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IB010716)

作品数:9 被引量:65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小平李丽华程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江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大学教学
  • 4篇教学
  • 3篇教育
  • 2篇大学生
  • 2篇隐性知识
  • 2篇知识
  • 2篇知识观
  • 2篇人文
  • 2篇人性
  • 2篇师生
  • 2篇师生关系
  • 2篇人格
  • 1篇大学生学习
  • 1篇当代大学生
  • 1篇性人格
  • 1篇人文视野
  • 1篇人文性
  • 1篇认识论
  • 1篇生活认识论
  • 1篇片面

机构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江汉大学

作者

  • 9篇李小平
  • 1篇李丽华
  • 1篇程平

传媒

  • 6篇空军雷达学院...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创造性研究的教育学考察被引量:1
2006年
科学心理学关于创造性的研究对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已越来越突出。我们必须扩展创造性研究的途径,对创造性研究作教育学的考察。从教育的视野审视创造性,除了要充分吸收科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外,还要综合运用哲学、人类学等领域的思想和方法,把人看作一个完整的生命存在,从人的本质把握创造性的人性根基;从人的生存特征认识创造性的双重超越特征,即精神超越和物质创新的统一;从哲学的视角,深刻挖掘创造性的内在精神;透过作为种系和个体的人的发展历史,考察创造性的具体表征。
李小平
关键词:教育学人性
当代大学生创造性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
2007年
针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在创新能力、创造性人格、创造观念等方面比较薄弱的现状,对近十几年来有关我国大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全面综述和分析,归纳出目前大学生创造性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社会要求,创造性人格的发展还有待完善,对创造性的认识即创造观比较单一等,这对制定大学教学改革措施、引导大学生发展全面的创造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小平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
我国大学教与学活动的片面现象反思被引量:50
2005年
知识作为人的全面实践活动的产物,是集真、善、美于一体的,因此,知识的获取过程不仅仅是逻辑叙述、演绎证明的认识过程,而是一个真、善、美的有机整体的活动过程。然而,由于知识观的片面、教学思想的逻辑化、师生交往的单向性以及大学生学习的“占有性”,现实的大学教学活动变成了唯逻辑的片面活动,这造成了大学生发展的片面性。
李小平
关键词:大学教学知识观师生关系
大学生学习的“占有性”倾向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针对我国大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占有性”学习倾向,总结了“占有性”学习的重外在轻内化、重功利轻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危害,结合现状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即社会上功利意识的影响、知识观的逻辑客观化、忽视隐性知识和意会认知;最后从教学的角度提出了克服“占有性”学习倾向的基本途径.
李小平
关键词:大学教学隐性知识内化
创造观的历史演进与创新教育的发展
2002年
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创造观念的历史形态及其发展特点作了深入的分析,揭示出创造现念的演进对于创新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同时,结合新世纪特征和教育发展的要求,构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培养学生全面创造性的新理念.
李小平李丽华
关键词:逻辑
论人文视野中的“创造性人格”
2008年
科学主义心理学将创造性人格界定为创造者客观的个性特征,这与"人格"的价值本意相偏离.从人文的视野看,创造性人格不能简单等同于"创造者的人格".创造性人格不仅取决于个体的创新产品,更取决于其心理特征和精神风貌;不仅要遵循"统计上的规范",也要符合"道德上的规范";不仅要有利于"人力"提高,更要有利于"人性"完善.
李小平程平
关键词:创造性人格人文视野
知识的人性蕴涵与教学活动的全面构建被引量:2
2005年
知识作为人的全面实践活动的产物,是集真、善、美于一体的,因此,知识的获取过程就是一个真、善、美的活动过程,大学教学活动也必然是认识、情感、意志等诸方面有机整体的过程.然而,由于知识观的片面、教学思想的逻辑化等原因,大学教学活动的有机整体性缺失了,成为一种片面的活动,其后果就是造成大学生的片面发展.
李小平
关键词:大学教学知识观师生关系
论创造性的内在精神及其生长被引量:9
2003年
由于受科学心理学的片面影响,传统的创造观仅从“人力”的纬度关注人的创造性,将本是人性特质的创造性窄化为人外在的“创造力”,忽视了体现其内在精神的人性价值因素和精神过程,这对教育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生成”,从教育的视野审视创造性,则人的创造性必须首先体现真、善、美的“人性”,而后是这种人性外化的新颖独特的“人力”,创造性既表现为个体对物质世界的创新,即“对象性功能”,更体现为对自身精神世界的超越,即“本体性功能”。学生创造性的生长必须达成“人性”与“人力”的同一。
李小平
关键词:创造力教育人性
论大学科学课程人文性开发的观念前提被引量:3
2005年
针对当前我国大学人文教育不能深化的现状,在批判科学主义的教学观念基础上,运用“生活认识论”、心理学的潜意识理论等研究成果,结合大学教学活动的实际,提出并论证了对大学科学课程进行人文性开发的三个观念性前提,即:在教学认识观上,要实现“科学认识观”向“生活认识观”转型;在知识观上,要注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重;在课堂教学观上,要促进“逻辑叙述”与“暗示体验”结合.
李丽华李小平
关键词:大学教学生活认识论隐性知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