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AZD057)
- 作品数:43 被引量:119H指数:6
- 相关作者:纳日碧力戈龙宇晓高志英李生柱毛颖辉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学院复旦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民族现象的符号学解析(下)
- 2015年
- 心象者,心之印记,有主观特点;物象者,物之呈现,有客观特点。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哲人们所讨论的宏大叙事,无非是心象与物象之间的关系问题。人们共同体也同样具有心象和物象的特征,对于它的讨论同样也是围绕心象和物象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民族现象的符号学解析,要兼顾形气神的不断发展变化,注重永远存在的差异,注重在差异中寻求重叠共识,以形衬神,以神统形,气联形神,即恢复差异互指、"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生态世界。
- 纳日碧力戈
- 关键词:共同体心象物象
- 作为瑶族关键符号的长鼓舞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作为一种祭祀性舞蹈,长鼓舞是识读瑶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关键性符号。其既是宗教仪式的主要载体,也是瑶族实施民族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山地文明特征。挖掘长鼓舞的历史渊源和表演形式,探索其背后所蕴含的瑶族宗教文化、社会生活、民族精神等,对于解读瑶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强化民族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
- 陈国余
- 关键词:瑶族长鼓舞
- 中外苗族民间原始形态家谱抢救、整理与研究——基于多学科交叉和多方法融合的工作框架被引量:1
- 2017年
- 中外各国苗族的家谱是人类社会的家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对于苗族这个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而言,它在承载民族历史、传承民族文化、实施家庭建设、维系民族认同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苗族的汉式家谱不够发达,但其民间原始形态家谱或家族谱系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却因绝大多数都未能以文字载体记录下来而不断被遗忘和流失。因此,对苗族民间家谱的研究要从了解其濒危的存活现状入手,重点对仍在乡间田野活态传承的传统家族谱系进行系统规范的抢救性搜集整理,同时兼顾已经初步文献化了的民间家谱文本,编纂家谱资料集,建设家谱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文献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将家谱置于其所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时空场景中,对其内涵和外延、本体和功能、历史和现状,从学理上进行跨学科的、多视角的、全方位的分析研究,从而推动世界苗学研究的创新与一体化发展,并为进一步丰富中外家谱学的研究内容、完善其研究体系添砖加瓦。
- 龙宇晓胡雪芳吴才勇
- 关键词:家族文化
- 在关键符号中探寻中国各民族间的“重叠共识”——“中国各民族关键符号研究”首期工作坊综述
- 2015年
- "重叠共识"是罗尔斯提出的概念,指多元社会在保持各方合乎理性的哲学、宗教和道德的学说的同时,能够求同存异,在较高的认知层面上达成共识。在当今中国,促进民族和睦、信任与团结,探寻中国各民族间的"重叠共识",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条件。
- 李生柱杨定玉
- 关键词:中国梦各民族工作坊多元社会求同存异
- “体物”之人类学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体物"者,身体和物象之简称,相当于皮尔士三元理论中的"象似",兼及"标指";也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形气神三元说的"形",兼及"气"。失去象似和标指依托的象征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失去"形"和"气"的"神"是"死神"。"体物"出自"草根",出自生动而富于变化的民众生活,因此也是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最直接对象。
- 纳日碧力戈
-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微观社会学体物
- 中国:守望相助、维护尊严的多元共同体被引量:5
- 2015年
-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政治协商的成果,不同程度地照顾到多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利益,它是家国认同的制度保障;守望相助和互守尊严是文化多元、政治一体的情感依托和心理基础。
- 纳日碧力戈
-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基于知识图谱绘制的当代中国苗学文献发展态势分析
- 2016年
- 中国苗学文献已有比较丰硕的积累,但其发展态势和知识谱系究竟如何,却鲜有学者专门对此进行实证分析和总结。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数据来源,运用当前获得用户广泛好评、比较流行的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工具CiteS pace,从发文情况、期刊分布、高产作者、机构分布、高被引作者及重要文献、研究热点主题等方面出发,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苗学文献进行分析,并构建相应的学科领域知识图谱,有助于我们把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苗学研究的基本现状、进展、特点和规律,为推进苗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 龙宇晓龙正荣
- 关键词:知识图谱文献计量分析中国知网
- 冀南醮仪中“功”的逻辑与实践——兼论民俗语汇作为民俗学研究的一种可能路径被引量:8
- 2016年
- 中国民众对自身行为的认知向来是自成体系的,历经长期生活实践形成一套本土概念体系即民俗语汇来表述自己的意义世界。民俗语汇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话语体系和地方性知识,能够直接传达民众对自身行为的解释,暗含着民众对民俗活动意义的理解,成为进入民众内心世界的一条捷径。冀南"打醮"活动是理解民俗语汇极好的田野案例,在当地人话语体系中"功"是具有普适性意义且使用频率极高的民俗语汇,以"功"为研究对象,从历史传统与当下实践两个维度解读其语义体系和应用逻辑,进而从一个微观的视角探讨中国社会礼俗互动的运作机制,并以此验证民俗语汇作为一种分析路径的可行性。
- 李生柱
- 关键词:民俗语汇冀南民间信仰
- 边疆形态与天下时空传统及其现代化进程被引量:2
- 2017年
- 时空观念是文明的基本架构,时空特性等观念形态与边疆形态紧密关联。天下体系游牧与农耕二维世界,具有不同的时空观念,这使得两种不同文明的帝国边疆形态具有明显差异。现代文明首先是一种新的时空观念,现代性生长在现代时空观念上,这种现代时空观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矢量线性和匀质性,造就了现代民族国家的边疆形态。东方国家的现代进程包含了时空观念的转型,以及在此背景下疆域形态的转型。
- 韦兵
- 关键词:边疆
- 从民族国家到民族生态:中国多元共生理念的形成被引量:2
- 2015年
- 文章结合民族主义理论,观照中国近现代历史,讨论从民族国家到民族生态的理路,勾勒中国"以族统国"到"以国统族"的发展轮廓,提出民族生态的新思考。中国经历了从"以族统国"到"以国统族"的过程,外来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族主义理想让位于多族共生、和而不同的现实考量。当今中国的民族关系已经不是互相兼并、互相排斥的民族关系,而是多元一体、互补共生的民族关系。拥抱差异,守望尊严,追求重叠共识,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全新的民族生态圈。
- 纳日碧力戈
- 关键词:中华民族