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波市农业择优委托项目(2012C10016)

作品数:10 被引量:46H指数:5
相关作者:吴祖芳翁佩芳张鑫张庆峰孙丽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农业择优委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冬瓜
  • 3篇色谱
  • 3篇腌制
  • 3篇相色谱
  • 3篇挥发性
  • 2篇质谱
  • 2篇乳酸
  • 2篇乳酸菌
  • 2篇气相
  • 2篇气相色谱
  • 2篇萃取
  • 2篇挥发性物质
  • 2篇固相微萃取
  • 2篇发酵
  • 2篇风味
  • 2篇风味成分
  • 1篇顶空
  • 1篇顶空固相微萃...
  • 1篇多样性
  • 1篇亚硝胺

机构

  • 10篇宁波大学
  • 1篇宁波出入境检...

作者

  • 9篇吴祖芳
  • 5篇翁佩芳
  • 3篇张鑫
  • 2篇沈锡权
  • 2篇徐赛男
  • 2篇孙丽
  • 2篇张庆峰
  • 1篇陈杰
  • 1篇葛燕燕
  • 1篇黄海杰
  • 1篇诸奇
  • 1篇万力婷
  • 1篇张天龙

传媒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宁波大学学报...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传统腌菜中的N-亚硝胺被引量:6
2015年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快速测定腌制蔬菜中N-亚硝胺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固相萃取(SPE)结合GC/MS检测了N-二甲基亚硝胺(NDMA)、N-二乙基亚硝胺(NDEA),考察了样品不同提取方法、不同固相萃取洗脱剂配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相萃取相较于超声萃取,回收率高且峰图干净,而固相萃取中选用90%的甲醇水溶液作为洗脱剂,不仅回收率均可达90%以上,同时也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优化后两种N-亚硝胺的线性范围均为0.1-10.0 mg/L;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4和0.999;检出限为0.02 mg/L;回收率为90%-112%;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3%,重现性良好。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快速,易于操作,适合各类腌制蔬菜中N-亚硝胺的检测。
徐赛男吴祖芳陈杰
关键词:腌制蔬菜气相色谱-质谱
苋菜梗腌制过程细菌群落变化及风味的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采用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结合GC-MS分析等方法,对腌制苋菜梗体系的细菌多样性、品质变化和腌制成熟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腌制苋菜梗开始时(即腌制第0d)其优势菌群为乳杆菌属、片球菌属和魏斯氏菌属,第10d优势菌群为乳杆菌属和产碱杆菌属,到腌制中后期细菌群落组成基本稳定,其中产碱杆菌属、拟杆菌属和梭菌属为优势菌群。苋菜梗腌制过程中,pH、亚硝酸盐含量和细菌总数均先上升后下降,至腌制结束时分别为5.28、4.0mg/kg和数量级107cfu/mL。利用GC-MS分析方法测定了腌制苋菜梗卤汁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发现其主体风味成分为醇类、酸类和烷烃类,其中醇类物质占19.5%、酸类占15.9%和烷烃类占14.6%,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组分有2-丁醇、乙醇、己烷和乙醛。
万力婷吴祖芳张天龙孙丽黄海杰诸奇沈锡权
关键词:风味成分
SDE法和HS-SPME法萃取自然腌冬瓜挥发性物质的比较被引量:6
2013年
经自然腌制的冬瓜样品分别通过同时蒸馏萃取(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种萃取方法共检出6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SDE方法检出21种挥发性物质,HS-SPME方法检出42种挥发性物质,SDE法检出的主要有棕榈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和二十二烷等高沸点挥发性物质,而HS-SPME法检出的主要有乙酸、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等低沸点挥发性物质;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表明HS-SPME法重复性比SDE好。综合结果采用HS-SPME法萃取腌冬瓜样品挥发性物质优于SDE方法,而2种方法的综合使用能更全面地反映腌冬瓜样品的风味构成。
