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065)

作品数:19 被引量:610H指数:14
相关作者:贺灿飞王俊松朱彦刚刘作丽潘峰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区位
  • 3篇制造业
  • 3篇能源
  • 3篇能源强度
  • 3篇区位选择
  • 2篇地理分布
  • 2篇地理分布研究
  • 2篇地理集聚
  • 2篇能源效率
  • 2篇外资
  • 2篇跨国
  • 2篇跨国公司
  • 2篇集聚经济
  • 1篇地产
  • 1篇地理集中
  • 1篇动态外部性
  • 1篇银行
  • 1篇中国房地产
  • 1篇中国能源
  • 1篇中国汽车

机构

  • 17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市经济与...

作者

  • 16篇贺灿飞
  • 5篇王俊松
  • 4篇朱彦刚
  • 4篇刘作丽
  • 2篇潘峰华
  • 1篇肖晓俊
  • 1篇李德瑜
  • 1篇尹薇
  • 1篇朱晟君
  • 1篇彭思源
  • 1篇李燕
  • 1篇傅蓉

传媒

  • 3篇地理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人文地理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Chines...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4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集聚经济、制度约束与汽车产业跨国公司在华功能区位被引量:20
2011年
基于全球500强在华投资数据,研究了汽车产业跨国公司在华功能区位。随着汽车产业跨国公司在华功能不断拓展,不同功能的空间分离已非常明显;服务功能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而生产功能则对上海、天津、重庆、广州等城市具有更强的偏好。条件逻辑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集聚经济和制度约束是影响汽车产业跨国公司在华不同功能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总体而言,生产功能区位选择的被动式嵌入特征明显,其在受制度约束的同时十分关注部门集聚效益,地方化经济对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城市化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而服务功能区位选择则十分关注功能集聚和城市化经济,靠近政策源头布局也是其区位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
刘作丽贺灿飞
跨国公司的功能区位选择与城市功能专业化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逐渐从单一功能向整条价值链拓展,其不同功能的空间布局与中国的城市等级相对应,影响和改变着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本文分析了在华制造类跨国公司不同功能环节进入中国的渐变过程及其区位分布与中国城市等级体系的对应关系;并以全球五百强企业在华分支机构的数据为基础,采用条件逻辑模型分析了不同功能的区位决定因素,发现在控制城市特性基础上,城市行政级别、距离中心城市远近和城市人口规模共同影响跨国公司功能区位,而且相同功能之间以及研发和生产、生产和物流、销售与生产等不同功能间均存在着共聚现象。此类功能共聚推动着中国城市功能专业化发展和城市区域的产生。
朱彦刚贺灿飞刘作丽
关键词:跨国公司价值链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中国能源利用效率被引量:59
2009年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生产与消费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单位GDP的能耗却不断下降。理论上,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可以归因于结构变化与技术进步。为了解释中国能源效率的这种变化过程,本文采用对数平均的LMDI方法将中国1994-2005年的能源强度变化分解为六大类产业结构变化、两位数产业结构变化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994-2005年,能源强度降低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的贡献在2001年后不断降低,产业结构变动在1998年前降低了能源强度,1998年之后导致能源强度的上升。在技术效应中,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高耗能产业部门及居民消费业的技术进步是导致我国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王俊松贺灿飞
关键词:技术进步能源效率能源强度
在华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研究述评被引量:38
2009年
尽管学术界至今未能形成一般性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区位理论,但已有的大量研究却对加深理解FDI的区位选择规律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作为一个成功转型国家,在华FDI区位研究早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区位理论和FDI理论两方面梳理FDI区位研究的理论基础后,回顾并评述了在华FDI区位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其未来发展中需要完善的相关命题。早期的研究以定性描述为主,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转入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在华FDI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识别;研究主要集中在省区尺度,识别出的区位因子主要包括成本、市场、集聚和制度等。FDI在东道国的区位选择行为是"区域—产业—企业"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识别东道国区位要素的基础上,已有文献同时也关注了来源国效应、产业特征与企业属性和时间演化对FDI区位决策的影响。未来研究中需要加强对新兴经济体FDI区位模型的一般性讨论,强化"区域—产业—企业"系统研究,并关注基于功能视角的在华FDI(跨国公司)区位研究。
刘作丽贺灿飞
关键词:FDI区位
中国城市产业增长研究:基于动态外部性与经济转型视角被引量:55
2009年
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动态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本研究认为动态外部性对中国城市产业增长的影响依赖于中国经济转型。利用2000年和2005年地级市及其以上城市的两位数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动态外部性和我国城市产业增长存在非线性关系。产业专业化和本地竞争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产业增长,但是当专业化和竞争超过一定水平之后将不利于产业增长;相反,多元化程度只有达到较高水平之后才会显著促进产业增长。本研究还发现动态外部性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参与全球化程度高、地方保护较强的产业以及位于经济自主权较大的城市的产业影响尤为显著。本文清晰地表明我国经济转轨为动态外部性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贺灿飞潘峰华
