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096)

作品数:13 被引量:153H指数:9
相关作者:张虎才常凤琴蒲阳雷国良张文翔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青藏
  • 5篇青藏高原
  • 4篇盆地
  • 4篇柴达木盆地
  • 4篇沉积物
  • 3篇正构烷烃
  • 3篇气候
  • 3篇化石
  • 3篇古气候
  • 3篇分子化石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生物标志物
  • 2篇同位素
  • 2篇剖面
  • 2篇湖泊
  • 2篇湖泊沉积
  • 2篇湖泊沉积物
  • 2篇湖相沉积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南昌大学
  • 3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广东省海洋资...

作者

  • 12篇张虎才
  • 8篇蒲阳
  • 8篇常凤琴
  • 8篇雷国良
  • 5篇张文翔
  • 5篇杨明生
  • 4篇杨伦庆
  • 3篇张淑萍
  • 3篇类延斌
  • 3篇庞有智
  • 2篇李春海
  • 2篇陈光杰
  • 1篇李世杰
  • 1篇王永莉
  • 1篇姚书春
  • 1篇李斌
  • 1篇郑茜
  • 1篇蔡艳凤

传媒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冰川冻土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冰蚀湖沉积物正构烷烃记录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信息:以希门错为例被引量:16
2011年
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从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冰蚀湖湖泊沉积物中检测出正构烷烃系列分子化石,将其与湖区表层土壤及牛粪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认为冰蚀湖湖泊沉积物中C27-C33正构烷烃主要来自流域内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高等植物,且食草动物对高等植物的摄食消化过程并未显著改变C27-C33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在0—44cm的湖泊沉积物岩芯中,陆生高等植被来源的正构烷烃相对含量从底部到顶部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由此推测,湖区高等植被在0~44cm沉积时段内有逐渐退化的趋势.根据210Pb定年并结合已有的AMSH14^C年代,认为该沉积岩芯记录了希门错湖区过去近900a以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历史,其正构烷烃指标(ACL27-33,Paq以及Pwax)与区域温度记录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特别是记录了相对寒冷的小冰期气候事件(LIA).说明冰蚀湖湖泊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即使分布模式不变,其代用指标依然精细地记录了古气候、古环境变化信息.
蒲阳张虎才王永莉雷国良NACE Trevor张淑萍
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古湖泊沉积物正构烷烃记录的MIS3晚期气候变化被引量:18
2010年
通过对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泊贝壳堤剖面254cm湖相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分析,结合现有的湖相记录资料,探讨了柴达木盆地察尔汗湖区39.7~17.514CkaBP(校正年代为43.5~22.4cal.kaBP,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之间湖泊演化规律.在湖泊演化的不同阶段,正构烷烃呈现了不同的分布模式,体现了研究区植被变化及水文条件的改变.正构烷烃代用指标(CPIh,ACLh和Paq)与同纬度地区夏季太阳辐射量变化趋势一致,揭示了夏季太阳辐射是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力,间接影响了湖泊的演化.另一方面CPIh,ACLh与孢粉总浓度以及格陵兰冰芯气泡甲烷浓度变化趋势吻合,响应了气候快速变化的Dansgaard-Oeschger(DO)旋回,说明MIS3晚期察尔汗湖区气候相对暖湿阶段具有不稳定性.本次研究是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来自古湖泊沉积物分子化石的最新证据.