庄必文吴祖芳翁佩芳
关键词:同时蒸馏萃取顶空固相微萃取挥发性物质
5.8S rDNA-ITS克隆文库法分析腌制冬瓜的酵母菌多样性被引量:4
2015年
应用构建的5.8S r DNA-ITS基因克隆文库法,分析冬瓜腌制体系不同时期酵母菌的多样性、优势菌种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冬瓜腌制过程中酵母菌种类丰富,随着腌制时间的不同,卤水中酵母菌组成存在较大差异。腌制早期优势酵母菌为普鲁兰类酵母,腌制中、后期,酵母菌群中优势菌种转变为热带假丝酵母。此外,冬瓜腌制过程中酵母菌数量和p H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本研究结果为研究酵母菌对浙东传统腌制蔬菜品质的影响提供微生物学基础。
孙丽吴祖芳沈锡权
关键词:冬瓜酵母菌多样性
腌冬瓜中具有抑菌活性乳酸菌的鉴定及其抑菌特性的研究
2016年
利用双层平板法从浙东传统腌制冬瓜中筛选得到1株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命名为L34.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为指示菌,利用牛津杯法测定乳酸菌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活性,发现其抑菌活性物质具有热稳定性,对部分蛋白酶敏感;抑菌活性随p H值的降低而增强,表现出对酸的依赖性.结合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 DNA序列比对结果,鉴定L34为植物乳杆菌.
黎浩田吴祖芳
关键词:乳酸菌RDNA抑菌特性
浙东腌冬瓜产组胺微生物的分离及产组胺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解浙东地区传统腌冬瓜发酵体系中产组胺细菌及其组胺产生规律,本研究通过鉴别培养基结合HPLC筛选并确认了菌株的产组胺能力,并利用16S r DNA分子鉴定产组胺菌株;研究培养温度、p H和盐度对菌株生长和产组胺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腌冬瓜发酵前、中期筛选出的5株菌属于2个菌种,命为M1和M3,均是肠杆菌属,且分别与Enterobacter aerogenes(产气肠杆菌)和Enterobacter xiangfangensis的亲缘关系最近。这两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最适生长p H均为7,在小于5%盐度时生长均稳定;在组胺发酵培养基中,产组胺的最适p H均为4,在20~35℃的适宜生长温度内,最适产组胺温度均为35℃,随盐度的升高,产组胺量均降低。适宜的实验条件下,M1和M3的最大生长量分别为11.65 lg CFU/m L和14.30 lg CFU/m L,最大产组胺量分别为35.66mg/L和39.54 mg/L。研究结果可为浙东特色腌冬瓜的加工工艺及质量安全控制等提供参考依据。
徐赛男吴祖芳张鑫翁佩芳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DNA发酵条件
生腌熟腌冬瓜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指纹图谱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在低盐浓度条件下研究腌制冬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对生腌和熟腌两种腌制工艺条件下腌冬瓜产品中挥发性化合物及其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浙东地区特色腌冬瓜产品风味特征及品质特性,为传统腌制品营养和质量安全及工艺控制等提供基础。采用固相微萃取吸附腌冬瓜的挥发性成分,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联用分析鉴定,采用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处理定量分析其风味成分,并对其获得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生腌冬瓜的挥发性的主体成分为醇类和酯类物质。生腌冬瓜的色谱指纹图谱研究表明,不同批次样品中生腌冬瓜中2,4-戊二烯、3-甲基-1-丁醇、(Z)-2-庚烯的相对百分含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他物质的相对百分含量则差异性不大。熟腌冬瓜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烯烃类物质。熟腌冬瓜的色谱指纹图谱研究表明,不同批次熟腌冬瓜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的相对百分含量差异性不大,相比生腌冬瓜更稳定。固相微萃取-GC/MS联用分析方法可较好地反映不同腌制方式冬瓜产品复杂的风味组分及相对组成,结合构建的色谱指纹图谱表明两种腌制方式的浙东传统腌冬瓜挥发性风味有较大的差异性,由此可区别或鉴定传统腌制菜样品的生产工艺。
