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00056242)
- 作品数:11 被引量:125H指数:6
- 相关作者:李金龙杨洁王英伟梁昌勇杨兴红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行政编制动态调整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省地方政府为例被引量:4
- 2012年
- 在行政编制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政府职能转变状况、地方政府管理幅度以及组织架构变化、民间非政府组织发育状况、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素质状况,是影响地方政府行政编制动态调整的主要因素。从政府职能的角度,政府整体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在部门间层级间的转移、行政管理方式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政府组织架构的角度,淡化组织界限的跨部门整合、大部制改革、部门内部扁平化管理;从政府人力资源的角度,公务员整体素质、学历年龄结构、"通才"与"专才"的关系;从民间非政府组织的角度,社会团体的培育、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等等,都是影响地方政府行政编制动态调整的重要因素。
- 杨兴红梁昌勇代犟
- 关键词:行政编制政府职能组织架构人力资源
- 内部理性化和外部依赖性:德国“新掌舵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2016年
- 理性主义的改革取向和法治原则的外部依赖是德国行政改革过程中两条主线,因而德国的行政改革往往呈现出內部理性化和外部依赖性相统一的运作逻辑。20世纪90年代,由于两德统一后地方政府财政危机等困境,德国地方政府以新公共管理理念为指导,掀起了"新掌舵模式"的改革运动。该模式经历了以政府內部组织结构改革为主的內部导向和以政府与公民关系塑造为主的外部导向两个內部理性化阶段。但受到德国宪法一国家秩序传统影响,新掌舵模式具有很强的外部依赖性,具体包括合法性依赖、功能性依赖和理念性依赖。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渐进式的行政改革历程同样表现出理性化和外部依赖特征,德国的行政改革逻辑为当前我国进一步深化行政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 李金龙孙欢
- 关键词:法治原则
- 我国实现开发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被引量:13
- 2020年
- 开发区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场域。引入多重制度逻辑理论审视开发区发展机制可知,国家逻辑主导开发区发展理念与战略的顶层设计,科层制逻辑是政策传导和政绩偏好,市场逻辑追求效率最大化和契约精神,社会逻辑则为开发区提供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多重制度逻辑或相辅而行推动开发区不断发展,或相互冲突导致开发区高质量发展面临复杂的利益格局、政策服务体系不完善、市场难以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以及无法有效提供高质量发展的外部条件等问题。鉴于此,应发挥国家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理念和战略上的引领作用,理顺科层组织政策传导体系以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运用社会力量和智能化方式创造高质量发展的外部条件,以期构建适应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制度逻辑协同体系。
- 李金龙李明
- 关键词:开发区制度逻辑市场逻辑
- 地方政府执行力弱化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被引量:16
- 2010年
- 地方政府执行力是地方政府执行过程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合力。在影响地方政府执行力的诸多因素中,制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方政府执行力弱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制度的缺陷。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重视内部交易费用,强化激励功能,健全实施机制,确保制度落实到位,是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的根本途径和必然选择。
- 胡象明孙楚明
- 关键词:地方政府执行力新制度经济学
- 基层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梗阻的生成机制及其疏解之道被引量:22
- 2018年
- 近年来,基层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梗阻"问题愈演愈烈。基层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梗阻"的生成机制在于政策执行互动规则的"断裂"、执行主客体间利益的"失衡"、村组干部信息权力的"垄断"以及基层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监督机制的"失效";而其疏解之道在于推进基层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互动规则的耦合,促进基层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主客体间利益的整合,加强基层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信息的沟通以及完善基层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等。