蒲阳张虎才雷国良常凤琴杨明生张文翔类延斌杨伦庆庞有智
关键词:分子化石正构烷烃古气候太阳辐射
我国东北地区晚更新世中晚期环境变化与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绝灭研究综述被引量:15
2009年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总结、统计分析,结合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实地考察和初步研究结果,论述了我国东北地区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环境变化与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演化、灭绝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其与国际对相应时段猛犸象研究之间的差距。提出加强对我国东北地区晚更新世气候环境的重建、认识气候变化的区域特点和突变性,系统而可靠地建立以猛犸象—披毛犀为主的化石动物年代序列、区分主要类型化石动物年代是研究的关键。以独立的气候环境变化和化石动物的年代序列为参照系,在区域环境变化的框架内讨论化石动物群生存的气候环境、生态特征和灭绝过程,进而探讨动物群演化及灭绝与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这将为认识区域环境突变、动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我国东北地区晚更新世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与欧亚大陆其它地区猛犸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人类演化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动植物演替与绝灭的临界条件等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提供资料。
张虎才
关键词:环境变化
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消期气候不稳定性记录被引量:16
2010年
通过对红水河剖面元素地球化学和孢粉以及地层岩性的分析,在讨论了沉积地层连续性和记录完整性的基础上,重建了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消期的气候环境演变序列。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a,Fe,Mg,K,Na和Mn等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及结合其不同的孢粉组合,不仅与沉积环境紧密相关,而且可以很好地揭示该地区晚冰期以来气候环境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历史,显示研究区在13.6~9.7cal.kaB.P.期间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3.60~13.08cal.kaB.P.,12.75~12.20cal.kaB.P.和11.60~10.45cal.kaB.P.期间气候较温暖湿润;13.08~12.75cal.kaB.P.和10.45~9.70cal.kaB.P.期间气候相对冷干;而在12.2~11.6cal.kaB.P.期间,则表现相对冷湿。自11.6cal.kaB.P.之后,研究区进入全新世暖期,元素Ca,Fe,Mg,K,Na及Mn的含量和孢粉A/C比值变化曲线均表明在全新世初期气候波动频繁,并在11.3cal.kaB.P.和10.5cal.kaB.P.左右出现较强的冷波动。通过与其他研究区地质记录对比,指出研究区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消期气候环境变化尽管存在一定的区域特点,但基本格局与全球气候变化一致。
庞有智张虎才常凤琴雷国良李春海蒲阳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末次冰消期元素地球化学孢粉记录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from n-alkanes in glacially eroded lake sediments in Tibetan Plateau:An example from Ximen Co被引量:10
2011年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was used to identify a series of n-alkanes in the sediments of a typical glacially eroded lake in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By comparing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n-alkanes in lake sediments,surface soils and cow manure,it was shown that n-C 27-n-C 33 alkanes in the soil ecosystem of Ximen Co are derived from vascular plant species a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n-C 27-n-C 33 alkanes remains unchanged during the feeding and digestion processes of herbivores.The relative percentage of C 27,C 29 and C 31 n-alkanes decreased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of the sediment core showing a trend of degradation of higher plants in the Ximen Co lake region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44 cm core.210 Pb dating,combined with pre-existing AMS 14 C da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positional core reflects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since about 900 years before present.The n-alkane indexes (ACL 27-33,P aq,P wax) are comparable with regional temperature variation,especially recording the Little Ice Age event (LIA).This study highlights that n-alkanes are valid proxies for paleo-climate and paleo-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despite the same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n-alkane molecular fossils derived from a typical glacially eroded lake.
