187—189、SLK210—212、SLR288—289、SFIK417—419、SLK431-433和TLR443-445)、1个P450细胞色素血红素铁配体的半胱氨酸位点(FSSGPRDCLG384—393),204~316氨基酸区域具有典型的细胞色素P450结合位点结构,317-441氨基酸区域具有典型的细胞色素P450结合位点结构,9~28氨基酸区域具有DUF321蛋白的未知函数结构域,1-441氨基酸区域具有典型的细胞色素P450结合位点结构。TyunP450与埃及伊蚊Aedesaegypt、家蚕Bombyxmori、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vitripennis、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rteum和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P450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19%、20%、21%、23%和15%。
- 季梅泽桑梓
- 关键词:云南切梢小蠹P450基因克隆
- 反-2-己烯醛对褐梗天牛成虫引诱剂的作用效率被引量:7
- 2013年
- 几乎所有植食性昆虫都利用植物的化学暗示来辨别寄主和非寄主植物。非寄主植物既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化感寄主植物,从而改变寄主植物释放物质种类、含量,也可以自生释放挥发性化学性息物质,干扰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学性息物质在自然界相对含量,影响植食性昆虫感受、搜寻寄主能力,并影响昆虫的取食、求偶繁育、产卵行为。
- 泽桑梓赵宁王大纬季梅杨斌
- 关键词:作用效率天牛成虫引诱剂植食性昆虫烯醛
- 3种空间插值方法在森林病害监测中的应用比较
- 2012年
- 实验利用反距离权重法、样条函数、克里格法三种插值方法对我国森林病害发生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反距离权重法的插值结果与实际观测点的相似度最高,在地图显示中反距离权重法估计的图像也最光滑和逼真,因此在森林病害监测中可选用反距离权重法进行估计,获得较为真实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我国森林病害监测提供方法指导。
- 黄文学刘凌季梅泽桑梓
- 关键词:森林病害空间插值
- 绿叶挥发性物质β-环糊精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质测定被引量:4
- 2014年
- 以β-环糊精为壁材对绿叶挥发性物质(E)-2-己烯醛、(E)-2-己烯醇进行包合,制备了2种绿叶挥发性物质的β-环糊精缓释微胶囊。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对微胶囊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了2种绿叶挥发性物质在微胶囊中的包合比,并测定了2种绿叶挥发性物质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β-环糊精能够与(E)-2-己烯醛、(E)-2-己烯醇形成包合物微胶囊,微胶囊中β-环糊精与(E)-2-己烯醛和(E)-2-己烯醇的包合比分别为91.6%和90.2%;22℃下,空气流速为0.1 L/min时微胶囊中(E)-2-己烯醛和(E)-2-己烯醇的释放速度分别为4.09(±0.03)×10-2、4.06(±0.07)×10-2mg/h·g。
- 王大伟赵宁泽桑梓杨斌
- 关键词:Β-环糊精微胶囊
- 2种非寄主挥发性成分对云南切梢小蠹嗅觉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将2种非寄主(藏柏、滇青冈)挥发性成分按块状、带状、行间、株间4种方式喷施于云南松枝梢上,10、40 min后分别对喷施非寄主挥发性成分的云南松梢的着虫数、平均每梢着虫数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株间喷施非寄主挥发性成分的云南松梢着虫数最少,平均每梢着虫数最低;其次分别为行间喷施、带状喷施、块状喷施;对照中云南松梢的着虫数、平均每梢着虫数最多。喷施非寄主挥发性成分的云南松梢着虫数、平均每梢着虫数40 min时的数量均多于10 min时的数量。说明按不同方式喷施非寄主挥发性成分于云南松梢上,对云南切梢小蠹嗅觉行为均有影响;以株间喷施非寄主挥发性成分对云南切梢小蠹嗅觉行为的影响最大,行间喷施次之,带状喷施、块状喷施影响较小。
- 岳锋杨斌周庆宏
-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云南切梢小蠹嗅觉行为
- 云南松混交林抗云南切梢小蠹的效果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在云南省云南切梢小蠹危害严重的地区,调查云南松与藏柏、樟树、滇青冈、旱冬瓜、麻栎等树种以块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方式的混交林,研究云南松纯林和不同混交林对云南切梢小蠹的抗性。结果表明,与云南松纯林相比,混交林对云南切梢小蠹的抗性强;云南松与藏柏、滇青冈混交林抗虫性好;不同混交方式的抗虫性以株间混交最好,行间混交次之,块状混交较差。
- 岳锋杨斌冯丹周希伟
- 关键词:云南松混交林云南切梢小蠹抗虫性
- 云南切梢小蠹气味结合蛋白的分子对接被引量:2
- 2015年
- 为研究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参与其嗅觉识别过程的机理,基于气味结合蛋白、绿叶挥发性物质的三维结构,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对云南切梢小蠹OBP与3个绿叶挥发性物质可能的结合方式和结合能力进行模拟,结果表明,(E)-2-己烯醇较其他2个小分子而言更容易与云南切梢小蠹OBP结合,形成稳定的氢键。(E)-2-己烯醇与Tyun OBP2结合能最低,更容易与Tyun OBP2结合,Tyun OBP2与小分子物质的结合,可能通过占有该蛋白与寄主气味结合的空间或者通过改变Tyun OBP2三维结构,导致Tyun OBP2难以识别寄主松树散发的气味。
- 汪宇孙浩朱家颖赵宁杨斌
- 关键词:气味结合蛋白分子对接云南切梢小蠹挥发性物质
- 混交林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抗虫性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在云南省纵坑切梢小蠹危害严重的地区,通过调查云南松与板栗、油杉、华山松、旱冬瓜、麻栎等树种以块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的混交林,研究纯林和不同混交林对纵坑切梢小蠹的抗虫性。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林对纵坑切梢小蠹的抗性强;云南松与板栗、华山松混交林抗虫性好;不同混交方式的抗虫性,株间混交最好,行间混交次之,块状混交较差。
- 岳锋冯丹周希伟杨斌
- 关键词:云南松混交林纵坑切梢小蠹抗虫性
- 昆虫源天然产物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被引量:4
- 2014年
- 昆虫是传统的中药材,也是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文章对近年来昆虫源天然产物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一些昆虫源活性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 王大伟赵宁泽桑梓杨斌
- 关键词:昆虫生物活性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