- 李金龙杨洁
- 关键词:梗阻
- “间断平衡框架”对中国政策过程的解释力研究——以1949年以来户籍政策变迁为例被引量:29
- 2018年
- 间断平衡框架因揉合了政策过程的渐进式平衡与短期重大间断这两个关键变量,而能够同时对西方政策过程的渐变性和突变性进行合理、恰切的解释。为厘清该框架在中国政策情境下是否同样具有解释力及有效性,选用历史文献考察、纵向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1949年以来户籍政策变迁的过程进行详细梳理与总结,并运用间断平衡框架对这一政策变迁过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间断平衡框架与中国的政策变迁规律基本吻合,但基于西方政策实践的间断平衡框架在解释中国政策问题时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决策机制层面,中国官方权威决策系统主导型与非官方决策系统参与型相结合的政策运行机制,有别于西方子系统政治与宏观政治互动型的运作模式;在决策的影响要素层面,中国社会组织、民众等行动者的参与也同西方利益集团和第三方议事机构的动议存在显著差异,具有明显的中国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间断平衡框架的矫正意见,以期促进间断平衡框架的本土化,增强其在中国政策语境下的解释效力。
- 李金龙王英伟
- 关键词:解释力户籍政策
- 分识型决策: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政府决策理念创新的选择被引量:2
- 2017年
- 随着政府决策环境日趋复杂化、非常规化,传统共识型决策理念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往往陷于"事件爆发—层层上报—凝聚共识—逐级下达"的被动反应式困局,且未对决策客体的诉求进行分类识别,成为掣肘决策效率提高的深层次因素。分识型决策理念是有效化解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可行性决策理念,推动其在政府决策中应用,应简化决策制定程序,完善程序补办制度,促进分识决策的高效化;构筑网络化的信息传导机制,防止决策异化,保障决策的可及性;构建与分识型决策相匹配的责任追踪机制,确保决策评估的公正性。
- 李金龙王英伟黎伟盛
- 关键词:群体性突发事件
- 农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失范及其矫正——基于街头官僚理论视角被引量:25
- 2017年
- 村组干部是我国农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到位的实际担当者。运用街头官僚理论审视后发现,在乡村场域下,村组干部因其拥有的自由裁量权而持有相当大的政策制定空间,导致了精准扶贫政策在乡村地区的执行扭曲,呈现出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替换性执行、扶贫项目精准安排象征性执行、扶贫资金精准使用隐瞒性执行以及扶贫措施精准到户附加性执行等失范表现。影响村组干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失范的原因主要有精准扶贫政策本身的丰富性、村组干部综合素质偏低、乡村场域下政策执行环境的复杂性等等,鉴此,提出确立地方性规范、提高村组干部的综合素质、加强政策宣传和完善激励监督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寻求新时期农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治理之道。
- 李金龙杨洁
- 关键词:街头官僚理论
- 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国家治理能力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是促进精准扶贫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国家治理能力在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实践中展示了丰富内涵。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的精神实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国家治理能力主要包括精准扶贫政策思想引领过程中的统领能力、精准识别机制分析中的认证能力、精准施策机制分析中的规管能力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机制中的整合能力。统领能力存在理想型决策与非理性运作失衡、认证能力较低引致贫困户错评等国家治理能力偏低现象,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政治社会化机制、重塑乡村治理规则以及理顺政社职能关系等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路径。
- 李金龙杨洁
- 资源依赖:我国社会组织自治权保障的一个框架被引量:4
- 2017年
- 自治权作为社会组织的基本权利,是社会组织自身使命得到良好贯彻的重要保障。尽管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的自主治理地位不断得到了加强,但社会组织自治权仍处于偏弱地位,社会组织独立寻求治理空间依旧存在不足。借助资源依赖理论,本文认为社会组织自治权出现的偏弱重要原因在于政府与社会组织的非对称性资源依赖关系:政府在服务能力资源和民意资源等方面上对社会组织是一种选择性依赖,而社会组织在形式合法性资源和资金资源等方面上对政府是一种必要性依赖。因此,实现和保障社会组织自治权的根本途径在于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对称性资源依赖关系。政府需要通过改革双重管理体制、推进政府服务购买等方式释放依赖性资源,而社会组织需要通过资源转化和资源拓展战略来构筑抵消性力量。
- 孙欢
- 关键词:社会组织政府自治权资源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