关键词:动态外部性经济转轨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地理分布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利用1980-2007年数据,通过计算基尼系数、省区区位商研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和专业化水平的变化趋势,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地理格局的变化。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理集中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扩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显著加速。市场、政策和全球化的力量强化了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该地区进一步集中;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外商投资和出口逐渐呈现北移的趋势;在东部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压力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向邻近交通便利的中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基于2000年和2005年地级市数据,采用Tobit模型,验证了劳动力要素的差异、集聚经济及政策制度等要素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布局和集中程度的影响。
李燕贺灿飞朱彦刚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产业地理分布基尼系数TOBIT模型
跨国公司功能区位实证研究被引量:58
2011年
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内部实现功能空间分离。伴随中国渐进式的改革开放进程,全球500强跨国公司逐步在中国实现地理扩张和功能扩张。本文基于1979-2008年电子信息和医药化工产业的全球500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数据研究跨国公司功能区位。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倾向于在已有投资的城市追加投资,不同功能呈现一定差异性地理分布,但功能之间共聚趋势明显。区域性总部和商务功能聚集在一线城市,生产功能布局于省会和一线城市周边地区,研发功能追随生产功能。条件逻辑模型分析表明,跨国公司功能区位存在显著的公司内集聚、跨公司集聚、来源国集聚以及跨功能共聚现象。市场潜力及城市行政地位也是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因素。随着全方位开放格局形成,集聚效应较制度优势更为重要。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地理集聚提升一线城市的功能,强化顶级城市的领导力和聚集力。跨国公司的功能片段化布局既依托我国的城市等级体系,又在一定程度上重塑我国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体系按价值链等级进行专业化分工并推动区域协作。
贺灿飞肖晓俊
关键词:全球500强跨国公司
产业特性、区域特征与中国制造业省区集聚被引量:113
2010年
产业地理集聚存在产业差异和区域差异。本文结合产业特性和区域特征揭示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采用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本文发现交通密度、政府支出比重、开发区数量以及贸易壁垒强度等区域特征显著影响产业集聚。在产业特性与区域特征交叉分析中发现,市场化促进了农业投入依赖性强、产业联系强、劳动密集型及研发密集型的产业的空间扩散,交通网络的完善有利于产业联系强的、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的分散布局,在市场潜力较大的省区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更为集聚;地方政府的产业和区域政策促进了产业联系较强的产业集聚,而拉动了利税率高的、国有企业主导的、属于国家重点计划的产业分散布局;各级政府建立的开发区和园区则尤其不利于国家计划重点产业的集聚和规模经济的实现。本文研究表明,贸易理论与新经济地理理论对于中国的制造业集聚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而中国的政策制度环境也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影响因素。产业集聚需要一定的产业和区域条件,并非所有产业和所有区域内都能够实现高水平的产业集聚。
贺灿飞朱彦刚朱晟君
关键词:制造业地理集聚
集聚经济、外资溢出效应与中国汽车企业效率被引量:22
2009年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东北、长三角、湖北十堰—武汉、重庆市、珠三角和京津地区六大汽车企业集聚区,集聚经济和外商直接投资显著影响我国汽车企业效率。本文以2004年中国2160个汽车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集聚经济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汽车企业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规模经济、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能显著提升汽车企业效率,汽车企业规模越大、相同产业或相近产业的集聚越能有效促进汽车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和信息资源,增进企业的上下游联系,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外商直接投资对汽车企业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城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对我国汽车企业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城市汽车业外资对本地汽车企业没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对本地汽车生产企业有较明显的溢出。
王俊松贺灿飞
关键词:集聚经济外资溢出效应汽车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区位选择被引量:62
2009年
金融业渐进式准入制度直接影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伴随改革开放进程,外资银行最初聚集于经济特区和北京,进而扩散到上海、天津、大连和广州,以致于中西部城市,如重庆、成都和西安。外资银行的分行支行尤为聚集于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代表处则偏好聚集于北京和上海。条件逻辑模型统计结果表明,外资银行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中国城市的区位优势,尤其是制度优势和银行业规模经济优势共同影响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在中国的区位选择。外资银行尤为偏好金融规模效应显著、对外资银行准入管制较少的贸易型城市,央行总部及其区域性分行所在城市也是外资银行偏好的区位。由于代表处与分行或支行的功能差异,两者的区位行为存在一定不同。
贺灿飞傅蓉
关键词:外资银行区位选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