PU YangZHANG HuCaiWANG YongLiLEI GuoLiangNACE TrevorZHANG ShuPing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青藏高原东部正构烷烃
干旱盆地古湖相沉积物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以柴达木盆地为例被引量:9
2013年
柴达木盆地大面积裸露于地表的古湖相沉积物长期受到物理风化的剥蚀作用,成为风尘堆积的主要物源。而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物在一定条件下会被保存下来,记录了古环境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采自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古湖相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检测出一系列具有生物源指示意义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系列正构烷烃、系列正烷基-2-酮、正构脂肪酸/醇/酯、系列支链烷烃、系列烷基酰胺以及若干五环三萜类(非藿烷系列)及甾类化合物。研究发现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湖泊沉积物中生物标志物未受强烈的成岩作用及微生物活动的改造,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分布特征。正构烷烃高碳数系列明显的奇碳优势以及样品中高含量的非藿类五环三萜类生物标志物的检出说明在高原封闭性盐湖中曾经存在着大量高等植物碎屑的输入,指示了沉积时期气候湿润、植被相对繁盛,与柴达木盆地的现代自然地理环境截然不同。
蒲阳张虎才陈光杰张文翔常凤琴张淑萍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生物标志物古环境
1950年以来青藏高原兹格塘错碳酸盐稳定碳同位素变化及其原因被引量:6
2010年
兹格塘错是青藏高原中部一个典型的半混合型咸水湖泊。本文在^(210)Pb和^(137)Cs定年的基础上,研究了兹格塘错重力岩芯(ZGTC A-1)小于38.5μm细颗粒组分碳酸盐稳定碳同位素1950年以来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冬夏季湖水水化学特征的分析表明,夏季湖水溶解CO_2呈逸出状态,冬季湖水钙离子浓度是夏季湖水的10倍,据此可以得出兹格塘错碳酸盐矿物主要在夏季沉淀。通过与那曲气象站气象记录对比发现,1950年以来A-1岩芯碳酸盐碳同位素变化与年均温度有很好的相关性,表现出年均温度高时碳同位素偏重,而年均温度低时碳同位素偏轻的特征。兹格塘错1950年以来自生碳酸盐碳同位素的变化是由湖区及水体碳循环(如碳酸盐沉淀,有机质的沉淀与分解,有机碳和无机碳的转化等)的变化引起的,但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碳酸盐含量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碳酸盐含量越高,同时降水量与碳酸盐含量也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1950年以来有机质含量与温度呈反相关,可能与湖泊生产力的下降有关。
类延斌张虎才李世杰杨伦庆姚书春李春海雷国良张文翔
关键词:青藏高原
西北地区晚第四纪沉积地层一元正脂肪酸酰胺分布特征及古气候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中国西北地区晚第四纪沉积地层中检测出一类特殊的类脂物分子——一元正脂肪酸酰胺。根据其碳数分布特征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一元正脂肪酸酰胺来源于各种生物体,产生于生物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而不是来源于石油残余物及各种可能的污染。通过对比3个不同区域相近时期古湖相及黄土沉积地层中的脂肪酸酰胺分布特征,认为柴达木盆地可能不是黄土沉积的主要物源区,而额济纳盆地及邻近区域对黄土堆积有着重要的贡献或具有相同的物源。典型黄土沉积地层中UFAA值(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酰胺相对含量的比值)与粒度、磁化率等指标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特别是在相对暖湿阶段UFAA值呈现了明显的低值。这一现象表明脂肪酸酰胺在沉积地层中的变化受控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成岩作用强度的变化,从而记录了气候变化信息。通过研究,认为生物生理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元正脂肪酸酰胺与构成细胞膜的类脂物分子一样,可记录古气候变化。
蒲阳张虎才雷国良常凤琴杨明生庞有智
关键词:分子化石晚第四纪西北干旱区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湖区古湖相沉积物中含氮类分子化石的检出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察尔汗湖区贝壳堤剖面古湖相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检测出系列脂肪酸酰胺与脂肪腈类含氮类脂物分子化石。并对其在古湖相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作了详细描述。对它们综合研究认为,早期成岩作用使来源于各种生物体的脂肪酸酰胺类分子化石部分地转化为脂肪腈类化合物。此外,不饱和脂肪酸酰胺与饱和脂肪酸酰胺的含量比值在剖面上并没有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说明在降解过程中各种生物、物理及化学作用对它们不存在明显的选择性,指示有机质在沉积过程中可能处于一个偏氧化的环境。本文首次报道这两类物质,为更好地理解含氮类脂物分子化石在湖泊沉积物中的转化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蒲阳张虎才雷国良常凤琴杨明生
关键词:脂肪酸酰胺脂肪腈
生物标志化合物在环境载体中的研究及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生物标志物作为地质时期生物体的"遗迹",是研究古生物(植被)与古环境的良好指标。生物标志物保存于各种自然载体中,能够用于揭示十年、百年、千年、万年以上等不同尺度的古生物与古环境变化过程。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标志物在湖相沉积物、海相沉积、土壤、沼泽和泥炭沉积物、黄土-古土壤地层、雪冰、气溶胶、洞穴堆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生物标志物在生态及环境变化研究方面应用的主要成果、存在的基本问题,显示出生物标志化合物在这些领域的巨大活力和应用前景,并通过分析指出生物标志化合物在未来定量化环境参数研究方面的发展趋势。
杨明生张虎才李斌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环境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