盛留洋翁佩芳吴祖芳庄必文于燕婷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指纹图谱
复合乳酸菌接种发酵对浙东腌冬瓜发酵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为缩短浙东传统腌冬瓜生产周期,并提高其质量品质,以自然腌制为对照,研究从浙东传统腌冬瓜分离获得的4株优势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棒状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按不同方式复配接种后对腌制冬瓜发酵品质的影响,并经室温发酵20d后检测产品的p H、总酸、亚硝酸盐含量、氨基酸含量、乳酸菌和细菌总数的变化情况及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3种复合菌发酵方式的乳酸菌和细菌总数均高于对照,产酸迅速,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4种菌按相同比例复配发酵效果较好,与对照组比,其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32.02%和17.04%,而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及精氨酸含量分别提高226.13%、178.00%、237.28%和95.52%;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与对照有较高的相似度,其中酯类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提高10.00%和29.88%。综上,复合菌发酵改善了腌冬瓜的营养品质及风味。本研究结果为复合菌剂应用到发酵蔬菜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张庆峰吴祖芳张鑫翁佩芳
关键词:冬瓜亚硝酸盐氨基酸挥发性物质
浙东腌冬瓜优势乳酸菌的分离及产酶特性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通过微生物分离和鉴定从浙东传统腌冬瓜中得到4株优势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z151)、发酵乳杆菌(Lz152)、棒状乳杆菌(Lz153)和戊糖乳杆菌(Lz154),通过酶学分析方法对4株乳酸菌的产生乳酸脱氢酶、亚硝酸盐还原酶、酯酶和转氨酶的特性进行研究。实验表明,4株乳酸菌都有乳酸脱氢酶、亚硝酸盐还原酶、酯酶和转氨酶活性,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有较高的乳酸脱氢酶活力,分别达到122.34 U/m L和113.56 U/m L;发酵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有较高的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分别为17.62 U/m L和13.42 U/m L,而棒状乳杆菌具有最低的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为4.74 U/m L;植物乳杆菌和棒状乳杆菌比其他两种乳酸菌有较高的酯酶活性,达到11.53 U/m L和13.78 U/m L。此外,植物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有较高的转氨酶活性,分别为25.37 U/m L和23.19 U/m L。4株乳酸菌产酶的最适温度和p H存在菌种间差异,而且同一株菌产生各种酶的最适条件也不同,分离乳酸菌分别在30℃、35℃、40℃产各种酶的能力最高,而发酵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的最适产酶p H分别为6.0、7.0。
张庆峰吴祖芳翁佩芳张鑫
关键词:冬瓜乳酸菌酶活性
冬瓜腌制生产工艺与品质特性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以冬瓜为原料,比较了腌制方式、配料及接种腌制对冬瓜腌制过程中理化指标(pH、盐度、总酸、亚硝酸盐和氨基酸态氮)和微生物指标(细菌、乳酸菌总数)的影响,并对成品进行了感官分析.结果表明:熟腌成熟时间为20d,生腌成熟时间较长为90d,但品质较好;在生腌中加辣椒腌制比对照组pH降低了0.25,亚硝酸盐质量分数降低了8.60×10-7,而盐度和总酸的质量分数提高,盐度变化不显著;在生腌中接种腌制冬瓜比对照组pH降低了0.26,亚硝峰阶段亚硝酸盐质量分数降低了1.38×10-5,而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增高了1.70×10-4,菌落总数增高了3.3×107cfu·mL-1,乳酸菌总数增高了1.0×107 cfu·mL-1.综合感官分析,得出生腌接种和生腌加辣椒方式均可提高冬瓜的感官品质,接种戊糖片球菌发酵的冬瓜感官品质最高.
葛燕燕吴祖芳翁佩芳
关键词:生产工艺微生物指标感官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